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让先生做事向来专注认真,治学更是严谨求精。正如其胞兄张仲友先生所言:“季让性好爽,举事必求彻底,常谓我曰:‘譬之拭案,必先尽撤上之物,然后拭之,否则绝不能求其干净也。’‘可见其后来之造就,即现其端倪矣。’”
(一)从修改意见真迹中,体察张季让严谨的治学态度
张季让在教学上可谓一丝不苟,对于手型、按弦、音准、音色、节奏以及运弓等都要求非常严格,在教材编写方面更是精益求精。在其编著的《二胡基本练习曲150首》的前言中就提到,该教材1955年秋于上海开始编写,至1958年6月完成初、中、高级基本练习曲120首,并交由其他各单位拿到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几年的实践考验,发现了很多问题和缺点。张季让征集相关同志的宝贵意见,并针对这些问题、缺点、意见进行多次不断的修改,其中删改和新增内容几乎各占一半,可以说是做了大量的调整。我们从张季让先生的中级练习曲修改真迹中,便可见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
在练习曲修改真迹的导言中写道:“总的说来,这些练习,在提高演奏技术方面,虽然有它一定目的和作用,但写得太呆板,太干燥无味了,必须要针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改进。”从以上导言中,可体会到张季让先生对自己编写练习曲的一个客观评价,即对于提高演奏技术有一定作用,但仍然认为“太呆板、枯燥无味”,仍需继续改进。从1955年秋季开始着手编写此本练习曲到1958年6月完成初稿120首,后经教学实践、修改,这本教材最终完成是在1961年7月,前后历经6年之久,其中有3年时间都是在不断修改的状态之中,可见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中级修改真迹从第51到90条,共计40条修改意见,每一条都有针对性地提出重点训练技巧以及存在的问题。内容涵盖左右手的各种技巧、节奏以及音色力度等问题。修改真迹也是张季让先生留存下来的仅有的手稿资料,亦成为笔者研究张季让二胡艺术最宝贵的资料之一。仔细研读每一条修改真迹,可以从中发现张季让先生在二胡教学中所强调的重点以及编写教材的理念和思路。如保留指的使用,在40条修改意见中,有10条均提到了“用保留指按奏”,保留指的按弦法也是张季让在演奏法浅说中着重说明的按弦方法,对初中级的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其优势主要为可以使各指按弦时的音位、指距准确而稳定。正如张季让先生在其演奏法浅说中所阐述的:“原则上我们利用前一音的位置,以测定后一音距离的远近,而再落指按弦,是有所凭借,而易于掌握的。这就是保留指按弦法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此外,演奏快速度的乐曲,运用保留指奏法有极大的便利。”保留指也是张季让先生最早用于二胡教学实践中的,在今天二胡的演奏中,保留指已成为最常用的按弦方式,尤其是在快速技巧中,可见张季让先生学术思想的前瞻性。四指按弦时的指力、音准、音色也是修改真迹中多次强调的问题。除按指音位的准确度外,还特别要求四指按弦的音质音色清晰、干净以及四指按弦的指力应与其他手指的指力保持平衡。
在揉弦问题上,除具体要求揉弦时值、音色外,还尤其强调哪些曲子“勿揉弦”。张季让先生之所以多次强调“勿揉弦”,主要是针对左手按指的音准问题。因为揉弦后的音波主要是围绕标准音高做上下音波的浮动,而并非准确音高。因此,在训练音准的练习曲中,先生特别强调“勿揉弦”,与可以揉弦的练习曲严格区分开来,于细微处足见先生严谨的教学态度。
除以上左右手的技术处理外,张季让先生还在多条练习曲中强调旋律进行中的曲调韵味和情绪的表达。张季让先生总是对自己编写的练习曲不满意,正如其在导言中所言:“写得太呆板,太干燥无味了,必须要针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改进。”如第1条中,具体要求演奏要领之后写道:“最好能把它溶化到一个曲调中去,否则太乏味了。”第7条修改真迹中写道:“写得太不好,使人不愿意去拉,把这些材料再研究一下,写成有曲调性的东西吧!”第29条的音阶训练中写道:“一个很好的移把练习,最好能再写得更曲调化些。”先生一直针对这一问题不断地探索研究,力求技术与艺术的自然结合,进而探求出“练习曲音乐化”的写作特点。如第12条揉弦训练中写道:“‘六二’为揉弦练习曲,练习时注意把抒情的曲意很好地表达出来。”第15条针对第一、二把位的移把及升降滑音奏法练习中写道:“练习时必须注意曲调的流利与升降滑音的韵味。”第36条单倚音训练中,要求“练习时,要求把它(单倚音)演奏得技巧灵活,将曲调的优美意境,予以细致的刻画”。第37条中写道:“‘八七’是一首包括切分音、顿弓及多种不同节奏的练习曲,学习时必须把该曲所指定的各种演奏方法与表情,名副其实地加以刻画,将豪放的乐意予以充分的表达。”以上即为张季让先生“练习曲旋律化”探索的具体写照。
(二)从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显见其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www.daowen.com)
张季让先生的教学足迹从南至北,所教授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学生谢世多年,笔者有幸采访到了张季让先生在哈尔滨艺术学院任教期间教过的三名学生丁运生、李凤文和张慧元,通过采访和笔录,也使笔者了解到张季让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事迹以及其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据丁运生老师回忆,当年哈尔滨艺术学院刚刚成立不久,他(丁运生)以前学过一点二胡,但是非常不规范,听说哈尔滨艺术学院招生,他就想来试一下。当时的主考官就是张季让先生。丁运生先生至今都非常感激张季让老师能把他招进来,并有幸跟随先生学习整个大学本科四年。丁运生说,因基础功底薄弱,加之先前学习方法的不规范,上了大学之后,他几乎是跟随张季让老师从头开始学习,左手的手型、按弦,右手的持弓、运弓,每一处方法和细节,张季让先生都悉心传授。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张季让老师善于将民族的东西和西洋小提琴结合在一起,善用保留指,手型比较规范,左手按弦强调以小指为主,向上够食指,通过多年的练习和教学实践,切身感受到此种方法非常科学。丁运生先生还说,他(张季让)不是今天教你一个曲子,明天教你一个曲子,而是主要教各调基本音阶、练习曲,让学生掌握各种演奏技巧,如在拉奏慢长弓时,要求做到平、直、匀,且弓毛与弦呈90°角,运弓时手腕要求灵活不可僵硬。张季让练习曲中的弓法也比较丰富,如跳弓、顿弓、连顿弓、碎弓等,就是通过这些专门的技巧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丁运生说自己演奏方法的规范都得益于张季让先生当年的指导,虽在大学期间乐曲演奏很少,主要集中于方法的调整和基本功的训练,但恰恰是这几年的专业训练,才使得他在未来几十年歌舞团的工作中可以应对所有的排练曲目。规范的方法也使得他教了很多拉二胡的小朋友,并将张季让老师传授给他的演奏方法和技能继续传承下去。
在采访李凤文老师时,李老师讲述了他和张季让老师的学习内容,除油印版的《二胡基本练习曲150首》外,李凤文还同张季让老师学习了他的创作作品《溜冰舞曲》《织女之歌》,还有刘天华的作品以及20世纪60年代比较流行的《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红军哥哥回来了》《赛马》以及古曲《汉宫秋月》等。李凤文老师回忆,在拉奏张季让老师的代表曲目《溜冰舞曲》时,特别和张季让老师学习了跳弓的演奏,令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张季让老师的跳弓演奏得非常干净利落,这种技法是张季让先生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首次运用到二胡演奏中来的。因这种技巧在当时从未见过,所以开始练习时很难找到弓子的弹性感觉,张季让先生总是耐心地一边讲授演奏要领,一边用二胡做示范。李凤文回忆到此处还不免有些激动,张季让先生做示范时的一招一式至今回忆起来依旧历历在目。当提到演奏《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红军哥哥回来了》《赛马》等乐曲时,李凤文说演奏乐曲时,他先提前视奏,之后张季让老师再给予音乐处理上的指导。
张慧元是张季让先生在哈尔滨艺术学院任教期间所教授的第一届学生,也是先生最得意的门生。据张慧元老师讲述,张季让老师治学非常严谨,特别强调基本功,二胡的运弓、发音、音准训练、速度训练都要扎实、过硬,他一再提出二胡传统这方面应在学校着重发展。张慧元老师还回忆了学生时代关于登台独奏和张季让先生之间的一些细节,让我们看到张季让因材施教、张弛有度的另一面。张慧元老师回忆,在校期间时常有独奏演出的机会,张季让先生也非常喜欢自己,当一场演奏非常成功时,自己也很满意,可一见张季让老师却是非常严肃,刚要得意忘形的时候,就被老师的严肃压制住了。而有时某场演出自己非常不满意,甚至都觉得没脸见老师,而老师老远看见就走过来,挺高兴地跟自己说话,鼓励自己说演出非常不错。当时不理解,后来自己当了老师,终于明白这其实是一种教学法,学生“热”时老师一定要“冷”;相反,学生“冷”时老师一定要“热”,作为教师应予以把控和调节。
张慧元曾在其纪念文章中写道:“他的二胡教学却是严字当头,重视基本功,主张高难技巧的强化训练。在高年级的二胡基础训练中,愈是有才能的学生,愈是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有时为突破难点,强化训练两手配合的高难片段,竟要求由慢而快,反复达50遍之多。有的学生因忽视基础训练,依赖艺术灵性致使舞台失误,而受先生如此类似的‘惩戒’。凡经此‘大难’者,无不受到身心的震撼,明晰了先生平日教诲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意义,由此练就了技术娴熟、柔韧自如的过硬功底,终身受益。”张慧元正是这严惩后的受益者之一。
通过以上三位老师的采访,在倾听他们与张季让先生的学习和交往中,让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张季让先生对于不同学生所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而正是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得以让学生们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水平而受益终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