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力量正塑造着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时代中,国际传媒领域在进行着大幅的结构性调整。西方跨国传媒集团的全球扩张愈演愈烈,凭借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优势,它们作为全球化的龙头带动了这场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浪潮,最终演变成为统领国际传媒领域的全球性传媒巨头,它们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没有壁垒和阻力的媒介空间与传媒市场。在推动全球化的进程中,最让人瞩目的当属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早在1998年,默多克就声称,新闻集团拥有的电视网络和系统已经覆盖了全世界75%以上的人口。在“全球化”一词刚刚诞生之时,全球至少有65%的信息源和信息接收终端在美国,世界上流通的80%的文字和影像来源于美国。到90年代末,已经抢占先机、独占鳌头的国际传媒集团们又不约而同地宣称自己具有全球化视野,并标榜和重申各自在全球性传媒集团中的地位。事实上,国际性传媒集团地位的巩固带来的是对媒介话语权的掌控,因此,国际舆论更多受到西方媒体的控制和引导,国际传媒集团的信息传播则更偏重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和拓展。在此背景之下,华语媒体向国际平台传递的信息少之又少,发出声音的分量更是微乎其微。
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十余年,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在国际事务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世界开始把目光转向中国,中国也迫切想在国际舞台展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绽放自己的光芒。要及时、准确地表达自身的立场,就要求中国同世界建立畅通的交流和沟通渠道,通过有全球视野的媒体报道,及时获取国外信息,掌握传媒动态,同时适时表达国内的声音和观点,提高国内、国外媒介信息的容量与融合度。这时,对于建立一个能够同时了解国情、掌握对外传播话语的媒体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当时,世界上已有约五分之一的人讲中文。因而,在像默多克这样的国际性传媒大亨看来,华语市场是相当有潜力的。1993年,默多克斥资5.25亿美元从李泽楷手中买下仍在苦苦挣扎的香港卫视64%的股份,想借此正式进军中国内地市场。不料10月5日,国务院颁布《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的第129号令,禁止家庭装用卫星电视接收器,导致其节目信号并不能在大陆落地。默多克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梦想受挫。
此时,人在新加坡的刘长乐(图6-1)也在一直关注着华语电视媒体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新加坡,华人占人口总数的74%,而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讲中文。因此他感觉到,华语才是他们进行交流的最让人感到亲切的语言,“然而,当时对于大多数海外华人来讲,华语的电视媒体还几近空白。于是刘长乐有了办一家面向全球华人的卫星电视频道、为他们提供高素质的华语节目的创意”。[2]所以,建立一个环球华人卫视,成为刘长乐实现“我们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仅仅是叹息”构想的目标。经过与默多克长达25轮以上的谈判,双方由对手开始转向对话。1996年2月26日,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由刘长乐控股的今日亚洲控股公司与卫视集团、华颖国际广告公司按照45:45:10的比例出资,共同建立凤凰卫视来接管StаrTV的中文频道,并由刘长乐出任董事局主席和行政总裁。这次合作体现了电视媒体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合作的发展潮流,是站在一个更高起点上的融合范例。如刘长乐所言,“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整合,一个前无古人的‘联姻’。”凤凰的前身是美国新闻集团控股的STAR卫视中文台。经刘长乐、崔强、王纪言等一批大陆人加盟后,更名为凤凰。1996年3月31日,STAR卫视中文台停止了所有节目,重复着一个没有解说的画面。在当晚,凤凰卫视中文台启播,凤凰卫视正式成立。
(www.daowen.com)
图6-1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
凤凰卫视立足香港、面向两岸三地,同时辐射海外华人,将“泛中国化”作为凤凰的受众定位,服务于不同社会体系的华人受众,它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媒介生存环境以及地方性资源的优势,让它可以站在更加客观、中立的立场上,用更为开阔的视野关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在更为宽松和自由的环境里更好地实现自身功能和目标,为受众提供更为畅快淋漓的信息服务。
《格物总论》记载:“凤,神鸟也,雄曰凤,雌曰凰。五色备举。飞则群鸟随之。故曰羽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凤凰卫视成立之后,将积攒的羽虫之长的气质逐渐发挥出来,创造了不可复制的“凤凰现象”,让两岸三地以及全世界目睹了令人惊喜和赞叹的“凤凰传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