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导游讲解:中国古典园林

导游讲解:中国古典园林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古典园林讲解中,除了需要渗透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关知识外,更需要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讲解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讲解要点——构成要素、构景手法、艺术特色等。中国古典园林着重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也是如此,比如注重植物的姿态美、颜色美、香味及象征意义。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发生了矛盾,人们宁可挪动建筑也要保住古树名木。

导游讲解: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讲解中,除了需要渗透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关知识外,更需要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讲解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讲解要点——构成要素、构景手法、艺术特色等。相信通过学习,同学们一定能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讲解技巧、专业的表述为中外游客讲解中国古典园林!

1.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1)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就是用太液池所挖的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明代计成的《园冶》一书中归纳了筑山中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上海豫园大假山便是明代叠山名家张南阳的传世之作。

游客们,“筑山”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建园手法,颐和园作为皇家著名园林便展现了筑山的魅力。

北京·颐和园万寿山

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万寿山的修建过程。万寿山原名瓮山,是燕山的余脉,高约60米,临近昆明湖,位置优越。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将瓮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希望长辈福寿延年的特色。建园时,将开拓昆明湖的泥土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万寿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山上先后修建不同的建筑,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我们可以依次游览“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这些建筑依托山势显示出它们的磅礴气势,的确不同凡响。人们常说,正因为这里有了万寿山,我们的颐和园更彰显出皇家园林的大气。

分析 颐和园的万寿山突显了皇家园林的气势,作为造园的主要手法之一,需要为游客重点介绍,让游客感受万寿山的独特之处。导游员先后介绍了万寿山的位置、高度、来历、寓意、建筑等情况,抓住了万寿山的主要特色,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讲解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在讲解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语句的停顿,便于游客理解。为了突显万寿山的气势,我们需要在重音和语速上对部分词语进行处理,比如“层层上升”“磅礴气势”等。

(2)理池。无论哪类园林,水都是最富有生气的元素。我国古典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渺的境界,人们可观赏水中倒影、游鱼、睡莲等。

理池有三种方法,分别是:掩——用建筑、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配以细竹野藤,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还有一个就是隔,通过下面例子学习这种手法吧。

荷风四面亭与两侧曲桥是拙政园中部理水的大手笔。有此一亭两桥,便使中部水面有了明显的分隔,而两座曲桥桥身空透,桥栏低平,使视线能一直延伸过去,这种似分非分的处理,仍保持了池水的开阔和绵延。在亭子的正南面,则是一小汊湾,中途经过位于倚玉轩西南的廊桥——小飞虹,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它斜跨于从大水池分流南去的河汊上,造型秀美,曲线柔和,朱柱朱栏上承托弧形灰瓦卷棚顶,加上水光的映照和涵影,逶迤远去,不知所终。小飞虹作为架空的廊桥,既有分割空间的作用,又可使两侧空间相互渗透,从而加强了空间的层次感。半通半隔,意境悠远。

苏州·拙政园中部景区

分析:拙政园荷风四面亭附近的桥与亭是典型的理水手法“隔”的应用,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建浮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石,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讲解时需注意画面较复杂,所以要放慢语速,同时指示要清晰。

(3)植物。植物是筑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中国古典园林着重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也是如此,比如注重植物的姿态美、颜色美、香味及象征意义。

古树名木在营造园林意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木繁花使园林形成了古朴、幽深的意境。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发生了矛盾,人们宁可挪动建筑也要保住古树名木。

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陶醉。

试一试 你能告诉游客下列导游词中出现的植物的象征意义吗?现在就请你和导游员小刘一起完成下面这段导游词吧。

游客们,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以落叶树木为主、常绿树木为辅。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做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其本身又成为景观的主题。许多树木的种植和园林建筑、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寓情于草木中。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

苏州·留园五峰仙馆前的植物配置

分析 从植物的种类、种植的手法和植物的寓意几个方面体现了植物在“城市山林”中的地位和作用。

(4)建筑。中国古典园林除了用来欣赏山水美景之外,往往也承载着住宿的功能,园林中的建筑分为宗祠、居住生活和欣赏风景三种功能类型,无论哪种风格的建筑,都突出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飞檐翘角,讲究造型艺术,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仅只展现外形美,还注重与山水树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用来观景。其室内布置陈设古色古香,与外部古典园林环境和谐统一,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

试一试 你能说出6种或以上的常见园林建筑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客们,从花园穿过“别有洞天”的圆门洞之后就是西花园了。西花园的主体建筑“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从外面看是一个屋顶,从里面看是四个屋面;从外面看是一个大厅,从里面看分为两个客厅,北面的客厅是夏天纳凉用的,南面的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北厅“三十六鸳鸯馆”的匾额为清朝状元洪钧所书,南厅“十八曼陀罗馆”的匾额出自清代状元陆润庠手笔。这里四面窗格上都嵌有菱形蓝白相间的玻璃,构成美丽的图案,每当盛夏烈日下,阳光透过窗户变成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光束,洒在地面上泛起阵阵凉意。游客们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靠近蓝色玻璃窗往外看,只见屋顶上、树枝上、石块上、荷叶上,都像是撒了一层白雪

分析 园林中的建筑是重要的人文景观,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本篇讲解词以三十六鸳鸯馆的名字为切入点展开介绍,介绍了鸳鸯厅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同时通过蓝白相间的玻璃窗突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融情于景,结合建筑周围景观,引导游客慢慢品味这座建筑带给人们的审美享受。

古人在园林中设计亭子,关键在于位置的选择。亭,是园中的“点睛”之笔,所以,古人一般将亭子设计在视线的交界处。我们所在的荷风四面亭就在四面临水的小岛上,它东与雪香云蔚亭相连,南边经过曲桥与倚玉轩相接,西边经过小桥与见山楼对望。由于四周水面开阔,所以在这里便形成了我们视觉的焦点。而西南两面有两座曲桥与它相连,由此可见,荷风四面亭位置的重要性。

荷风四面亭为六角攒尖,四面通透,临池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但见亭出水面,飞檐出挑,红柱挺拔,基座玉白,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的明珠。

在拙政园内,欣赏荷花的地方不少,比如东园的芙蓉榭,中园的倚玉轩,但能四面赏荷的建筑,仅此一处。李鸿章的弟弟李鸿裔当年游园曾留诗云:“柳浪接双亭,荷风来四面。”很恰当地道出了当年风景设计的立意,小亭也得名于此。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这恰好勾画出拙政园春夏秋冬的景色。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使得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消暑,更是四季皆佳景。所在的小岛与待霜亭、雪香云蔚亭所在的二岛营造出“一水三山”的海上神山境界。

苏州·拙政园香洲、倚玉轩、荷风四面亭

(5)书画。中国古典园林常借助书画墨迹增添园林意境。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等。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用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上海豫园点春堂中挂有任伯年的《观剑图》等。

点春堂《观剑图》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点春堂内,大家已经被堂内的布局所吸引,尤其是中堂悬挂的这幅图,现在,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幅图吧。这幅图的名字叫做《观剑图》,是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任伯年老先生的著名作品,它用笔严谨,布置得法。名字中的“剑”是宝剑的意思,在我国古代,人们经常借用“观剑”来抒发自己的英雄抱负,希望成就一番大业,为国出力。那为什么要把这幅作品放在我们点春堂内呢?请大家看我们面前的小橱柜,里面陈列有兵器、文告、钱币等,这些都是我们清末小刀会起义时所用物品,小刀会起义时,义军城北指挥部就设在点春堂。所以,将这幅《观剑图》挂在点春堂中堂,就是为了赞赏小刀会起义的壮举,让后人永远铭记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分析 书画是园林中体现人文之美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蕴含了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等内涵,是引领游客欣赏园林魅力的重要媒介。本篇讲解词侧重介绍了点春堂中挂放的《观剑图》,因为这幅画点出了点春堂在历史中的重要价值,能帮助游客理解小刀会起义的壮举,突出点春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积极意义。(www.daowen.com)

2.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1)抑景。就是欲扬先抑、先藏后露的手法,比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如果见到照壁,叫做壁抑;如果见到树丛,叫做树抑。

(2)添景。当风景点在远方,如果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或近处做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所以在中间设计乔木或在近处设计花卉便叫做添景。比如人们站在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3)夹景。当风景点在远方时,如果景物两侧宽大,没有建筑物或树木花卉,那么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在远方美景两侧设计建筑物或树木花卉,使远方风景出现层次感,这便是夹景。比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被两岸起伏的山脉和美丽的植物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4)对景。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构景方法叫做对景。比如上海豫园会景楼景区中的流觞亭和九狮轩构成了对景。

(5)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比如苏州拙政园芙蓉榭进门门框上装了一个圆光罩,透过这个圆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桥流水,犹如一幅镶嵌在圆形镜框里的水墨画

(6)漏景。在园林围墙上或走廊墙上常设有各种造型的漏窗,游客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美景,这叫做漏景。比如苏州沧浪亭的一百零八式漏窗,狮子林的“四雅”漏窗都能使游客欣赏到别样的美景。

(7)借景。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往往通过远借、仰借、应时而借等构景手段使园林景色扩大,或使游客产生联想,这便是借景。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比如承德避暑山庄远借磬锤峰一带山峦的景色,上海豫园鱼乐榭便仰借了万花楼前高大的古银杏。

(8)障景。园林中必须遮挡的事物,可以用假山、树木、花丛等加以遮挡,这便是障景。比如在垃圾箱等处设有花丛加以遮挡。

(9)透景。从甲观景点远望乙景观,视线中虽有建筑物、树木等障碍,但能透过建筑物和树木之间的空隙,看到乙景观,这便是透景。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较多,不同的构景手法形成了不同的意境,导游员在游览园林过程中要善于引导游客通过这些构景手法,帮助游客从不同角度去观赏园林景致,从而在园林审美方面获得美的享受。如果你了解了这些构景手法,那么就能为游客进行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法的讲解,成功就在你眼前哦!

中国古典园林善于运用造景手法,营造出独特的空间艺术,而对于外部空间景物的利用,就有一种“嘉则收之”的手法,我们称之为借景。借景是古典园林打破界域,扩大空间,创造审美的重要方法。明末造园名家计成认为:“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我也化用一句,夫沧浪亭,借景之最要者也。

说到沧浪亭的借景,首先就得从借“水”说起。与苏州其他园子不同,沧浪亭面水而建,大家看,大门北向而开,一道石桥跨于水面之上,池水从西向东蜿蜒而过。岸边湖石随意堆叠,一行杨柳垂于水面,在绿树环绕中,沧浪亭向我们敞开了大门。这种在园外借水的设计,让我们未入园而先得景,引人入胜,可谓是苏州园林中的一绝。

试一试 现在,请同学们自行设计或收集三段导游词,为游客介绍三种构景手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比如山与水的关系,假山中峰、涧、坡、洞等各景象要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比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做自然曲折、高低起伏的样子。

北京·北海公园濠濮间因山就势的造园艺术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常用多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能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以“声”入境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苏州·留园中部景观移步换景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东莞可园,它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法国最著名的凡尔赛宫,它显示的是西方园林的特色,讲究人对自然的征服,突出建筑的宏伟,强调几何形状,布局规整。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吗?如果想更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感受与西方园林完全不同风格的可园。

可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它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人和自然的融合。大家一会儿在园林中可以看到婀娜多姿、造型各异的树木花卉,它不像西方古典园林那样讲究整体规整,而是让其自然生长;同时,大家还会发现园林中的道路既不笔直,也不对称,它们会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变化,高低起伏,自由自在,让人感觉园林中仿佛藏着一幅水墨画。中国古典园林体现的便是中国传统文化表现自然、师法自然的造景理念。

广东·东莞可园

分析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我国古典园林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本篇讲解词先从中西园林比较入手,用问答的形式激发游客的兴趣,再从园林中植物造型、道路设计、地形变化等角度突出了犹如水墨画般的中国园林,解释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答案 常见的园林建筑有厅堂、楼阁、书斋、榭、轩、舫、亭、路、廊、桥、园墙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