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季让二胡艺术研究成果显著

张季让二胡艺术研究成果显著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国时期的苏州曾出现过三大新型音乐社团,它们分别为丙寅乐团、吴平国乐团和艺声歌咏团,丙寅、吴平以器乐为主,艺声则以声乐为重。从这则报道中可见,该乐团在江浙地区影响范围之广,以及在当时国乐界及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吴平国乐团”建团时共有团员38人,次年达80人。1930年10月11日,“吴平国乐团”在苏州青年会大礼堂举行首次公演。2011年,乐团江南丝竹项目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张季让二胡艺术研究成果显著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音乐西洋音乐的冲击下进入了转型期。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以广大知识阶层为主的市民群众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也与日俱增,在一些沿海大城市出现了部分市民自发组织的业余音乐团体。这些音乐社团,一方面作为音乐爱好者学习音乐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另一方面亦成为推动音乐发展的载体,对于近代中国音乐转型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民国时期的苏州曾出现过三大新型音乐社团,它们分别为丙寅乐团、吴平国乐团和艺声歌咏团,丙寅、吴平以器乐为主,艺声则以声乐为重。丙寅、吴平成立年代和宗旨相近,均以发扬国乐为目的。

(一)“丙寅乐团”的历史

“丙寅乐团”成立于1926年元旦,因1926年为丙寅年,故命名为“丙寅乐团”。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成员纷纷离散,乐团被迫停止活动。“丙寅乐团”由江苏省立第一师范校友和音乐教师共同倡办,张曜卿为当时乐团的主要负责人,还包括张季让、王沛纶、王宪纶、顾西林、胡逸民、陆修棠、马飞黄、陈祖芬、王允功、倪浩如等10多人,乐团设有演奏股和总务股。“丙寅乐团”以探索、弘扬国乐为目的,且乐团中演奏乐器可谓中西乐兼备,在当时可算是一个较开放、中西乐兼容的国乐团体。由于乐团成员大多为江苏省第一师范的师生,因此他们通常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创作和编排,改编创作了很多民乐作品,如《昭君怨》《将军令》《青莲乐府》《旱天雷》《烛影摇红》等,此时期张季让和他的学生王沛纶共同合编了一首国乐合奏曲《战场月》,九一八事变后更名为《沈阳月》。

乐团成员中担任二胡演奏的有张季让、顾西林、陆修棠等五六人,他们经常演奏刘天华的二胡作品。由此可以推测“丙寅乐团”的建团宗旨和目的也是受到当时刘天华先生倡导的“中西兼顾”国乐改进思想的影响。由于乐团成员大都从事音乐专业,因此从演奏者到乐曲的编排都有着非常高的规格和水平,并经常参加公开演出,曾在上海、南京中央大学和青年会、苏州的北局青年会和乐群社、松江的松江大戏院等地演出。1930年11月9日《苏州明报》一则关于“丙寅乐团”的报道称:“丙寅乐团为我苏州先进之音乐团体,系各省校之音乐教师所组成。该团历年有公开演奏会之举。自1926年元旦以来,曾赴沪宁各地举行演奏会多次,成绩颇佳,颇受各地人事热烈之欢迎。”从这则报道中可见,该乐团在江浙地区影响范围之广,以及在当时国乐界及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

“丙寅乐团”自1926年创建至1949年解散,历时23年,可谓是一个成员专业性较强、曲目编排水平较高、公演次数较多且影响较广泛的民乐社团,对于20世纪20—30年代国乐的发展与探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乐团的成立比1927年刘天华、张友鹤等在北京发起的“国乐改进社”还要早一年。

(二)“吴平国乐团”的历史(www.daowen.com)

吴平国乐团创建于1929年6月22日,由音乐界前辈项印石(又名项学臣)、姜守良、潘承英、磐仁希等10余人发起。因发起人大都系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及平江小学两校校友,团员均来自教育界的教员、学生及民乐爱好者,乐团取“东吴”和“平江”之“吴”“平”二字而命名,“吴平”为“和平”之谐音,次年改名为“吴县吴平音乐团”,当时是正式注册的民间音乐团体。乐团以“欣赏艺术,涵养美德,发扬国粹,提倡美育,与众同乐,以进大同”等为宗旨。建团之初,乐团下设音乐辅导、国乐、西乐、歌舞京剧、昆剧、话剧七部,1931年取消歌舞、京剧、昆剧各部,增设口琴部及上海支部,上海支部设国乐及京剧两部,团员20余人。“吴平国乐团”建团时共有团员38人,次年达80人。

1930年10月11日,“吴平国乐团”在苏州青年会大礼堂举行首次公演。翌年元旦,举办游艺会,同年1月举行第二次公演。此后,乐团每年均举行周年纪念音乐会,并参加各界召请的演奏会。1937年4月出版了国乐曲集《凯旋》,为继承发展民族器乐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建团至苏州解放,国乐界前辈名流曾任“吴平”艺术指导、指挥,或与“吴平”共同排练,同台演出,其中有陆修棠、王沛纶、张季让、潘伯英、卫仲乐、王庆勋、杨荫浏、曹安和、张定和、黎松涛、孙裕德等。在他们的指导和熏陶下,为“吴平”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乐团停止活动。1945年抗战胜利后,乐团重组,成立“吴平乙组”,这是一支以青年学生为主力的年轻乐团。此时,恰逢张季让先生携全家定居苏州葑门内一处小桥流溪畔的街宅。乐团于是聘请张季让先生作为该团指挥兼艺术指导,先生兴致勃勃,每周给乐团的年轻人传授二胡技艺,雷打不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先生对于学生的演奏方法以及音准、节奏等要求十分严格,在对演奏艺术要求一丝不苟的同时,先生还十分注重学生艺术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内心感觉。有一次在苏州青年大会堂举行春节联欢盛大演出,“吴平国乐团”献上一首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民乐大合奏《湖上春光》,可是剧场的秩序较混乱,一片嘈杂声,把乐队悠扬悦耳的丝竹声全盖住了,引起担任乐队指挥的张季让极大的反感,当乐队刚演奏完第一乐章《微波荡漾》,他突然放下手中的指挥棒终止演奏愤然离场,使乐队全体人员愕然。事后他说:“乱哄哄的环境怎开得好音乐会,牛不吃木樨,等于对牛弹琴。”可见,他对音乐态度之严肃认真,令人肃然起敬。

“苏州吴平音乐团为民国时期苏州重要音乐团体之一,该团中西音乐结合,组织结构优化社会活动广泛,深得社会认可。”2003年至今,“苏州吴平国乐团”恢复组建,团长为王连昌,其性质为民办非企业,团员1/3是来自民乐爱好者,即20世纪50—60年代从事民乐活动的老团员;1/3为专业团体退休人员;还有1/3是来自大专院校及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先后聘任的艺术顾问有项祖华、刘德海、王子初、杨春林、顾冠仁等。2011年,乐团江南丝竹项目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