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7日,央视新闻频道的传输模式由原来的加密播出转变为不加密的开路传输,自此有线、卫星均可以接收央视新闻频道的电视信号,频道的覆盖力和传播力进一步提升。这样一来央视新闻频道的信号就覆盖了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这是一个庞大的收视群体,对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的贡献不容忽视,从而也对央视新闻频道的栏目设置、受众选择、传播理念提出进一步要求。
在频道改版的背后是央视新闻频道组织架构的重新调整。2009年7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正式组建,大新闻中心整合了原新闻节目中心、广告经济信息中心、海外节目中心、社教节目中心、文艺节目中心的新闻采编系统,下设17个部门(2008年初曾被撤销的新闻评论部恢复运行),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统一运作。此外,驻外记者站管理处也划归新闻中心。这次调整被视作央视新闻工作的一个全新起点,也是央视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媒体的重大举措。[95]
以2009年7月27日《朝闻天下》节目中“美女主播”胡蝶担纲新任节目主持人为第六次改版的标志,从7月27日至8月中旬,随着新版《朝闻天下》《新闻30分》《共同关注》《东方时空》《环球视线》《24小时》的陆续推出,央视新闻频道已形成了早、中、晚、夜四个时段全方位新闻放送的格局。
在每天上午的9:00-12:00,下午的13:00-18:00推出8小时的新闻直播节目——《新闻直播间》,实时播出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热点新闻。晚间时段新推出的栏目中,22:30播出的《环球视线》由水均益主持,这是新闻频道唯一一档对国际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的节目。每天23:00播出的《24小时》梳理全天国内外重要新闻,并进行短小精悍地点评,在表达方式上讲求播报和讲述的融合,节目由央视新闻频道新晋主播邱启明、肖艳担任主持,是一档电视新闻杂志节目。
《新闻会客厅》被撤,《实话实说》停播,《每周质量报告》《小崔说事》则迁至央视一套播出,频道内容更加清晰化。本着“淡化专题、强化新闻”的原则,一些老牌节目也改头换面:《东方时空》移至新闻频道每晚20:00播出,内容从专题杂志变为新闻汇总,节目时长从30分钟增加到1小时;《共同关注》不仅改变了节目内容,从一个公益慈善类的专题节目变成了新闻汇总类栏目,而且节目的播出时间也从25分钟扩充为55分钟,加大了新闻容量,节目内容则从“讲述新闻故事”的专题性新闻栏目转型为“新闻直播资讯”类栏目,选材上更加注重时效性,国际新闻、民生新闻的比重很大。原央视新闻频道《第一时间》节目女主播欧阳夏丹担任节目主持人,由内到外大幅换血。[96]
在增强信息量与时效性的同时,央视新闻频道还增加了评论的数量、提高了评论的速度、加强了评论的深度。2009年下半年《新闻1+1》强化了选题的原创性、时效性,更注意配合新闻热点,同时在评论方面不仅强调观点鲜明,更重视观点的论证过程和论据的获得。除了《新闻1+1》,央视新闻频道还强化了频道的整体评论机制,一支“评论员的国家队”出现在央视新闻频道的各档新闻节目当中。评论员紧跟新闻,在线发表短评,“新闻+评论+背景”已成为央视新闻频道全天候的常规样态。
在 2009 年 8 月15 日下午举办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改进与提高观众座谈会”上,与会人员普遍认为:此次央视的新闻改进在视觉效果、播报手段、信息量、报道深度,以及新闻时效性等方面都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回归了电视新闻应有的样子,“新闻频道看起来更像是新闻频道了”,体现了央视的大台风范,也给业内如何“新闻立台”树立了典范。[97] 2009年新闻频道改版后,新闻整体收视率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全国范围内,观众每天看新闻节目的人均收视分钟数大幅度增长,达到9.24分钟,其中,看央视新闻的达到5.74分钟(占总分钟数的62%)。[98]
(一)节目富于时尚气息,更加好看实用
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节目《朝闻天下》于无声中改版登场,破天荒地选择了一位美女主播,在节目包装整体上也有较大的改变,最直观地体现在节目的滚动字幕上:字幕分三行,从上到下分别是新闻发生的地点、新闻标题和固定的滚动新闻,且字幕颜色和字体都有别于原来新闻频道黄底黑字的新闻字幕样式,而是采用蓝底黄字,同时在三条滚动字幕中采用红、黑、蓝、黄四种颜色,字号也比原来的字幕样式大,标题更加醒目、清晰,主题提炼也更加精练。紧随《朝闻天下》的改版,新闻频道众多老牌节目如《新闻30分》《共同关注》《东方时空》也相继改头换面,三档新栏目《新闻直播间》《环球视线》《24小时》的推出,将央视新闻频道打造成贯穿早、中、晚、夜的全方位新闻播送格局。改版后的节目在注重新闻性的同时,更多的现场报道和同期声成为首选,三维动画复原新闻现场的画面也频频亮相,在秉承新闻权威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新闻表达方式的立体化和亲和化,有效地增加了节目的直观性和可视性。
(二)强化动态新闻,深化新闻评论
改版后的多档节目充分利用了电视的传播元素,现场感强,画面冲击力大,从内容上减少了会议报道,增加了实用信息等等。新推出的栏目《新闻直播间》在延续大头像、大字幕、关键词的改版风格之外,更加注重新闻的时效,在长达8小时的直播中,每小时都会将当天的重点新闻滚动播出一遍,且经常插播“最新消息”。王牌节目《东方时空》,为配合央视新闻频道的整体风格,也变身为资讯类节目,时长由原来的30分钟扩充为60分钟,淡化了专题,强化了新闻。(www.daowen.com)
加强新闻评论是本次新闻频道此次改版的一个重要方向,白岩松担纲主持的《新闻1+1》晚间评论板块获得极高重视。此外,改版后全新亮相的《环球视线》成为央视新闻频道目前唯一一档国际新闻评论节目。这档节目使用了关键词、短标题、3D动画等制作方式,由节目主持人水均益与国际问题专家一道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度解读,挖掘新闻背后的问题。同时,此次新闻频道的改革加强评论员机制,邀请权威专家打造评论员、观察员队伍,对重大选题进行策划,发挥评论节目各自的功能。
(三)实施国际化改革路线
除推出全新的《国际时讯》《环球视线》和《24小时》栏目外,《东方时空》《共同关注》和《新闻1+1》等几档节目也完成了变脸。首先,国际新闻报道的时长明显增加,内容更为丰富。从时间的安排来看,新版《新闻联播》的国际新闻时长由年初的3至4分钟增加到目前的5至8分钟,《新闻30分》的国际新闻时长超过10分钟;其次,国际新闻的重要性得到重视,国际新闻常被编排在第二、三条的位置。最后,从国际话语权来看,新增栏目《环球视线》报道国际的热点人物和话题,专注于国际新闻评论,对于国际报道的题材与广度不断深化。
(四)紧贴受众需要
改版后,《新闻联播》减少了会议播出比例,增加了舆论监督和批评的内容,在贴近性上下功夫。《东方时空》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关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房价、股市信息等。《新闻30分》栏目加大了电脑特技等电视新闻手段。《共同关注》《国际时讯》《朝闻天下》等栏目主持人的大头像几乎占据荧屏近一半的空间,增加了电视节目的可视性;标题字幕加大了不止一倍,方便了观众阅读;在主持人头像的旁边专门设置了画面窗口和关键词用以解读新闻,使得新闻更加一目了然;同时,通过特约评论员和演播室主持人之间的互动和评论,让新闻报道有深度而不生硬。
(五)新闻保鲜制度和特约评论员机制
所谓新闻保鲜制度,即央视新闻频道所遵循的只播报6小时以内新闻内容的规程与准则。涵盖时间新、思想新、事实新三个层面。[99]央视新闻频道全天24小时新闻整点播报,间隔15分钟新闻快报为补充,多层次、全方位、连续更新重大新闻事件。第六次改版中,央视新闻频道引入特约评论员机制。央视新闻频道在《朝闻天下》《共同关注》《东方时空》《新闻30分》等节目中,相继引入了相关领域的评论专家。对特约评论员机制进行了完善,采用“1+1+X”模式,即每天派一名特约评论员“值班”,待在台里随时准备录口播、亮相荧幕,再根据当日新闻事件涉及相关领域邀请权威专家进行点评,“X”未知性较大,往往根据内容更迭选择不同学者担当评论员。[100]
改版后的新闻频道受到了各方关注,各栏目收视率猛增。其中,《朝闻天下》《新闻30分》《共同关注》的收视率不断刷新纪录。《朝闻天下》7月27日改版,至8月6日的平均收视率,较今年改版前同时段平均值提升了28%,《共同关注》自8月3日改版,至6日的平均收视率较平均值提升了25%;《国际时讯》自8月3日改版,至6日的平均收视率较平均值提升了11%;《东方时空》自8月3日改版,至6日的平均收视率平均值提高了31%。《新闻30分》自7月31日改版,至8月6日的平均收视率,较平均值提高了35%,增幅最高。[101]央视新闻频道全年完成收视份额126%,频道对全台的收视贡献率为3.73%,收看央视新闻频道的观众人均每天收看新闻频道的时间为1.99分钟。
在2009年,央视新闻频道曾经实行过一段时间的24小时直播,但由于各种原因被取消。2011年5月,央视新闻频道再次改革——恢复试行过的24小时全天候直播方案。央视新闻频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恢复24小时直播,主要原因之一是,午夜档新闻多是国际新闻,有助于央视打造国际大台的形象。[102]午夜档从每天凌晨1时至6时,不再只是重播节目,而是会在每小时播出《新闻直播间》,保证至少直播20分钟即时新闻,如遇重大事件,不仅加长直播时间,还将安排评论员进行直播评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