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季让二胡艺术研究-桃李满园、硕果累累

张季让二胡艺术研究-桃李满园、硕果累累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项祖英为民族音乐事业辛勤耕耘了60多年,桃李满门,硕果累累,为海内外培养一大批知名演奏家,如闵惠芬、萧白镛、翟春泉、周耀锟、姜健华以及来自欧美、亚洲等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为二胡艺术传播于世界做出了贡献。

张季让二胡艺术研究-桃李满园、硕果累累

在张季让先生培养的诸多学生中,有些学生后来成为各地区二胡艺术发展的领军人物,如陆修棠、项祖英作为上海二胡艺术发展的代表人物,王寿庭为河南地方二胡的代表,张慧元为黑龙江二胡的代表,还有的学生在其他领域也卓有成绩,如王沛纶编有《中国音乐词典》,时乐濛一生创作了大量革命歌曲。从其学生们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中足见张季让先生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一)陆修棠

陆修棠先生(1912—1995)生于江苏省昆山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字憩南,曾用名陆伯平。受江南民间音乐艺术的影响,自幼喜爱音乐,自学胡琴、琵琶、笛子等民族乐器,1927年夏以优异成绩考入苏州第一师范学校,除学习其他课程外,专攻音乐,此时恰值张季让先生在此教授音乐课程,陆修棠先生就在这一时期向音乐教师张季让先生学习二胡技艺。1926年加入由音乐教育家张耀卿、王沛纶、张季让、王允功、顾西林等在苏州倡办的“丙寅音乐团”,1932年8月应聘到苏州中学担任音乐教师,并担任“吴平国乐团”艺术指导及指挥。1933年至1935年考入上海音专,学习民族乐器及理论知识,并师从声乐家应尚能先生学习声乐艺术。1937年奔赴重庆。20世纪40年代中期先后执教于江苏苏州中学、上海晋元中学、苏州社会教育学院等。1949年后,历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北京艺术师范学院音乐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并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

陆修棠的演奏技艺精湛,极富江南地方音韵,被当时社会各界誉为“南派二胡”之美称,也有“北蒋南陆”之说,“北蒋”指蒋风之。其创作的二胡作品有《怀乡行》《风雪满天》《农村之歌》《旅途》《孤雁》《木兰从军变奏曲》《小白马》《归来》和《灿烂的五月》,他还采用重奏形式改编创作了《良宵》《潇湖夜雨》等乐曲。此外,改编的传统乐曲有《佛上殿》《秋思》《一枝梅》《薰风曲》等。编写或选编了《二胡曲选》《中国乐器演奏法》《陆修棠二胡演奏曲八首》《高等音乐院校二胡教材——二胡曲选》《怎样拉好二胡》等曲选和专著,其中有的发行量达30万册之多。这些成为20世纪中国二胡音乐宝库中的重要文献,反映了陆修棠先生一生的创作历程。

作为南派二胡奠基人,陆修棠教授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音乐人才,他的学生王乙、项祖英、马友德等都成为很有成就的演奏家,为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二)项祖英

项祖英先生(1926—1999)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音乐世家,父亲项印石于1929年创建“吴平国乐团”,受父亲影响,项祖英自幼学习二胡、扬琴等国乐,先后师承张季让、陆修棠、蒋风之等名师学习,博采众长,且能兼容并蓄,开拓创新。从20世纪40年代起,曾随卫仲乐、陆修棠、杨荫浏等参加了在江苏、上海举办的音乐会,成为南派二胡艺术的杰出代表。1949年他毕业于东吴大学文学院并获学士学位,1956年任我国最早创建的上海民族乐团乐队首席。1978年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并任艺术委员会委员。

作为二胡教育家,项祖英整理编订了很多名家的二胡曲谱,编著出版了《吴平国乐曲集》《二胡乐曲选集》《怎样拉好二胡》《二胡基本训练教材》《二胡辅导教材十六讲》《孙文明二胡曲集》等。项祖英一直热衷于二胡新作品的推出,如《梆子风》《山村变了样》《在草原上》《春诗》《点苍山下》等,都是经他首演而流传乐坛的。

项祖英为民族音乐事业辛勤耕耘了60多年,桃李满门,硕果累累,为海内外培养一大批知名演奏家,如闵惠芬、萧白镛、翟春泉、周耀锟、姜健华以及来自欧美、亚洲等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为二胡艺术传播于世界做出了贡献。项祖英先生为我国二胡和民族器乐艺术的演奏、教学、创作和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三)王沛纶

王沛纶先生(1908—1972)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15岁(1923)开始学习中西乐器。1926年,与张耀卿、张季让、胡逸民、王允功、顾西林等在苏州倡办组建“丙寅音乐团”,从时间推算,王沛纶大概是1926年前后向张季让先生学习中西乐器的。1929年成立的“吴平国乐团”,王沛纶曾参与演出并担任过艺术指导。1933年于上海音专毕业,先后任教于重庆北碚四川中学、福建音乐专科等公立学校。1949年1月到台湾并担任音乐组组长。1957年任“编译馆”教科书编审委员。1960年秋先后任教于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中国文化学院音乐系。1968年任台湾电视公司交响乐团指挥。1969年秋任中国文化学院音乐系教授。

王沛纶编有《音乐词典》《乐人字典》《戏曲词典》《室内乐主题》《交响乐主题》《名歌剧主题》《协奏曲主题》《指挥学》等书。此外,还编写了中学音乐教材《初级中学音乐》(1951年编撰)、《初级中学音乐(合订本)》(1953年编撰);改编及创作的器乐合奏曲有《战场月》《灵山梵音》《新中国序曲》《中国组曲》《台湾组曲》《卖糖人》;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有《漂泊之歌》、《城市歌声》(又名《东方舞曲》)、《皆大欢喜》;高胡、中胡二重奏《青莲乐府》。1941年指挥演出完整歌剧《秋子》,张权任女主角,堪称推动中国歌剧的第一人。

从上文可见,王沛纶先生除二胡创作外,其艺术领域还涉及编配器乐合奏曲、重奏曲,歌剧及指挥以及音乐教材和音乐词典的编著等。尤其是1963年出版的《音乐词典》,赵元任先生为之题名,李抱忱先生为之作序,李抱忱称其为“我国第一本音乐词典”。从中可见,这本音乐词典在当时学界是非常受重视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王沛纶先生在音乐丛书编撰中的成就及其所做出的诸多贡献。(www.daowen.com)

(四)时乐濛

时乐濛(1916—2008),原名时流海,1916年1月24日出生在河南省伊川县一个农民家庭。儿时的时乐濛在本村的洋学堂学习国语、算术、美术、音乐等课程,因其勤奋刻苦且爱好广泛,深得老师喜爱,并教他唱歌、识谱以及学习弹奏风琴。在河南地方音乐如河南梆子、河南曲子等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下,时乐濛从小就对传统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8年考入了公费的开封师范学校继续读书。三年后(1931)他升入本校的艺术科。此时,张季让先生任职河南开封师范学校艺术教研组,教授全校音乐课,并传授有器乐专长的学生钢琴和二胡,同时组织学校的国乐队经常参加公开的演出实践活动。时乐濛便是此时张季让先生门下的优秀学生,向张季让学习演奏二胡和钢琴,并经常在音乐会上独奏刘天华的《空山鸟语》等名曲。自1934年开始,时乐濛先后在开封梁苑女子中学、郑州扶轮第一小学任音乐教员。1938年赴延安。1939年入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指挥、作曲理论,从师于冼星海、吕骥等。毕业后,历任鲁迅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研究会研究员、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学生合唱团指挥、部队艺术学校音乐教员、西北文工团音乐教员。1944年后,组织派他到敌占区搞武装斗争,随军辗转豫鄂等地,历任指导员、教导员、宣传科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庆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川东军区文化部副部长、战斗文工团政委等职。1953年调任总政文工团艺术指导,历任歌舞团团长、总团副团长等职。1979年后,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兼音乐系主任。

时乐濛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如组歌《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合唱《祖国万岁》《长征》《雷锋》《缚住苍龙》,合唱曲《红军想念毛泽东》《不朽的战士黄继光》《怀念周总理》,歌剧《两个女红军》《南湖颂》,歌曲《三套黄牛一套马》《歌唱二郎山》,二胡曲《湘江乐》等,这些作品影响广泛。时乐濛曾被解放军原总政治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曲家”荣誉称号。

(五)王寿庭

王寿庭先生(1914—2009),河南虞城县人,出生在一个普通小学教师家庭,中小学时期经常参加学校里面的歌舞表演,并自学了二胡、京胡、箫等乐器。1932年本县师范毕业后考入河南开封艺术学校,专攻二胡,为求更大的进步,王寿庭拜张季让先生为师,良好的天赋加上勤奋刻苦而深受张先生喜爱并得到了他的真传。在张季让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王寿庭的琴艺突飞猛进,得到了质的变化,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刘宏、王素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俗话说,名师出高徒。确是如此。不久,王寿庭便感到自己的二胡技艺已很难进步了,可下的功夫不但不比以前小,而且还大大超过了从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他苦苦地思索着。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终于找到了答案。在一次音乐晚会上,他听到了二胡名家张季让演奏的《病中吟》《空山鸟语》……那琴艺之精湛,曲调之优美,使他如醉如痴,也使他豁然开朗:自己的琴艺之所以再无进境,就是缺少名师的指点,而眼前的张先生,不正是一位名师吗?从此,他拜张先生为师,由于刻苦好学而深受张先生喜爱并得到了他的真传。”

1943年王寿庭考入西安西北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王绍先教授,在音乐理论与演奏技艺上进一步系统学习。抗战胜利后,返回开封,在开封女中担任音乐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教于河南省艺术学校、开封师专、郑州师专、郑州艺术学院、开封师院、河南师范大学及河南大学音乐系,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河南省音协副主席。王寿庭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结合河南地方的音韵特色编写了大量的练习曲和乐曲,如《二胡练习曲》《河南鼓子曲》《二胡基础教程》《王寿庭二胡创作曲集》等,为河南的二胡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如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岳峰教授就是王老师的得意门生,岳峰在二胡的理论研究方面尤为突出,可谓是二胡理论研究的先行者和带头人。还有河南大学的冯步岭、刘同敏、王艳芳等都在各自领域卓有成就。

王寿庭琴艺精湛,他所演奏的琴曲曾多次被中央及省市电台录制播放,如《王寿庭演奏的几首二胡古曲》《点点心血化琴声》《琴艺高雅、治学严谨》《流淌的神韵、执着的追求》等节目先后被播放。其中《王寿庭演奏的几首二胡古曲》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38种语言向国外介绍播出,为我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张慧元

张慧元(1939—)生于富锦市的一个医药之家,成长在一个良好文化氛围的家庭中。从小就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对伴奏的二胡感兴趣,他省吃俭用买了一把简易的二胡,从此便与二胡这件传统的民族乐器结下了不解之缘。高中毕业后,张慧元考取了哈尔滨艺术学院音乐系,在资深二胡教授张季让先生门下专修二胡演奏专业,成为张老师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张慧元勤奋好学,热衷钻研,深得张季让老师喜欢,并经常把张慧元领到家里,除了教他拉二胡,还让他听唱片,有苏州评弹、上海沪剧、浙江越剧,刚开始他还听不太懂,久而久之,他悟出了个中奥秘,居然自己也能用二胡演奏。第一次听到了莫扎特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领略西方音乐的无穷魅力,开阔了音乐视野,为其后来的音乐创作及理论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为黑龙江二胡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

张慧元创作的作品包括民族管弦乐作品,《歌剧〈江姐〉主题随想曲》《龙灯》《变体哪吒令》《海青新歌》等,二胡曲《中州盛会》《京韵·南梆子》《上元灯会》《洱源歌舞》等,高胡曲《江山多娇》,创作二胡技术练习曲120首,出版专著《全国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诠释》,此书可谓《全国二胡(业余)作品集》的姊妹篇,采用教学参考书的体例,以作者独特的视角将二胡的技术与艺术、音乐与文化融入其中。尤其是书中所阐发的一系列学术观点和教学理念,不仅透视了作者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学术思考,对于二胡理论建设方面更有着前瞻性的意义。2009年出版的张慧元二胡艺术文论《二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收集了张慧元撰写的近30篇二胡领域学术研究文稿,集中体现了张慧元在二胡理论方面的诸多思考。同年,编著出版了《张季让先生二胡作品》,首次将张季让先生的作品正式出版,使这些已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二胡练习曲和乐曲重新登上历史舞台,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张季让先生及其作品。此外,张慧元还在各个艺术核心期刊如《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报》《中国音乐》等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包括《刘天华二胡曲京剧因素的识辨》《二胡曲〈闲居吟〉的考析》《刘天华两首二胡曲的再认识》《二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等高水准的学术文章。

作为黑龙江省二胡教学的带头人,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身兼教学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他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李阿萍在1995年北京“富利通杯国际音乐大赛”中荣获二胡金奖,突破了北京选手独揽大赛金奖的局面;张国亮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二胡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四川音乐学院;还有耿家林、黄闻绘、赵挺、王丹婷、李艳杰等都在黑龙江省各高校任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