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组成要素-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

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组成要素-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如何通过课程的学习促进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师生之间在课程内外的有效互动,本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理念。“薪火CUPL”将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以宣传推广同学们的优秀课程论文为主要内容,有利于激励学生更高质量地完成课程作业,实现教学改革方面的创新。

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组成要素-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

至于如何通过课程的学习促进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师生之间在课程内外的有效互动,本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理念。除了教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具体包括:编辑课程刊物《薪火》系列辑刊、运营中国政法大学校园新媒体“薪火CUPL”微信公众号、举办“薪火CUPL”本科生学术工作坊,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拓宽学生学术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这可以为《中华文明通论》《历史上的中国与世界》《中国社会史》等通识必修课、通识主干课的深化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第一,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教师结合个人研究专长,将科研融入本科课堂教学,使学生透过女性人物个体生命与大时代变局,了解晚清女性与社会、民初女子参政运动、五四时期的妇女之声、民国时期的女影星与大众娱乐生活、性别、战争与国族主义等专题内容,在拓宽学生学术视野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一方面,本人在课程教学中指导选课学生阅读一些原始文献,以历史学为基本路径,兼采文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理论,通过个案比较研究法,选择跨越晚清民国、职业身份各异的十位知识女性,比较不同时期“娜拉精神”内涵的演变,对比她们面临的瓶颈与焦虑,以及为突破女性解放困顿而贡献的方案、经验与智慧。

另一方面,透过近代中国十位知识女性生命故事的侧面,通过对人物个案进行“麻雀式解剖”,建构“娜拉”长歌的思想文化谱系,并将之作为窥探变动时代思想履记的一个维度,理解性别与媒介、性别与战争、女权主义与革命道路、女性启蒙与民族国家话语之间的相互交织,揭示历史事件与文学文本背后折射出的社会镜像,包括不同时空下“娜拉”故事与政治重建、思想转型、社会变革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呈现出微观、中观与宏观,点、线、面有机联动的立体式图景,推动政治史与社会文化史相结合,完善跨学科视野下近代妇女史的研究路径。

第二,优秀课程作品收录,编辑纸质版系列丛刊《薪火》杂志。课堂教学任务结束后,由授课教师筛选、收录学生课程作业,形成优秀课程作业成果展示集结,供学生交流、传阅,这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也是对同学们的认可与鼓励,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这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励和引领学生更高质量地完成课程作业,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相关的经验适用到其他专业或通识课程的论文写作中。《薪火》杂志自2019年12月创刊以来,已经出版两辑,共收录学生优秀课程作业30篇,其中按照“理论篇”“人物篇”“读书篇”“编后记”等专题设置栏目,目前收录篇幅已达25万字以上。由此,促进选课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作业,激发学术研究和写作的热情,同时也是对于他们选修课程的一种独特的纪念。(www.daowen.com)

第三,“薪火CUPL”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薪火CUPL”将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以宣传推广同学们的优秀课程论文为主要内容,有利于激励学生更高质量地完成课程作业,实现教学改革方面的创新。现拟推出三个版面:一是“教研成果篇”,包括教师课程建设、课堂主题讨论、组织工作坊等;二是“读者来稿篇”,包括学生课程习作、读书札记、文史春秋等;三是“学界前沿篇”,包括学者视点、论著推荐、近期讲座、学术信息等。“薪火CUPL”自2019年12月11日创号以来,已由校党委宣传部登记备案,申请注册为“中国政法大学校园新媒体建设平台”,目前本校学生关注用户超过800人,并组建了“薪火CUPL”微信公众号编辑小组,由来自本校国际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的共7名本科生组成[7],现已陆续精心制作60余篇优质推送,这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举办“薪火”本科生学术工作坊。就工作坊性质而言,“薪火”本科生学术工作坊由授课教师牵头,与选课学生共同组成,是探究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改进高校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师生合作共同体。

举办本科生学术工作坊是《近代中国女性、战争与革命》通识选修课第一次主办的新活动,也许这种形式的活动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并不多见,但可谓一次“大胆”的创新与尝试,作为课堂外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工作坊,既可以理解为类似林徽因的“太太客厅”,活动主持人就是沙龙的主人,每一位参与者都是沙龙的客人,也可作为学人的“学术共同体”,师生之间围绕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与碰撞。就工作坊人员组成情况看,授课教师作为坊主,选修《近代中国女性、战争与革命》课程的本科生担任坊员。就工作坊举办周期而言,拟于每学期举办一至两次。至于工作坊举办的形式,采用“报告人+与谈人+评议人”的研讨模式。研讨的主题包括两类:一是优秀的课程论文,二是围绕某一专题性学术问题的主题发言。研讨环节包括报告、评议、自由讨论等三个阶段。此外,选拔一些年级较高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担任评议人,授课教师担任主持人和总结点评人。每次工作坊评议的主题报告、评议意见、自由发言和总结点评,经会后整理并在“薪火CUPL”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交流使用,由此作为工作坊的阶段性成果。此外,经评议及修改后的优秀课程论文,在合适时机的情况下将推荐至相关专业性学术期刊、网络平台发表。例如,国际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冯溪《安知非命,如是我闻——漫谈柳如是》一文已被推荐于东南大学图书馆主办的《书乐园》杂志公开刊发,并领取稿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