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改版轨迹及阶段特征:电视新闻频道发展研究

改版轨迹及阶段特征:电视新闻频道发展研究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频道第四次改版1.改版表现央视新闻频道在前三次改版中,暴露出频道资讯量少、直播新闻数量欠缺,新闻专业性不强的弱点,2006年6月5日,开播三年的新闻频道第四次全面改版。央视新闻频道的改版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全国50多家媒体对此次改版进行了报道、专访。比如《朝闻天下》设置了“互动话题”小板块,每天设置一个话题,通过短信、电话等手段加强观众与节目的沟通。

改版轨迹及阶段特征:电视新闻频道发展研究

(一)频道第四次改版

1.改版表现

央视新闻频道在前三次改版中,暴露出频道资讯量少、直播新闻数量欠缺,新闻专业性不强的弱点,2006年6月5日,开播三年的新闻频道第四次全面改版。其总体目标是“要扩大频道影响力,提升频道的品牌价值,具体目标是推出主打栏目,提升晚间黄金收视时段竞争力。频道的近期战略目标是实现新闻化的表达方式,中期战略目标是实现规范的频道化运作,远期战略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的新闻频道”。[59]

央视新闻频道首先增设了两个新栏目:一个是在早间黄金时段6:00到8:30播出的长达150分钟的综合性资讯节目《朝闻天下》,另一个是每周一至周五晚间黄金时段20:00至21:00推出的新闻直播类节目《360°》。

对很多节目进行了重新调整和编排。《军情连连看》和《人物秀》两档探索性的节目自在假期推出以来,很受观众欢迎。在这次改版中,它们一改“长假节目”的身份,正式成为新闻频道的周播节目。前者是军事益智类节目,在每周六12:30播出;后者是集新闻娱乐为一体的新闻人物访谈类节目,每周六20:15播出。

越来越为观众所喜爱的《本周》播出时间由9:30改为10:15;《约会新七天》由以前周六、周日各10分钟调整为每周日10:40和17:40各播出20分钟。新闻频道的品牌栏目《每周质量报告》首播时间由周日调整到了周六的21:50。周日除《防务新观察》外,大型电视行动节目《我的长征》在每周日21:30与观众相约。《媒体广场》除落户《朝闻天下》外,在下午17:00还增加了时长30分钟的下午版。《国际时讯》的播出时间提前了10分钟,由原来的18:10改为18:00;《新闻社区》不仅提前了播出时间,由原来的18:30提前到18:20,时长也由原来的25分钟增加到35分钟。《法治在线》由17:30播出调整到21:30。随后播出的《新闻会客厅》和《社会记录》调整到22:00和22:30播出。

新闻频道的形象标识、演播室都进行了改变。原来的以蓝色为主基调的画面改为清爽的橙色。徽标也改为一环行内嵌“CCTV新闻频道”标志,更体现出紧迫感和时效性。演播室在国内首次使用了“三联屏无缝拼接背景系统”,播报背景可分可合,可满足多个栏目使用。

央视新闻频道的改版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全国50多家媒体对此次改版进行了报道、专访。改版前连续5场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现状与发展恳谈会”上,近百名来自中宣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新闻宣传主管部门、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国务院各部委行业新闻宣传单位、新闻院所和各大媒体的领导、专家、同行以及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组的观众和网友代表等,对新闻频道的改版设计方案给予了评价,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60]

2.改版特征

(1)创新新闻表达方式

主持人不仅是新闻的播报者,新闻信息的传递者,更是一个新闻栏目风格的代表之一。央视新闻频道第四次改版之后,在主持人环节出现了重大改变:首先,一些新面孔加入央视新闻频道,如《朝闻天下》的赵普、李文静和《360°》的石琼嶙等。赵普的主持亲切温和,说话很有分寸;文静的主持清新有活力,像邻家女孩般亲切自然;石琼嶙有着温暖人心的笑容和宁静致远的智慧。这些年轻主持人为央视新闻频道注入了新鲜血液。

新闻报道的魅力在于突发事件的快速播报,这种快速不仅体现在记者报道新闻的速度,还体现在新闻播报的语速上。第四次改版之后,新闻频道主持人语速加快,语言表达更为通俗,新闻播报的节奏感加强。语言播报的改变,不仅体现在《360°》《朝闻天下》等新栏目中,还体现在一些原有栏目中,使得新闻节目整体的主持风格更加亲民近人。

为创新新闻表达形式,此次改版还在新闻节目中加强了与观众的良性互动。比如《朝闻天下》设置了“互动话题”小板块,每天设置一个话题,通过短信、电话等手段加强观众与节目的沟通。在话题的选择上,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看病难”“关注老龄化”等热点问题,这些话题的贴近性很强,选题范围广泛,从民生体育文化,从社会现象到事实消息,无所不包,显示了节目极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最终也实现了央视新闻频道与观众的良性互动。同时新闻频道的政治报道也一改过去循规蹈矩的流水账式报道模式,从受众角度出发来解读新闻,例如2007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八个国家进行国事访问,《360°》对胡锦涛的具体行程,鲜见地做出比较详细的事先披露,使时政新闻的报道更加贴近观众的信息需求。

这次改版,在内容选取上减少了各部委发放的规定条文等公文式报道,拓宽报道题材,加强经济、体育、文化、娱乐等老百姓关心领域的内容报道,注重选取“小口径”“低视角”的报道方式,从观众身边的故事讲起,从小事开始反映中国大的主题,采取以小见大、由点及面的方法,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报道方式使新闻与时代同步。[61]

在保持原有国内国际时事新闻权威性的同时,《朝闻天下》强化了社会民生新闻、天气出行资讯、文化体育资讯、时尚生活资讯等可视性强的题材,同时强调画面的表现力,注意解说词和画面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250演播室大屏背景。节目的“话题”设置比较灵活,选题范围广,从民生到体育等各类信息,包罗万象。《360°》则在晚间黄金时段新鲜出炉,由水均益、白岩松等名嘴担任主播,风格“活力、生动、个性、明快”,减少了公文式的报道,试图以观众喜闻乐见的低视角报道方式制作“全方位的新闻、最贴近的报道”,成为央视新闻制作的全新尝试。

(2)增加社会民生新闻报道

“推出新栏目、调整节目编排和转变文风、创新新闻表达方式”是本次新闻频道改版的三个重点环节。增加社会民生新闻的报道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省级卫视的扩张和民生新闻的兴起,对中央电视台在电视新闻领域的霸主地位造成了冲击。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这档直播60分钟的栏目定位于“民生的内容、民生的风尚、平民的视角”。这类新闻在报道角度和报道手法等方面更加符合观众的口味,各地纷纷上马这一类型的民生新闻栏目并屡创收视率高位,于是央视新闻频道也开始了尝试。

在第四次改版中,央视新闻频道着力打造了民生新闻栏目《共同关注》《新闻社区》《本周》,虽然央视新闻频道并没有明确说明哪一档节目是“民生新闻栏目”,但在具体的节目表现中都把关注民生放在了首位。《共同关注》将关注点放在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大量出现的弱势群体,节目选取百姓中真、善、美的动人故事,呼唤社会真情,展现互助关爱,同时发挥央视作为国家媒体的社会功能,适当介入百姓生活,为帮助者和被帮助者搭建起一个互助的平台。整体节目定位及其具体的新闻实践与地方台民生新闻中“帮扶”类新闻非常相似,不过央视新闻频道为其提供的平台更大、关注范围更广。

《新闻社区》是一档专门提供地方台社会新闻播出平台的栏目,节目由城市电视台提供的播出素材编辑加工而成,其新闻题材偏重“奇闻、珍闻、逸闻”。节目时间安排在晚上6点,主要争取晚间时段的收视群体。为了增加收视看点,节目中还有“编辑的话”小板块,向观众解释说明“新闻背后的新闻”。

《本周》节目主要是对一周中播发的题材较“软”的新闻进行风趣、诙谐、幽默的解说串联,这也是央视新闻里第一次出现如此“随性”、“自然”的编排风格,越剧经典唱段、流行歌曲甚至主持人何红梅的方言播报等都出现在节目的编排中,体现了央视新闻频道为民服务的理念和意识。(www.daowen.com)

《法治在线》节目的播出时间调整到21点30分,其收视竞争对手是其他各级电视台的晚间电视剧,央视新闻频道此举的目的在于拿自己最成功的一档新闻节目同其他电视台争抢收视份额。《法治在线》栏目定位是现场类法治新闻专题,其栏目特性是现场感、新闻时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务性。在一再被强调“现场感”的前提下,《法治在线》为观众呈现了可以比拟好莱坞侦破大片的悬疑感、故事性及颇具现场冲击力的“纪实画面”。上述种种表现,与地方台民生新闻的“电视新闻故事化”、“电视新闻娱乐化”在精神实质上是“同宗同族”的。[62]

对此次改版,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表达了比较悲观的论调,“这次改版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标志色彩的更换、主持人名人效应的发挥、口语化新闻文风的运用以及对民生性新闻的关注,都成为一种外在的包装,过多地停留在表层,未能深入到整个频道的精髓之中,改版的形式意义大于内涵价值。央视的新闻节目在很大程度还保留着原有的运作风格,只是突出了外在形式与包装方面的不同之处。”[63]

(二)频道第五次改版

1.改版表现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冰雪灾害严重。伴随着“抗击冰雪”的特别报道,央视新闻频道运用了全新的模式和编辑流程,提高了整个新闻频道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收视份额,广受观众好评。借此机会,央视新闻频道于3月推出了酝酿已久的第五次改版。

此次改版,央视新闻频道新增了一系列新闻节目,尤其是晚间黄金时段的创新性评论节目《新闻1+1》,白岩松和董倩作为新闻观察员(或是白岩松和李小萌搭档),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分析、点评,评论颇有见地,内容紧贴社会生活,一经推出就受到观众热捧。出乎意料的是,拥有良好口碑和收视率的《360°》《人物新周刊》《社会记录》等多档栏目被裁撤或易主。收视率很高的《法治在线》,因为与新闻频道新闻立台的理念不够吻合,虽然得以保留,但是剥夺了其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的机会。

与此同时,基于采编资源的合理利用,央视新闻频道引入了欧美电视新闻频道广为采用的大编辑部制。新闻中心将原有的新闻编辑部、时政新闻部、新闻采访部、社会新闻部、军事新闻部、新闻评论部、地方新闻部、制作部、综合部九个部门存在的工作权限和职责交叉的部分进行重新洗牌。[64]

整合重建后的新闻中心成立了独立的《新闻联播》编辑部:原有的新闻编辑部、新闻采访部、社会新闻部、新闻评论部合并成新闻专题部、新闻采编部和社会专题部三个部门;地方和军事新闻部、制作部和综合部给予保留;另外还成立了国际新闻部。从强化策划、强化组织、强化编辑、强化编排、强化言论等五个方面改进《新闻联播》,以整点新闻为抓手,充分挖掘组织框架的潜力,强化语态改进,实施直播常态化,提升新闻报道速度,实现常态新闻质量提升;把做好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报道作为一种引导舆论、提升频道影响力的重要战略来抓。[65]

第五次改版后的新闻频道,针对2008年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3·14”打砸抢烧事件、“5·12”汶川地震以及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新闻事件,第一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新闻直播和系列专题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这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央视新闻频道的快速反应能力、大规模直播报道能力以及宏大的专题新闻报道能力,给广大人民群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央视新闻频道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一致赞誉,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收视率进一步提高,频道品牌效应进一步强化,为迎来新一轮的改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6]

2.改版特征

2008年3月,央视新闻频道实现大幅度的架构调整,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新闻采编播合一;二是新闻系统与栏目系统的混合管理变成新闻与栏目,栏目与栏目之间的分类管理;三是强化整个频道的运营管理和节目管理。[67]在节目形态变迁上,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受众主体性的生活资讯服务

央视新闻中心凭借着资源和渠道的优势进行改版,节目中呈现出专业主义和平民主义兼顾的风格。首先在时段新闻和整点新闻的基础上发展出生活资讯类节目,新闻综述类节目不仅在内容上兼顾时政资讯、社会民生、文艺体育、热点聚焦以及天气和出行等,更注重采用多种媒介形式,诸如读报、媒介搜索、读图、短信和网络互动以及滚动字幕等手段。在媒介数字化、内容定制化基调下,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新闻形态。[68]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朝闻天下》《360°》等纷纷重视生活服务信息,在节目具体的播送方式上,机位的变化、镜头的推拉更加灵活,主持人播报新闻口语增多、语气随和。

融合了资讯服务思维的新闻节目,配合以数字机顶盒的普及,呈现出全新的电视资讯形式。经由这种形式处理过的新闻,更类似于超市里的半加工盘菜,菜色、调味、配料齐全,品种丰富,便于受众在媒介提供的新闻框架里进行信息选择和加工;也突破了新闻节目定时关注、官方解读的形式,让电视新闻节目更深一步介入生活常态。[69]

(2)基于内容生产的大型事件直播

从突发事件的媒介再现与功能转化来看,央视新闻频道突破了时空界限,打破常规新闻单元,将央视新闻频道塑造成了全时性信息平台。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中国观众第一次长时间、大量地接触新闻事件的真相。2008年5月12日14:28,我国四川地区发生8.0级特大地震;14:50左右,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滚动字幕新闻;15:00整点新闻的头条进行口播,取消了除《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朝闻天下》三个栏目之外的所有栏目,拉开现场直播序幕。温家宝总理乘专机从北京起飞赶赴灾区,央视新闻频道的记者跟随温总理一同出发,专机在成都降落十余分钟后,《新闻联播》即播出《温家宝抵达四川成都在专机上发表重要讲话》的消息。从5月13日开始,全国卫视上星台也开始陆续使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信号。从5月19日零时开始到21日24时,中央电视台26个开路和付费频道并机播出新闻频道的节目,这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自5月25日开始,抗震救灾特别节目《震撼——汶川大地震纪实》,在央视新闻频道每晚《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直播节目中播出。[70]由央视这样一个属性特殊的媒体来中和被置于两端的政府机构和个体生命,也牵动着国人身为国民的最基本探求——政府如何对待生命。因此,从意义生产的环节来说,这项直播的重要性还源于其普世性,而非仅代表单个媒介或组织的利益。[71]

与汶川大地震直播相比,新闻频道的奥运报道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全方位调动资源,也创造了更为丰富的节目形态。《全景奥运》首次采用“无延时直播”的方式,在直播手段上采用电子直播间与实景融合的方式。央视新闻频道转变自身职能,从专业新闻媒体变身成为奥运资讯发布站,这种职能放大了奥运会本身的意义。新闻频道采用分视窗、多字幕、金牌榜实时滚动的方式,把聚焦点从主持人、记者、评论员拉向赛场,新闻节目的“语言”更多地由技术手段来实现,这种节目形态无疑不断强化了被生产出来的奥运新闻事件的意义。

(3)基于专业主义和人文关怀的专题节目

新闻频道改版后,专题节目呈现出以分散化为特征的节目形态,在传统节目中占据比例较大的国际新闻被分散到新闻综述类节目中,不仅提升了新闻综述节目的国际感,而且增加了国际新闻的时效性。同时央视新闻频道中社会纪实类栏目虽然比重降低,但是仍然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节目形式传递着不变的人文关怀。《新闻社区》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声音,揭示社会百态,评说人间冷暖,反映民情、透视民心、关注民生,为最广大的观众服务;《共同关注》特别策划《2006圆梦行》《圆梦2008》等反映社情民意的节目;《新闻会客厅》以新闻人物的访谈作为新闻报道的延伸。央视新闻频道在这些节目的编排中,采取较为柔和角度和低视角的关怀,来凸显新闻之余的社会人文性,这类节目关注的是新闻的历史性与人文性,对新闻事实予以“故事化”处理,使得央视新闻频道的社会纪实栏目能够演绎浓郁的社会新闻意味,展现出大台的人文风范和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