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灵活引导游客游山-导游讲解(第3版)

灵活引导游客游山-导游讲解(第3版)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导游服务过程中,为游客讲解出山岳景观的科学、特色、内涵等,做到科普导游、审美引导、文化体验相结合,真正满足游客游山观景之目的。作为导游员,就是要引导游客去探索美、发现美,帮助游客欣赏美、体验美。在游览活动中,导游员应根据游客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根据景观的特点等来安排有弹性的游览线路,使之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灵活引导游客游山-导游讲解(第3版)

作为一名导游员,要带领游客游好山,仅仅掌握山地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懂得如何去欣赏山岳风景,并能灵活地引导游客去欣赏。为此,我们应学会组织游客游山的基本要求和程序,掌握山岳景观的讲解程序、内容要求及讲解技巧,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导游服务过程中,为游客讲解出山岳景观的科学、特色、内涵等,做到科普导游、审美引导、文化体验相结合,真正满足游客游山观景之目的。

青海·祁连山

旅游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作为游客,能否在旅游活动中享受到美,最终决定于本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及时空条件等内外因素。作为导游员,就是要引导游客去探索美、发现美,帮助游客欣赏美、体验美。为此,导游员要善于运用各种审美技巧引导游客去欣赏美、体验美。还应向游客提供正确的审美信息,灵活地运用各种解说方法和技巧,要了解游客的心理,善于调节游客的情绪,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游兴,最终让游客满意而归。

山地景区大多面积辽阔,地形陡峭,地貌复杂,景点要素繁多。面对如此复杂的景区,导游员要做好引导审美的工作,关键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设计游览路线

山地旅游是点、线、面相结合的游览活动。游览活动能否圆满完成,选择一条合理的游览路线至关重要。那么,在制定游览路线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呢?

(1)游客的预定游览时间。

(2)旅游团队的组成及游客的身体状况。

(3)最有代表性和最有特色的景点、景区及山之绝顶。

(4)尽量不走回头路。

(5)保障游客的安全。

应根据每个旅游团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游览路线,既要游得轻松愉快,又要保证游览到景区的精华。

2.合理安排游览节奏(www.daowen.com)

与其他景区相比,到山地旅游需要消耗更多的体力。如果游览活动节奏安排不当,观赏速度过快,活动强度过大,就会使游客筋疲力尽,不仅达不到观赏的目的,还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安排游览活动中,导游员一定要注意调节观赏节奏。

怎么样来调节观赏节奏?应视游客的旅游目的、年龄、体能状况、审美情趣、当时的情绪、景区的特点及具体的时空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并随时调整。总的原则是:

(1)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在游览活动中,导游员应根据游客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根据景观的特点等来安排有弹性的游览线路,使之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有一般性的浏览,有仔细的鉴赏,有小憩,有停顿。犹如一曲精美的乐章,有序幕、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让游客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获得最大限度的美的享受。

(2)有急有缓,快慢相宜。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导游员要视具体情况,把握好游览速度和导游解说的节奏。哪儿该快,哪儿该慢,哪儿该详细讲,哪儿该简略讲,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该快则快,当慢则慢。如对年轻人,可走得快一点,讲得多一点,活动多一点;对老年人,则走得慢一点,讲得少一点,活动少一点……总之,审美节奏要因人、因时、因地随时调整,努力使游览活动获得良好的效果。

(3)动静结合,导游结合。景区游览过程是一个动态观赏的过程,随着游客在游览线路上的移动,欣赏到的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然而,对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性的、特殊的景观,需要游客驻足停留,静态观赏,才能获得特殊的美的享受。如在黄山玉屏楼观“迎客松”,北海赏“梦笔生花”,清凉台看云海日出,排云亭赏晚霞夕照,皆令人陶醉。游览过程中,导游员的解说是必要的,适时的解说,可帮助游客正确地审美观景。但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让游客自己去凝思遐想、去领悟体验,往往会收到更好的审美效果。导游员一定要善于控制观赏节奏,做到动、静结合,导、游结合,体现“导游”的功夫。

3.恰当选择观赏位置

即使是同一景象,因观赏位置不同,会造成距离、角度的不同,带来视野范围、透视关系、纵深层次的差别,从而会形成不同的美感。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很好地说明了观赏位置的作用。

在山岳景观的观赏中,导游员应掌握的欣赏原则:峰峦重远眺,丘壑主近视。观山景宜远眺——有一定的距离并选择恰当的位置,才能看清山的气势和形态;低丘因体量小,宜近观;沟壑则须亲临其境才能领略其险景。

观赏距离和观赏角度对欣赏造型地貌尤为重要。造型地貌即指酷似人物、神仙或飞禽走兽的奇特地貌景观。这种景观几乎要在特定的位置才能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如从长江游船上远观神女峰,云雾中隐约可见一人形石柱,恰如一亭亭玉立的少女,即传说中的巫山神女。然而,若借助望远镜观赏,所看到的不过是一堆石头而已!这是由观赏距离的差异造成的。又如,在黄山半山寺望天都峰山腰,有一景状若振翅欲啼的金鸡,故名“金鸡叫天门”,但从龙蟠坡方向看,这里则变成了五位老翁扶杖携手登天都峰的形象,构成“五老上天都”的奇景。这是由观赏角度不同造成的。作为导游员,在游山过程中一定要适时地指导游客从最佳位置去观赏奇景,以免与之失之交臂。

值得重视的是,在旅游观赏中,除掌握空间距离外,还应考虑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指在审美过程中人与物之间暂时建立的一种相对纯洁的审美关系,即超脱现实中的功利思想,摆脱紧张的工作、烦恼的心情,超然物外,自由地、尽情地享受美的愉悦,接受美的熏陶。导游员应善于引领游客超脱世俗的生活,进入唯美的审美世界

4.灵活把握观赏时机

有些景观并不因时间而改变,但也有许多有意义的景观只在特定的季节和时间才会出现或才最典型。山岳中与气候、生物、水体有关的景观,一般都有季节性特征。如北京香山红叶出现在每年的秋天,峨眉杜鹃则开在春天。另一些景观却只在特殊的条件下才会出现,且观赏时间极为短暂,稍纵即逝,如海市蜃楼、佛光、神灯、极光、日月并升等奇观,只可巧遇而不可强求。还有一些景观,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观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雁荡山的灵峰,白天观如双掌相合,曰“合掌峰”;晚上看则如夫妻相会,名“夫妻峰”。这就要求我们导游员十分熟悉景区所有景点,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帮助游客观赏到绝妙美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