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首先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如《意见》所指出的,“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但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中华文化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甚至被视为一种边缘文化、落后文化。西方文化备受推崇,传统文化遭到猛烈批判,并被视为社会发展的包袱和障碍。可以说,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传统文化处境艰难,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出现了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恢复和重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四个讲清楚”: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四个讲清楚”实质上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植根于中华文化,为文化自信的提出做了铺垫。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把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贯通起来,指出要把当代中华文化的根基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文化、中国思想、中国学术等一切带有中国标签、中国印记的事物,都具有了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阐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强调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四个讲清楚”与“四个自信”可谓一脉相承,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四个自信”理论的提出,宣示了党中央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www.daowen.com)
2017年年初出台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为重建文化自信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意见》阐明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意义,确定了深入阐发文化精髓、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几大任务,规定了有效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这是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之后,党在思想文化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大工程,既合乎形势又顺应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将由此开启新的航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