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犯罪
大多数计算机攻击行为都可以被归类为犯罪,甚至会受到刑事处罚。计算机犯罪或者网络犯罪是指以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为工具、目标或场所来实施犯罪的行为。美国司法部按照计算机在犯罪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将计算机犯罪分为以下几类:
(1)以计算机为目标:这种类型的犯罪以计算机系统为目标,其目的是获取计算机系统中所存储的信息,非授权或未付费地获取目标系统控制权,或破坏数据的完整性,或影响计算机或服务器的可用性。
(2)以计算机为存储设备:计算机或计算机设备在犯罪行为中被用作被动存储介质。例如,利用计算机来存储窃取的用户口令、信用卡及电话卡号码、企业资料、色情图片或盗版软件等。
(3)以计算机为通信工具:这类犯罪行为大多数是利用网络实施的传统犯罪。例如,在网络上非法销售处方药、管制物品、酒精及枪支,进行网络诈骗,网络赌博,以及网络色情交易等。
针对计算机犯罪,各国都制定了或正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2016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的《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法律重器,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网络安全法》将原来散见于各种法规、规章中的规定上升到人大法律层面,对网络运营者等主体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做了全面规定,包括守法义务,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义务,诚实信用义务,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监督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等,并在“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等章节中进一步明确、细化。在“法律责任”中则提高了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加大了处罚力度,有利于保障《网络安全法》的实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计算机犯罪的本质决定了想要对所有犯罪都进行成功起诉是比较困难的。对执法机构来讲,起诉网络犯罪呈现出特殊的困难。对犯罪行为的深入调查需要执法者对技术具有相当程度的掌握。另外国际环境也是执法者的一大障碍,网络犯罪的实施者距离其攻击目标越来越远,可能位于另外一个司法管辖区,甚至身处海外。而相距甚远的执法机构之间沟通与合作的缺乏也会阻碍相关调查的进行。(www.daowen.com)
2. 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产权
许多种类的知识产权都与计算机和网络安全存在着紧密联系。比较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有软件(包括商用软件、共享软件、内部使用的专有软件,以及个人开发的软件等)、数据 库、数字内容(包括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多媒体文件、课件、网页内容等原创数字作品)、算法等。
在数字内容的权益保护方面,《数字千年版权法》(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DMCA)在全世界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本质上来讲,该法案加强了数字领域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数字千年版权法》鼓励著作权持有人使用技术措施保护他们的著作。这些技术措施可被归为两类:防止他人非法使用著作及防止他人非法复制著作。而且,该法案也禁止任何企图规避这些措施的行为。
除了《数字千年版权法》,《数字版权管理》(Data Rights Management,DRM)也为完整的数字产品生命周期和与数字产品相关的版权信息提供一整套管理机制。数字版权管理明确规定了数字版权的合法持有者,同时确保该持有者获得著作的全部收益。该套制度与程序在对数字产品的使用上做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例如,禁止出版或发行未经许可的数字产品。数字版权管理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或架构,它包含了许多知识产权方面的管理手段及执行措施。它通过提供安全可信的服务来控制数字产品的发行和使用。
3. 道德问题
由于当今各类组织所拥有的信息系统越来越重要与普遍,存在很多对各类信息与电子通信误用与滥用的潜在问题,这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隐私和安全难题。除了法律问题,信息的误用与滥用更多的是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对于从事信息行业及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应该具备何种职业操守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些组织给出的计算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共同主题包括:① 为社会和人类的福祉做出贡献;② 尊重他人的隐私、尊严和价值;③ 保持个人的正直与诚实;④ 对工作负责;⑤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