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一般不要夜间行进,如需要夜间行进时要携带照明用具。如由于各种原因,照明用具无法使用,可采取自制火把的方法解决照明。
火把是用来照明和传送火的工具,一般为木棒一端绑上易燃的物品制成。按照使用的燃料可以分为油脂类、瓦斯类、挥发性油、矿石和木材类等。
在野外我们就地取材,一般只能制作木材类和油脂类两种。制作木材类火把,可以将小树干、树胶、树皮、长草茎、麦秤、稻草等捆在一起,然后固定在木棍的一端。如果在竹林区,可把竹子剖成细长的“竹箴”,然后把适量的“竹箴”捆在一起,点燃后即成照明火把。这种火把的缺点是燃烧速度快,使用时间短。所以夜间行走时要多制作几把随身携带,以便前后衔接。
在有松树的地区,可采用“松明”作照明火把。“松明”是松脂汁渗进松树中形成的,一般长在比较粗大和老朽松杆的断枝处,颜色类似于瘦猪肉,非常容易识别。取用“松明”,须剖开松杆,然后用刀斧把它削下来。“松明”燃烧时,火力较强,时间长久,克服了木材类火把的缺点。民俗链接:火把节(www.daowen.com)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两三天。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其中凉山彝族的传说是这样的: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