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读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问题七

解读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问题七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学生讲授为主、以教材为辅,让学生在课堂上讲授他们觉得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常识,要求有案例、有法条、有分析,制作课件并且实质性的内容必须用英文展示和陈述”[9],类似教学模式也是我校法学及其他各学科学生的共同呼声,近年已有类似尝试。

解读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问题七

第一,教材问题。教材是课程学习的重要依凭,是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否则32~48个课时不足以使学生获得系统化、规范化知识,一定程度上会制约课堂学习效果。

目前,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其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参差不齐,“输入式”学习非常多,考试成绩骄人;“输出”能力差,听说能力不佳、词汇量不足且“死而僵”,不注重语境中学习、上下文中运用、由词到句到篇再由篇到跨文化的“走心式”学习,呈现“快餐式速成英语”特征,每年研究生复试中的英语高分低能现象可以说明问题。

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所用教材不满意、对教材难易程度评估出现两极化现象,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由于任课教师事先已说明总评成绩将以平时成绩为主,使一些学生降低了对卷面成绩的要求,认为只要能及格就行、卷面分数低一点没有关系”。[8]

另外,教材在各高校科研成果评定、职称评聘、评优评奖中不及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赞助的专著类“分量重”。因此,我国研究生各个专业英语教材种类不多,缺乏具有权威性、精心编写的可以有效克服上述我国研究生普遍存在的“英语输出能力弱”的专业英语教材,专心打造高质量的、精准契合我国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材的教师队伍人数不容乐观,大部分专业英语教师采取了“自选案例+原著选读+课件补充”的无教材方式,从英语国家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也会存在令中国学生望而生畏的语境语式隔阂与跨文化障碍,“慢热费时看长远”是当下研究生们不愿意选择或选择不起的思维模式。

第二,教学模式。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其参与课堂的方式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建立恒定的成就感与获得感至关重要。“以学生讲授为主、以教材为辅,让学生在课堂上讲授他们觉得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常识,要求有案例、有法条、有分析,制作课件并且实质性的内容必须用英文展示和陈述”[9],类似教学模式也是我校法学及其他各学科学生的共同呼声,近年已有类似尝试。(www.daowen.com)

任课教师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及时反馈、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以趣味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成为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主要改进方向。同时,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中外比较与批判性扬弃、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视角碰撞与收放自如,则需任课教师胸有成竹、坚守使命、站位拿捏得精准。概言之,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创新守正、与时俱进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学生满意度低。从上文的统计分析可得知,学生对于目前专业英语课程的满意度较低,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也不满,课程学习收获有限。研究生期间,学生课业繁忙、学习目标性与专业性强,对于专业英语学习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经世致用”的目标诉求。当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或无法“立即生效、得偿所愿”,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失去选课的动力。

第四,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不足。我国高校大部分学生包括研究生虽然在各类英语考试中过关斩将、成绩傲人,但其英语语感与英语思维能力缺乏、英语输出能力弱、惯性顽固的汉语思维、二次转换妨碍纯正英语的瞬间喷薄、中英式夹杂、在汉语场域中用英语思维与表达始终是中国学生固有的心理障碍与信心兴趣的制约点。

第五,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不足。“费时费精力”“学了未必有用”“语言难度较大”是影响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动力的主要因素,这“反映出实用主义心态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10]这种情形在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中同样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