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岸线漫长,在海岸和岛屿生长着许多海藻,一些藻类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容易采集。常见的海藻有红毛菜、角叉菜、鸡冠菜、刺海松、裙带菜和海索面等。
»1.鹅掌菜
鹅掌菜为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生于海岸低潮线附近的岩礁上,我国沿海均有生长,东南沿海最多。鹅掌菜藻体为褐至黑褐色,叶状,革质,高30~40厘米,宽35~45厘米。叶片中部厚,两侧为羽状分枝,叶缘有粗锯齿,叶面皱褶,柄部呈圆柱形,固着器为分枝的假根。鹅掌菜全体可食。采捞后晒干,开水烫过,洗净泥土及黏液,切碎,炒食或做汤。
»2.鸡冠菜
鸡冠菜生长在我国沿海一带,其藻体为紫红色,高达20~30厘米。基部有一圆盘状的固着器,从固着器到直立的藻体具有一楔形而纤细的茎。藻体分裂为数个叉状的裂片。藻体最初为全缘,以后则生出不规则的小枝,成篦齿状。藻体外形变异很大,常根据其年龄不同,分枝的方式也有所区别。生长在潮间带的岩石上或大干潮线下。
鸡冠菜全体均可食,采收后洗净泥土,经开水烫过,切碎即可炒食或做汤,也可晒干保存,吃时再用开水烫过。同时鸡冠菜还具有清热润肺的功效。
»3.角叉菜
角叉菜是一种小型藻类,长度在5~25厘米左右,生长于浅水海边的岩石上。角叉菜属于红藻类,全体扁形,呈扇状,从淡绿黄色到暗紫色都有,晒干后它们会脱色,变成半透明的样子。角叉菜全体均可食,采收后洗净,开水烫过,炒食作汤均可,或晒干保存,吃时再经开水烫过即可。
»4.红毛菜
红毛菜属红藻类,在我国东南沿海岛屿都有分布,福建省莆田的渔民大量采收,可食用。这种藻生长于满潮线附近的岸礁或木头上。藻体直立生长,长3~10厘米,可达15厘米,呈紫红色。淡水产的红毛菜在中国内陆的山间小溪也有发现。红毛菜全体均可食。采收后洗净,切碎,开水烫过,即可炒食或做汤。也可晒干保存,吃时再用开水烫过即可做菜。
»5.刺海松
刺海松,别名:刺松藻,生长于我国东南沿海较温暖的海水中。刺海松属绿藻类。植物体的基部有盘状组织,可以附着于岩石上面。在盘状组织上面有分枝繁茂的“枝干”,与珊瑚很相像。幼嫩的植物体可食用。采收后,洗净切碎,可炒食或做汤。此外,刺海松还有驱除蛔虫的功效。
»6.铁钉菜(www.daowen.com)
铁钉菜,别名:铁线草、剪刀菜、铁菜、摇鼓铃,为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亚热带性海藻。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产于嵊山、中街山、普陀山、渔山、韭山、大陈、洞头、南虎和大渔,生长在中潮带岩石上,生长盛期6~9月。铁钉菜可供食用和药用,藻体为黑褐色,革质,直立,丛生,高6~12厘米,直径l~1.5毫米;复叉状分枝,枝圆柱状,稍有棱角或扭曲,枝顶扁圆。
菱角或扭曲,枝顶偏圆。
»7.羊栖菜
羊栖菜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产于海礁、浪岗、嵊山、中街山、普陀山、渔山、韭山、大陈、洞头、南虎、大渔。本种系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羊栖菜可供食用、药用和制胶工业原料。
藻体为褐色,肉质,高15~50厘米,可达2米。主体为圆柱形,直径2~3毫米,互生分枝。叶形多变,以棍棒形为主。气囊呈麦粒状,有柄,固着器为叉状分枝的假根,末端能长出新个体。生长在风浪较大的低潮带岩石上,全年可见,生长盛期4、7月。
»8.紫菜
紫菜属红藻类,是大家餐桌上最常见的一种海藻,生长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温暖海水中的礁岩上,低潮时在海滩上可找到。紫菜全体可食,捞出晒干作汤或干炒后加调料,香脆可口。叶状体扁平,呈卵形或披针形等种种形状,一般长15~25厘米,宽7~12厘米,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绿,边缘常有明显的波状皱缩。颜色通常为红紫色或绿紫色。
»9.裙带菜
裙带菜生于海岸低潮线以下的岩石上,喜生于风浪不大的海湾内,我国沿海都有。全体可食,采捞洗净晒干,开水烫过,切碎,可炒食或做汤。多年生大型褐藻。植物全体长1~2米,宽达1米。最下部的根叉状分歧,轮生。中部的柄较短,近于扁圆形,中间略隆起。上部的片部为柔革质,新鲜时为棕绿色,常呈羽状分裂,全面密布有黏液腺,因此干后用水浸软后会溶出大量的黏液,并易剥离成两层。
»10.带形蜈蚣藻
带形蜈蚣藻,可供食用、药用。藻体呈紫红色,片状,膜质,长带形,长30~60厘米,最大达2米,宽10~15厘米。四分孢子囊散生在皮层中。生长在低潮带附近岩石和贻贝养殖架上。产于深山、中街山和南麂等地。
总之,大海中蕴含着丰富的藻类,很多均可食用。据不完全统计,海洋中的藻类约有16000多种,我国沿海可供食用的海藻约50多种。海藻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与较多的多糖纤维素,也含有少量脂肪、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海藻属于低热量食品,尤其适合于老年人以及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人和便秘者食用,具有较好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所以海藻不仅可以在野外应急时食用,还可以成为我们日常餐桌的美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