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最新数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第八版》)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14亿,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4。2010年对中国31个省市的18岁以上9万人口的糖尿病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9.65%。
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
糖尿病是严重影响老百姓生活质量的一种慢性病。老张刚过60岁却疾病缠身,眼睛看不清,手脚发麻走不动,医院的检查显示,老张心脏不好,肾脏也不好,罪魁祸首就是糖尿病,医生说老张的上述症状都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糖尿病,顾名思义是与“糖”密切相关的一种疾病,表现为人血液中的糖含量过高。目前主要是通过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等指标来作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诊断依据。
糖尿病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四种: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之一,绝大多数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等因素引起的胰腺β胰岛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身体缺乏胰岛素分泌而引起的。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多发于成人,主要是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妊娠糖尿病是指之前无糖尿病史的孕妇在怀孕期间产生了高血糖,分娩后,部分患者血糖恢复正常,而有部分患者发展成为2型或1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胰岛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糖尿病的危害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发生糖尿病,而有些人则不容易发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研究水平不断深入,科研人员发现是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作用。
性别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国内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女性冠心病患者,ALDH2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在男性人群中,ALDH2基因型与2型糖尿病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也有研究发现在男性中同样存在类似的风险,ALDH2基因突变型增加了胰岛素抵抗的易感性。所谓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在周围组织摄取和清除葡萄糖的作用降低,主要效应器官是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讲就是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效率出了问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维持血糖水平。对于ALDH2基因突变的人群,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基因野生型人群。此外,汉族人群中ALDH2基因多态性影响饮酒量,但饮酒量在ALDH2基因型与2型糖尿病关系中起的作用并不大,ALDH2基因多态性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有其独立的作用机制,并且是独立的危险因素。荟萃分析也显示,ALDH2基因野生型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降低,提示ALDH2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风险的预测因子。
小酌一杯会对血糖产生怎样的影响?
亚洲人群的研究表明,对于日常生活中少量饮酒的这部分人群而言,ALDH2基因突变的人群HbAlc水平显著高于基因野生型人群,提示ALDH2基因突变可能是血糖升高的风险因素之一。
作者团队对常规体检的近5 000例人群样本进行糖尿病筛查,并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进行分组,结果发现糖尿病组ALDH2基因突变纯合型的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无糖尿病的对照组,说明ALDH2基因突变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趣的是,这一现象在男性患者中更加显著,也提示ALDH2的保护作用与性别有关:男性对ALDH2基因突变带来的损害似乎更具易感性。
糖尿病对于人体而言,最可怕的就是它会引发很多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持续的血糖升高会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的慢性损害,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导致患者出现失明、肾衰、冠心病、脑梗死、坏疽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明确糖尿病发生的病因与参与因素,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团队及其他研究组的研究均表明,ALDH2基因参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将分别阐述ALDH2基因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研究。
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卒中等的危险因素。在一项英国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HbAlc升高1%会使心肌梗死风险增加14%,卒中风险增加12%,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12%。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餐后血糖偏高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国内有研究发现,ALDH2基因突变的人群发生糖尿病和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更高。
[建议]若已经患有糖尿病,ALDH2基因检测为突变基因型,特别需要注意心血管方面的情况,如定期做体检,以及控制好自身的血糖、血压和血脂。
1972年,Rubler等人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心肌功能缺损,随后研究表明这种心功能缺损或心力衰竭实际上是一种心肌病变——糖尿病心肌病。诱发糖尿病心肌病的形成主要经过三个阶段:①隐匿期,不易被发现;②细胞结构损伤致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不全的发展期;③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糖尿病心肌病后患者营养状况一般较差,常常导致多种营养物质的缺乏,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www.daowen.com)
ALDH2基因是如何造成心肌损伤的?
心肌是一个高耗能组织,其能量的产生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而ALDH2是位于线粒体基质的代谢酶,能够减少醛类物质对心肌细胞造成的损害。通过小鼠实验发现,ALDH2对于心肌细胞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作者团队的研究结果发现,ALDH2基因多态性对糖尿病小鼠的能量代谢和心脏舒张功能有显著影响,显示ALDH2基因突变可通过降低心肌能量代谢储备,广泛影响以磷脂代谢为代表的心肌糖脂代谢谱,使糖尿病小鼠的心脏舒张功能受损,加重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这揭示了ALDH2基因突变与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相关,或者说ALDH2基因突变患者更容易受到糖尿病带来的心肌损害的影响。
[建议]若已经患有糖尿病,ALDH2基因检测为突变基因型,需特别关注心脏舒张功能,定期的心脏超声检测是一个不错的筛查手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高糖血症引起肾小球基膜增厚、系膜及胞外基质增生,导致肾小球的高滤过和蛋白尿,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
通过大鼠实验发现,ALDH2基因高表达可能减轻糖尿病的肾损伤。
还有研究报道,罹患糖尿病的母亲将影响后代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这个来自亚洲的研究团队通过罹患糖尿病及肾衰患者的队列研究发现,ALDH2基因突变的糖尿病肾病母亲,其后代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升高,推断母体的环境(宫内、产后早期)会对后代的健康产生影响。
[建议]对于糖尿病患者,ALDH2基因检测是突变基因型人群,更应关注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若是已经怀孕的女性,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后代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导致眼底微血管病变,是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有20%~40%出现视网膜病变,8%有严重视力丧失。现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紊乱等。有日本研究发现,ALDH2基因突变的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较ALDH2基因野生型的人群更高。此外,糖尿病会造成肺部损伤引发一系列肺部疾病。例如,糖尿病容易诱发获得性肺炎,增加肺炎患者的病死率;糖尿病增加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发病率。
[建议]将ALDH2基因检测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筛查。
ALDH2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LDH2基因突变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且与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之间也存在关联。建议将ALDH2基因检测作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筛查,提前预防和定期检测,实现早发现和早治疗的目的。
中国各类型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占93.7%,1型糖尿病占5.6%,其他类型糖尿病占0.7%,本文主要侧重于介绍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目前,糖尿病仍然是一种不可根治的疾病,需要终身治疗,提倡综合治疗模式。“五驾马车”是经典的糖尿病治疗方案,以糖尿病教育为核心,饮食调整、合理运动、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注意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控制,避免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积极参与各项糖尿病教育与培训项目,了解糖尿病的自然进程、症状、并发症的防治(特别是足部护理)、个体化的治疗目标、运动、口服药、胰岛素治疗的意义和注意事项等。糖尿病教育和管理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有效的糖尿病教育有助于减少和延缓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贯穿糖尿病病程任何阶段的必不可少的措施。病情轻微者仅通过饮食和运动即可取得显著疗效。营养治疗的总原则如下: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均衡;称重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少量多餐,每日3~6餐。
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减轻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助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运动治疗的总原则要注意个体性、安全性、适度性、长期性,从小量开始,逐步增加,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合理调节。
自我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监控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主要监测指标包括HbAlc、血糖和尿糖。血糖监测一般包括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和夜间血糖。此外,还应定期监测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和眼底变化等。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口服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或加强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降低血糖浓度。根据药物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促进胰岛素分泌剂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促进胰岛素作用的药物(如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减少葡萄糖肠道内吸收速度的药物(如α—糖苷酶抑制剂)。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后HbA1c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根据胰岛素作用特点的差异,胰岛素又可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常规(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使用原则应坚持: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使用胰岛素,小剂量起步,及时稳步调整剂量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