理论教育 传承与创新:儒家与中华文化

传承与创新:儒家与中华文化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民族既是中华文化创造的主体,又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只要中华民族还生生不息存在于地球上,中华文化就会存在,其传承与创新也将永远不会完结。当然,传承与创新可谓是一体两面,传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传承的方式。没有传承的创新可能会偏离中华文化发展的大道,而没有创新的传承是缺乏生命力的传承。

传承与创新:儒家与中华文化

返本开新,激活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旨在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民族在过去的历史中创造了独特的文明系统,影响到了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不少史学家称这一地区为“儒家文化圈”或“汉字文化圈”。17、18世纪,中华文化又远播欧洲,对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莱布尼茨、赫尔巴特、魁奈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读《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当他读到《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时,极力称赞“美极了”。中华民族的历代先贤在他们的时代里尽到了他们的历史责任,在天文、历算、医药、建筑、艺术乃至思想等方面都取得足以让后世子孙自豪的成就。怎样才能不辱没先贤,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当代中华儿女理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首先要为中华文化培根固元。百余年来,疑古学者斩了中华文化的头,动摇了中华文化的根,而科学沙文主义者依照西方文化的架构对中华文化“乱用手术刀”,大大伤害了中华文化的元气,因而迫切需要做一番休养生息、培根固元的工作。重新梳理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到程、朱、陆、王这一文化传承体系,理清这一文化主干与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兵家等支脉的关系,是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基础性工程。在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再造中,西方文化只能作为解读中华文化原典的参照,而不能作为任意解剖中华文化的机械框架。回到原典中去,以中国人特有的方式去解读、体悟中华文化,还中华文化的本来面目,这就是为中华文化培根固元。中华文化从本根上复活才是真正的复活,中华文化元气充盈才能恢复健康的体魄。

培根固元重在恢复中华文化的民间活力。中华文化根在民间,在民众日常生活之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身体力行者,是民族精神载体,是中华美德的实践者。中华文化的活力在民间,在广大的民众之中,因而,我们认为要将中华文化从神圣的学术殿堂中解放出来,将中华文化从学术象牙塔中释放出来,使之由少数哲学家历史学家的学术奢侈品转化为民众的生活向导、行为方式、是非标准,充分恢复中华文化在民间的影响力、号召力,唤起民众的文化自觉,如此,“为往圣继绝学”就从少数精英知识分子担当的使命转化为了全体民众的共同责任,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就一定能实现。(www.daowen.com)

中华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不断丰富与完善的有机文化系统。中华民族既是中华文化创造的主体,又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只要中华民族还生生不息存在于地球上,中华文化就会存在,其传承与创新也将永远不会完结。由是,我们认为,中华文化一方面需要传承,另一方面需要创新。当然,传承与创新可谓是一体两面,传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传承的方式。我们既要在传承中创新,也要在创新中传承。没有传承的创新可能会偏离中华文化发展的大道,而没有创新的传承是缺乏生命力的传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崛起、“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可谓任重道远,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不过,我们相信,只要能激活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使这股源头活水真正流淌下来,重新滋养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一定能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