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新闻直播常规化,是指新闻直播成为日常新闻报道中常用的手段,成为新闻播出形式的首选和主要方式,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我们的电视理念有所突破,改变过去那种占用整个频道时段,只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特大型直播的方式。2003年5月1日,新闻频道的开播是中国电视进入直播常规化的标志性事件,也体现着电视传播理念的变化,预示了电视新闻直播的新前景。
(一)央视新闻频道的直播表现
电视媒体优于其他媒体的主要特征是画面,而动感画面、特写镜头、蒙太奇手法的运用等,使电视新闻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央视新闻频道正式开播后,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指导,电视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直播的认知理念发生了质变,直播模式从特殊逐渐被定位为常规,新闻频道现场直播的场数呈现出逐年激增的趋势。
2003年5月1日,新闻频道试播当天,就果断推出三场直播:《抗击“非典”直播特别报道》《北京大学升国旗宣誓仪式》《2003站在第三极——攀登珠峰》,这三场直播就像发令枪和火车头一样,使央视长年积累的重大活动直播和常态化新闻直播的经验得以释放。之后连续播出了11天的《抗击“非典”直播特别节目》,这种大型直播节目有效地强化和提升了中央电视台防止非典型性肺炎的宣传报道效果。从4月26日起,每天16:00现场直播《卫生部对全国及各地区非典型性肺炎疫情进行分析》,5月24日后改为每周播出直至6月24日。新闻节目中心在全国上下顽强抗击“非典”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共推出了116场包含独立成篇、栏目实时插入、几档新闻栏目递进更新的各种形态大大小小的现场直播报道,及时通报了疫情,鼓舞了士气。[48]
新闻频道开播后,其直播报道次数和时间大大增加,每当重大国内国际新闻事件发生时,新闻频道立即打通相关栏目和时段进行现场直播,并且直接采用了“演播室+新闻现场”的方式向观众报道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同时结合相关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小型化、常态化、机动化的直播报道,成为新闻频道与中央电视台其他频道区别最鲜明的标志。从2003年5月1日到2004年5月1日,新闻频道在一年内共进行434场直播,总计直播时间超过350小时。2005年新闻频道全年直播共计234场次,直播总时长达到303小时,日均直播50分钟。现场直播的题材涉猎日益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体育、文化等多个方面和领域,这些直播报道使新闻频道在许多国内外大事发生时,成为国际或者国内媒体的新闻来源。[49]
新闻事件的发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央视的新闻直播报道中,编导人员充分利用多种报道手段,使整个频道节目内容充实、丰富多彩。
1.拓展新闻背景
新闻人物是事件的主宰,是推动事件发展的动力,因此新闻事件进程中人物是观众关注的焦点。同时在直播报道中有关新闻背景的交代也是丰富报道内涵的有效手段。在央视新闻频道2005年10月“神六”发射的直播报道中,不仅有此次发射的航天员聂海胜、费俊龙的资料片,而且有对其家人的采访,以及前任航天员杨利伟的访谈,这些短片通过一些感人的言语和画面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此外专题片的大量运用,也是拓展新闻背景的重要手段。如2005年7月26日的直播《第四轮北京六方会谈开幕会》就通过专题片《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由来》《朝核问题大事记》《北京六方会谈的历程》为观众释疑解惑、增长知识,在整个直播报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美化直播画面
为了使观众更直观、更明白地了解有关情况,很多直播节目会精心地制作一些图表或者电子动画,或者其他辅助主持人解释的设备和道路。如在三峡大江截流的报道中,主持人借助图板介绍大江的截流概况及中央电视台的报道阵容,让人一目了然。在重大的历史性时刻,精编一些重要时刻的经典画面,使观众重温过去的历史,特别是在一些振奋人心的场景中,这些手段的使用非常频繁。如在2005年10月的“神六”发射直播中,飞船升空的那一瞬间在连续几天的直播中不断地出现,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的振兴;同样,航天员与家人和领导天地对话的声音也不时地回荡在我们耳边,无形中使我们对他们的奉献和出色表现肃然起敬。
3.强化策划意识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为使某些报道选题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接收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在新闻直播中,为确保直播的成功,必须在直播开始前做好直播准备工作,制定完善详尽的直播方案和计划,这些都强调新闻直播中要有策划意识。
新闻频道编辑部的策划组主要负责直播的策划工作,对直播的创意、方案、串联单、脚本等做细致的规划。2004年1月18日和19日播出的大型直播节目《直击中国铁路春运》,在直播前的策划安排中,央视新闻频道根据直播的需要确定了八个固定的直播点,并选择了在春运中最具代表性的T15次(北京至广州)、K376次(北京至郑州),派出记者跟随列车进行全程体验报道。(www.daowen.com)
4.运用连线手段
新闻连线报道是指应用先进的视音频技术,让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当事者或采访对象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新闻实时进行报道,并展开评述或讨论的新闻报道方式。[50]在新闻栏目中,演播室主持人通过连线新闻事件现场的记者或相关人士,实现在新闻发生时的同步报道,增强直播的现场感。在央视新闻频道成立的前三年里,频道实现了演播室制作与播出的同步。连线手段的运用,保证了新闻的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从某种意义上使单条新闻做到了直播。例如在“神六”发射的时候,新闻频道安排数位主持人和记者分赴酒泉基地和北京航天城、内蒙古回收点等地,通过连线的方式将各个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观众能一目了然,亲眼看见各地的情况。
(二)央视新闻频道直播的不足
开办初期,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消息类新闻播报只是形式上的直播,即播音员现场播报新闻导语,新闻现场的画面和同期声还是事先编辑;新闻直播使用电话连线增强现场感和时效性,但是电话连线占主要部分,在少有的视频连线中,也存在着欺骗观众的“假连线”情况,即记者或编辑事先和前方记者连线,将节目录好,直播时再播出;在央视新闻频道中占据很大比例的谈话类节目,一直使用录播形式,而国外谈话节目则完全采用直播……将其不足进行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题材选择形式大于内容
电视生于直播,死于录播。直播作为一种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性的报道形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央视新闻频道在开播的三年里,在直播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忽略了对题材的选择。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合用直播形式表现。直播中最能吸引观众的是第一时间的现场画面,如果没有足以说明新闻事件的现场画面,开展直播就会显得得不偿失。在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制作者往往以时间的长度作为评判节目质量的一个依据。央视新闻频道动辄以“天”为单位开展直播,每次参与直播的人数众多,准备时间很长,造成了资源和人力的浪费。央视的大型直播报道《见证三峡工程蓄水及永久船闸通航》,虽然连续做了9天的直播报道,但从其收视效果来看结果并不理想。
2.预知性事件直播多,突发性事件直播薄弱
CNN、BBC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都会取消原有的节目安排,这种看上去无序的状态给人一种紧张与兴奋感,这正是刺激受众欣赏欲望的因素,也是对新闻人的挑战。纵观央视新闻频道全部的直播节目,真正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见。同时新闻频道的直播都是对“预知”新闻事件的直播,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具有相当程度上的“仪式”或“表演”因素,这种直播一般都会用很长的时间去准备,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中国主流媒体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在新闻的报道中要注重舆论的引导和社会职责的坚守,但是这一角色定位在某一程度上也束缚了媒体对一些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
3.演播室功能发挥不完善
演播室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有人把它比作“调度中心”。在每次直播活动中都可能出现各种不确定因素,为了保证直播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就必须有一个环节对所有的节目资源进行总体控制和调度,这就是演播室和演播室主持人。[51]所以对于大型直播节目来说,演播室不仅是串场和演说,还必须具有灵活性、机动性和调节功能。就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节目而言,演播室的功能发挥仍不尽如人意。部分主持人局限在准备好的脚本上,对现场画面失去了本应有的控制能力,经常出现主持人现场突然沉默的画面。在2005年8月12日上午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点火起跑仪式”直播节目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直播现场,当国家领导人吴邦国委员长点燃“十运会”的圣火时,主持人突然沉默,没有进行任何解说,时间持续了将近一分钟,而对于电视观众而言,这一分钟的时间无疑显得相当漫长,没有任何字幕和解说,只能费力地盯着屏幕。
另外,演播室主持人和嘉宾对相关信息的解说和评论是克服电视直播不适合传递深度信息的有力手段。央视新闻频道有意请相关领域的权威或者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做嘉宾,对事件进行深度解读,但是结果却并不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