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数据的概念及产生根源-计算机工程导论

大数据的概念及产生根源-计算机工程导论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么,大数据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大数据产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大数据时代出现的技术基础。大数据产生的数据基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网络无处不在,也让数据无处不在。

大数据的概念及产生根源-计算机工程导论

1.概念

国际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从以上的这些定义中,可以归结出几个共性:

(1)大数据是巨量、高增长和多样化的;

(2)大数据是一种信息;

(3)大数据是一种资产;

(4)对大数据的解读和分析需要新的处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由此可见,大数据与传统数据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所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是流动的、变化的、快速增长的信息资产,蕴含着巨大的可能和潜力,能够带来无法想象的价值空间,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而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就是人们的头脑,需要以新的思维模式,运用新的技术手段,采取新的模式方法,来解读和分析它,从而获取其中所蕴含的价值。

2.产生根源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在《大数据,是下一轮创新、竞争和生命力的前沿》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的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大数据的使用将成为个人公司提升竞争力、促进增长的一个关键基础”。那么,大数据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www.daowen.com)

大数据的产生有两个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大数据时代出现的技术基础,而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则是大数据时代出现的数据基础。

(1)大数据产生的技术基础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大数据时代出现的技术基础。

无线互联技术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传感器网络的发展。通过移动互联网,人们可以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访问互联网,从而持续不断地产生和传播数据。而无线传感器网络更是每天不间断地产生各种信号数据。数据抓取技术,让数据获取变得越来越简便。并行处理技术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处理巨量数据的能力和效率。高容量、高可靠性存储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可以更快地存取数据。数据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帮助人们把数据转化为更为形象直观的视觉感受,更为深刻地把握数据背后的价值和含义。人工智能技术,以机器智慧帮助人们挖掘数据之中的价值,更好地辅助决策。

(2)大数据产生的数据基础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网络无处不在,也让数据无处不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企业数据,如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等,还包括各种智能传感设备、智能仪表、监控探头和GPS定位等的数据,同时,各种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也是数据的主要来源。而当物联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条形码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检测仪、可穿戴设备、智能感知、VR等技术可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和分析。

当物物相连,物物都能产生数据时,汽车家具、传感器、衣物这些都能产生数据。想想看,会是多么大的数据产出量。互联网上的数据主要依靠人来产生,但人需要休息,可是设备不需要休息,因此,物联网天生就是大数据。

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所产生的数据更为结构化,速率更快、体量更大,主要是客观性的数据,通常为仪器、设备和传感器网络所记录的各种声、光、电、温度、湿度、重力、加速度等数据。

同理,假设网络游戏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线玩,所产生的数据:有用户的排名和战绩数据;有记录玩法的贴图或者录屏数据;有将精彩游戏时刻上传到微博和朋友圈的分享数据;还有在App商店点评游戏的评论数据,等等。这些数据加起来,日积月累下去,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值得我们去挖掘,那才能够称之为大数据。简单的数据是结构化的,而大数据则包括了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