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多年从事我校本科生专业选修课《国际新闻播报》与我校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新闻传播学)专业英语》教学与改革探索。上述调查问卷反映的问题,笔者也或多或少遭遇过,比如,“课程虽然重要却是人气冷清”的尴尬,“学生虽知专业英语是国际化时代人才培养的必要标配却懒得学外语”的急功近利与带有苦衷的任性。但经过多年的探索与苦守,笔者始终坚信、期待“守得云开见日出”式的专业学科英语愿景。
上述这两门课程虽在内容板块构成与文本选择、教学宽度与深度、教学环节设计与课外延伸实践、教学对象英语水平与知识面等方面各有其“自身识别度”,但这两门课程却存在“九九归一”的共同点,即无论是秉持内化于心的教学理论还是课堂教学实践,均是注重引领学生进行全英语语境、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思维交互训练,以“痛并快乐着”的教育初心,坚信、体悟、证实专业英语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不可或缺,积极摸索如何提升专业英语在国际化人才培养链条中的经世致用。
第一,在课堂案例赏析与少而精的理论讲解中,鼓励学生关注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的新兴发展与壮大、人类社会文明已经达到的前所未有的新领域新高度,引领学生聚焦“整个国际社会处于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交互化、科技化、信息化”[12],较为直观地认知何为“国际化视野”、如何建起“国际化视野”;通过布置课外阅读国际议题类的英语文本并将其作业完成情况计入平时成绩,以锻炼学生对“国际化视野”的认知积累以助力学生未来的“从量变到质变。”
第二,在案例赏析与理论讲解中反复强调、示范引领学生如何学会用英语进行思考,教会其如何逐步抛弃先用汉语思考再进行英译的“二步走”套路,克服所有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这一通病;挖掘、彰显专业英语不同于公共英语的“专业学科营养”,最大限度地引领学生“用英语思维进行专业学科知识的思考与体悟”。(www.daowen.com)
第三,本土化与中国化的归位思考,贯穿着这两门专业英语课程的始终。比如,引领学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核心精髓,研习其万变不离其宗的专业知识,初步感知其行业使命、入世经纶与哲学情怀,辨别赏析当下学界前沿思潮,拟入感知当下业界阵痛与突围;精准聚焦当下新媒体及其引发的技术与革新、经营与业绩、伦理与法律等层面的困境与悖论;引领学生警惕“妄想昔日重来”与“把一切浪漫化”的极端思维的虚妄弊端、讨论Web 2.0、Web 3.0时代的数字民主魅力与未来隐忧,锤炼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知识爆炸与思维激荡场域下的活力与张力、顺势而为的现时安身智慧与未来现代媒体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
第四,以学生喜闻乐见、模拟实战的仿真实践课堂,指导学生全体参与扮演角色,演播社会热点、焦点话题访谈节目,筹备举行社会热点、焦点议题的新闻发布会,在亲力亲为的自主学习筹备、角色演练与集体围观、讨论与点评中,教师和同学们彼此教学相长、互动激发、唤醒提升,掌握一定的新闻英语语言能力、英语新闻业务技能,增强课程趣味、收获存在感与成就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