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南水乡,人杰地灵:揭秘张季让二胡艺术研究

江南水乡,人杰地灵:揭秘张季让二胡艺术研究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季让先生1904年2月2日生于江苏省吴江市黎里镇葫芦兜村,葫芦兜村今称黎星村葫芦兜村。黎星村葫芦兜村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历来盛产稻麦,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因开发较晚,也是一座保存较好的江南古镇。2014年3月,黎里镇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江南水乡,人杰地灵:揭秘张季让二胡艺术研究

张季让先生1904年2月2日生于江苏省吴江市黎里镇葫芦兜村,葫芦兜村今称黎星村葫芦兜村。村中有条小溪,俗名兜底,两头圆,中间细,像一只巨大的葫芦,葫芦兜村因此而得名。黎星村葫芦兜村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历来盛产稻麦,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因开发较晚,也是一座保存较好的江南古镇。笔者于2015年初去葫芦兜村实地考察采访,现今的葫芦兜村可谓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景观,新建的小区、整齐的民宅,还有连排的两层洋房,随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漂亮的幼儿园、整洁的菜市场……可谓一应俱全,应有尽有。2011年,黎星村被评为“十大美丽乡村”之一。2012年1月31日,黎里古镇综合开发正式拉开序幕。2014年3月,黎里镇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黎里镇历史悠久,镇上曾有私塾数家,因此读书之风盛行,人才辈出,历史上产生过26名进士,61名举人。“张氏家族是耕读世家,相传是三国时东吴名士张昭的后裔”。“明末,张维善自安徽歙县迁吴江北厍葫芦兜,其子孙世守耕业,至四世家道殷实,始涉足文艺,与当地文人颇有交往。五世祖紫山公对其子张孝嗣严以督教,孝嗣聪明好学,善绘画,尤工蝴蝶,故又号蝶憨。张孝嗣的五个儿子被后人称为“前葫芦兜五子”。

“前葫芦兜五子”各擅一技,秉承张氏懿德,能融会贯通,故诗、书、画、印、琴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综合体现,对“后五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葫芦兜五子”包括张农和四位堂兄堂弟,这里张农的堂兄弟包括张仲友、张贡粟、张季让三人。“葫芦兜五子”之后又“孕育出一代女杰张应春,高级工程师张季仁、高级统计师张君燕、清华大学教授张福范、音乐家张希纶等,从而延续葫芦兜张氏的文脉,成为分湖的一道灿烂的风景线”。

张季让的父亲名叫张子范,母亲朱智穆,大哥张仲友、二哥张贡粟,张季让为家中最小的弟弟,兄弟三人秉承张氏家族之文脉,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两位兄长均从事教育工作,且在当地教育界颇有成就。《黎里镇志》第十二章“革命活动遗址”中曾记载:1925年7月15—19日,在黎里第四高等小学(后称庙桥弄小学)举办夏令讲学会,讲学会历时5天,演讲6场,还召开谈话会。由第四高等小学校长毛啸岑具体安排,参与演讲人员及题目有柳亚子的演讲题目《苏曼殊之我见》、朱季恂的《革命之口号及其方法》、张仲友的《甘地主义与中国》等,从活动的组织参与者以及张仲友的演讲题目来看,可见张仲友的学识以及其在当地教育界的地位。(www.daowen.com)

黎里北历史回顾中,记载了张季让二兄张贡粟及堂兄张农的相关活动。“1912年,张农(张应春父)、张贡粟创办葫芦兜初级小学于‘於张合祠’的十余斋内。1913年10月,葫芦兜初级小学改称黎里市立第七小学。”上述材料记载了张农、张贡粟在家乡葫芦兜共同创办学校的情况。可见,二兄张贡粟也一直奉献于教育事业,我们还从一张1950年的毕业证书上看到了“校长张贡粟”的名字。

张农(1877—1927)为张季让的堂兄,清末秀才,自小喜欢吟诵,与四位堂兄弟并称“葫芦兜五子”。张农是最早在家乡创办私塾之人,其所办私塾成为葫芦兜村最早的学校,如上文所言,1912年,张农与堂兄弟一起又办起了葫芦兜初级小学,并得到认可和称赞。张农著有诗集《葫芦吟草》,诗中真实地记载了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作者从一名清末秀才成长为“南社社员”的心路历程。张农之女张应春(1901—1927),自幼随父亲倡办的学校学习,由于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受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积极投身到妇女解放运动中。1927年4月初,不幸被捕,惨遭杀害,时年26岁。1955年11月25日,张应春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1995年,张应春烈士墓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而今成为吴江市、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