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场讲解
注重讲解的城市微旅游开场非常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需要快速且有效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并把最核心的信息传递给游客。在这样一个关键环节,我们至少要完成以下三个关键动作:介绍主题;调节游客预期;介绍行程安排与注意事项。
接下来我们以“三生花草梦苏州”这条路线的实际开场来做示范,并进行技巧分析。
(1)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能听到我的声音吗,听到的话希望大家把注意力给到我,接下来的5分钟,我会对今天的行程来做一个整体介绍。
(2)这条线路的名字叫做“三生花草梦苏州”,这是出自龚自珍的诗句。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诗,很简单,如果我能做一株花草,我都梦想着今生前世和来生做一株苏州城里的花草。花草能梦到苏州吗?并不能,是人梦苏州。那么人为什么会憧憬苏州呢?苏州最大的魅力在哪里?有人会说在江南园林,这个回答非常棒!园林是苏州重要的文化符号。不过就像故宫不是北京的全部,兵马俑不是西安的全部,园林也不是苏州的全部。苏州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有着独特的魅力,那就是“水巷小桥多”。
明代的邵圭洁有这样一首经典的竹枝词:“鱼尾晴霞片片明,鸭头新水半塘生。平川荡桨一十里,深巷卖花三五声。”卖花者荡着小船,徜徉在阡陌的水道,穿梭于纵横的小巷,随后就传来了吴侬软语的叫卖声:“栀子花——白兰花——”这是苏州老城里平凡的场景,也是苏州人淳朴的生活风情,更是这条路线的主题。在平江河畔串巷子,就能近距离感受苏州所独有的水乡风情。
我们今天的线路一共有三个大板块:小桥、流水、人家。“小桥和流水”板块,我们将沿着平江河及其支流水系,探访苏州老城内“水陆并行”的格局,并了解它的形成过程。“人家”板块主要是介绍小巷里面传统苏州民居的结构和特点,曾经和现在生活在这里的人的故事。
(3)今天这一路我会尽我所能跟大家分享所见所闻,如果我的讲解中有任何疏漏,欢迎大家积极补充,这样我也能学习到更多见闻。
(4)接下来我要介绍今天的行程:今天是个半天的行程,不含餐。从我们现在的位置出发,以平江路为中心,走鱼骨形的路线,去探索这片区域,最后在礼耕堂结束。
这一路上我们会路过中和堂汪宅、洪钧故居、古昭庆寺、礼耕堂等很漂亮的建筑,但是,由于一些建筑是民居,并不是所有点都能进去参观,大部分我们都可以欣赏外观。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才是我们进行城市探索的意义所在。伴随着我的讲解,你也许会惊叹:“哦,原来看似平凡的小巷人家背后充满了不平凡的故事!”
(5)今天的活动全程都是步行,行走的距离在3.5千米左右,整体是比较轻松的,但肯定还是有一些体力要求的。我们可以慢慢走,细细品味每一栋建筑背后的故事。
(6)所以大家请跟紧我,先听我讲解,然后再拍照,过马路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平江路人比较多,大家一定要跟上。好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都清楚的话,我们就出发吧!
分析
第1步:聚拢游客的注意力(1)。城市微旅游的互动空间常常是露天的街道,环境比较嘈杂。我们需要有意识地管理游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尽可能把注意力给到正在讲解的导游员。这是保证游玩体验非常重要的技巧。
第2步:点题与介绍设计框架(2)。聚拢游客注意力之后的下一步就是直入主题,介绍这个线路的主题是什么,我们通过怎样的框架呈现这个主题,你们会听到哪些故事。这里使用了竹枝词承上启下:“平川荡桨一十里,深巷卖花三五声”,传神地描述了姑苏水乡风情,方便我们引入“小桥、流水、人家”的结构框架。
第3步:介绍行程与管理预期(3)~(6)。这里的一个经验是,先介绍主题引起游客兴趣或者与游客建立了连接之后,再介绍行程会更加有效。因为行程的介绍往往是比较干涩的,如果一上来就介绍行程,游客容易失去兴趣。(3)部分一方面放低姿态,另一方面给予游客一个比较好的讲解预期。(4)介绍当天的行走路线,并且告知沿途有哪些景点是可以进入参观的。由于城市微旅游常常利用的是城市公共旅游资源,可否进入参观是一个影响游客体验的核心变量,在一开始就明确告知,可以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或者不合理预期所带来的体验损失。(5)因为全程徒步,需要一开始就说明路线长度和体力要求,提前打好预防针。(6)明确注意事项,然后宣布出发。
2.行程中讲解
在城市微旅游的讲解过程中,对城市、路线的背景与历史文化做出铺垫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补充知识背景,方便游客理解路线主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续路线展开进行铺垫。接下来,我们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条路线的背景介绍做示范,并进行技巧分析。
(1)此刻,您眼前这条碧波荡漾的清流就是秦淮河了。秦淮河全长110千米,其有两个源头。一股源头在溧水的东庐山,另一股源头在句容的宝华山,两股水系在江宁方山脚下汇合后流向南京主城区。会合后的主干流经通济门时又分两支:一支没有入城,从南京城外流过,被称为“外秦淮河”;另一支从东水关入城,西水关出城,长约十里,人称“内秦淮”,也就是著名的“十里秦淮”。我们今天的线路围绕着内秦淮,一内一外两条支流在水西门外汇合流入长江。
(2)秦淮河,古名叫龙藏浦,唐以后改称秦淮河。这片地方在战国时代是属于吴王夫差的,就是卧薪尝胆那个故事里的夫差。越王勾践击败了吴王夫差,在长江口建立了“范蠡城”,因为是勾践的原因,因此也叫越城,可以说,这是南京最早的城建记录。一百多年以后,楚威王兴兵伐越,大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夺取了南京地区的统治权。传说中,楚威王身旁的术士说南京有王气,楚威王因而埋金于此,以镇王气,故称此地为金陵,从此,金陵成为南京最广为人知的别称了。
又过了一百多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设置秣陵县取代金陵邑。讲到这里,又来了一个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进行了一次东巡。正当路过金陵地界的时候,秦始皇听其手下方士说,金陵东南方向不远处方山的赤山湖那里紫气云绕。秦始皇赶紧派人去探寻,去人回禀:湖里藏有一条蛟龙,不过,此时蛟龙还是沉睡时期,五百年后此地有王气,必定出一代英主,当年楚威王埋金无法将其镇住,还需挖水引渠倾泻王气。
秦始皇一听:这还了得,为了保住大秦朝千秋万世的江山,一声令下,开始大动干戈“凿方山,断长垄”,以泄王气,引淮水与长江沟通,这条“九曲十八弯”的河流,后人将其命名为龙藏浦,也就是今天的秦淮河。按照传说来看,秦淮河是秦始皇为了泄龙盘虎踞的金陵王气开挖的人工河,这也是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里那一句:“金陵王气黯然收”的由来。
传说归传说,不过,淮水姓秦并非偶然。按古书记载,第一个大力整治秦淮河的确是秦始皇。他开凿了一条长约15千米的渠,便于淮水奔流入江,使龙藏浦一带的湖泊沼泽变为万顷良田,这可能是淮水改称秦淮河的真实原因。(www.daowen.com)
(3)随后南京与秦淮河的发展,多少印证了当年楚威王和秦始皇的传说,南京城的命运与王朝的兴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三国东吴时期,国主孙权定都建邺(南京),因为秦淮河交通便利,促成了建邺经济上的繁荣。吴国覆灭,晋室南迁,又意外地将魏晋之风带到秦淮河,从此,王谢两家的堂前之燕可以飞入寻常百姓之家了。我们稍后会去乌衣巷游赏。魏晋的文化大繁荣,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不过,这样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南朝由宋、齐、梁、陈四个短命王朝组成,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陈叔宝和玉树后庭花的故事,南朝覆灭。隋文帝杨坚完成中国大一统,隋朝定都长安,政治和经济中心全部往北方转移,金陵从此沉寂,所谓“六朝如梦鸟空啼”。这种命运的捉弄曾让无数文人墨客开始为南京的幻化如梦哀叹,罗世珍在《秦淮后竹枝词》里这样写道:“一代风流叹绝踪,留宾无复旧司农。半生明月秦淮梦,付与西州一恸哭。”南京再次复苏就要到明朝朱元璋定都了。不过也是好景不长,自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南京就不再是政治经济中心了,但文化却再次昌盛,这段时间,以江南贡院为代表的科举兴盛,还有后面为人津津乐道的秦淮八艳。随着我们旅程的展开,后面都会陆续讲到这些故事。
分析 这个背景讲解比较长,游客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高度集中,建议对讲解词进行适当分隔,采用“移步换位”的讲解方式。在户外的单点站立的讲解时间一般是3~5分钟,语速控制在180~200字/分钟,这样,一段讲解词一般在500~1000字。我们上一段的讲解就被切分成了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讲解完,都可以适当带领团队在目标讲解区域内移步换位,更换游赏角度再继续讲解,这样控制讲解节奏能有效减少游客的听觉疲劳度。
整个背景讲解导游词分成三个部分,(1)(2)两部分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讲解手法,(1)侧重于介绍历史地理等客观信息,侧重于“实”的部分,可以使用数字“110千米”“十里”来明确秦淮河的具体特点,这里要注意“实”的讲解往往是枯燥无聊的,虽然客观准确,但是游客往往难以形成记忆点,所以(2)部分我们可以引入故事与传说进行补充,也就是“虚”的部分。无论是楚威王埋金,还是秦始皇凿方山,这样的内容很容易引起游客的兴趣,所以这段讲解内容可以适当增多。(2)部分的结尾,我们适当回归更加科学的视角,在尊重历史与科学事实的基础上,使虚实有机结合,从而得到游客的喜爱。(3)开头承上启下,解释我们在上一段中的故事与线路主题的关联。随后简要概括南京的历史发展,同时铺垫后续要去的参观景点。这样三段阶梯式的讲解,为游客体验和后续讲解都做好了铺垫。
3.结束收尾讲解
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发现了峰终定律,即人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关键因素决定:高峰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个定律在旅游体验上同样适用,所以,创造一个好的结束体验非常重要。在微旅游收尾环节,导游员应该至少完成以下几个必要动作:第一,回扣主题与设计框架;第二,总结行程,帮助游客回忆关键记忆点。接下来我们以“行走苏州河”这条路线的结尾词做示范,并进行技巧分析。
(1)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旅程接近尾声了。让我们回看一眼今天一路走来的缓缓流淌的苏州河……她经历了从大禹治水的吴淞江到成为苏州河的千年历程,最终,她带着自己的命运与黄浦江相遇在外白渡桥下。
(2)我们今天从前公共租界沿着苏州河走到了前华界,大家可以跟我回想一下:因为苏州河,这里有了租界的南北划分;因为苏州河上的桥,这里有了租界东西的划分,华界与公共租界就这样分开。因为苏州河,这里有了邮政大楼、有了上海总商会。因为苏州河,这里有了荣家的面粉厂。因为苏州河,四行仓库的保卫战才能化为传奇。
(3)一座城与一条河就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我们才说上海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如今对于上海,苏州河的意义已经不在于交通运输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而在于她能够成为文脉的纽带连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连接东方与西方。
余槐青在《上海竹枝词》里这样写道:“吴淞江上泊舟齐,潮去潮来浪拍堤。毕竟沟通文化地,一衣带水贯中西。”这是对我们旅程一个非常好的总结,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行走苏州河的意义。
今天的旅程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技巧分析 在结束收尾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个简单的过渡,提示给游客旅程要结束了,这就是(1)部分的作用。然后,我们需要回顾行程(2),一路上的讲解点非常多,我们一方面要拎重点,向游客反馈印象深刻的体验点,每段旅程游客不同,关键记忆点可能不同,需要导游员灵活应变。另一方面可以复述路线框架,向游客强化路线独特的设计思路。在技巧上,导游员使用一连串的排比会增强气势和韵律。最后回扣主题(3),这段结尾还引用了竹枝词升华主题,可以很好地提升游客的听觉体验。
分析 上面三个导游词设计案例,全部都用到了竹枝词。《竹枝词》简称《竹枝》,产生于盛唐时期的四川东部到湖北西部的长江沿岸山区。当时的老百姓多用“七言四句”的形式歌咏自然风光,描绘当地的风土人情。唐朝诗人顾况被贬时,被当地老百姓所唱的竹枝词所感染,不禁潸然泪下,并留下《早春思归有唱竹枝歌者坐中下泪》,其中写道:“渺渺春生楚水波,楚人齐唱竹枝歌。”在大诗人刘禹锡继承和发扬后,竹枝词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流传甚广,最后全国各地皆有之,几乎到了“有井水出无不歌之”的程度,成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
因为竹枝词是文人泛咏风土人情的地方性纪事诗,内容极广,有“以诗补史”“以诗补志”的作用。明清以后,竹枝词一般都附有诗注,解释地方人物、掌故、风俗等,成为非常重要的文字史料。这对旅游向导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城市微旅游这样重讲解的产品形式其影响更是深远。
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学者开始从事《竹枝词》的搜集与整理工作,编纂了多种《竹枝词》书目。导游员可以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有意识加强这方面的积累,将竹枝词灵活融入未来导游讲解的设计之中,以便提升讲解词的品质,给游客以极大的精神享受。
课后任务
任务领取 请介绍您家乡的一条特色街。
任务提示(1)注意主题的挖掘。
(2)能按照线路空间顺序进行介绍。
(3)能按照文化发展时间顺序进行介绍。
城市微旅游主题讲解评价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