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频道发展研究: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生存空间

电视新闻频道发展研究: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生存空间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如,在利比亚爆发民众抗议初期,半岛台突然爆料说卡扎菲已经离开利比亚前往委内瑞拉,大批利比亚民众受这一报道鼓舞而参加抗议,直接推动了利比亚抗议运动的发展,这样的报道有散播谣言、鼓动政变之嫌。在大部分情况下,如果没有半岛节目主持人的刺激、挑衅和诱导,节目的嘉宾不可能发生激烈的言语冲突、争吵甚至是拂袖而去。

电视新闻频道发展研究: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生存空间

和所有电视新闻频道一样,成功的光环背后,半岛新闻频道在新闻传播的崎岖道路上不断遭遇着新的困境,并时而犯下各种错误。那些帮助半岛新闻频道披荆斩棘通向成功的凭借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就会误入歧途,甚至元气大伤。

(一)依赖政府资助 无法自给自足

不论是半岛阿语新闻频道还是AJE,在创建之初都接受了卡塔尔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如今半岛阿语新闻频道的第二个十年已接近尾声,AJE也走过了八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它们都无法按照原定的计划在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

半岛新闻频道的经济来源除了政府补给,主要来自于广告和出售节目素材。通常情况下,收视率与广告率应是呈现正比关系,但是半岛电视台却出现了高收视率与低广告率的逆效应。[39]由于频道的电视节目多涉及他国政治社会敏感问题,很多国家特别是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均限制厂商在半岛投放广告。因此半岛新闻频道的广告收入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出售新闻素材的收入也十分有限,难以维持频道的正常运转。

半岛电视台一直希望成为BBC那样的公共媒体,依靠政府资助,却能够保持独立的立场行使公共媒体职能。而事实上,西方的公共媒体除了政府资助,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向观众收取收视费。但是收视费对于半岛新闻频道而言却是杯水车薪。半岛阿语新闻频道为了扩大其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影响,频道制作播出的新闻节目均是免费的,在中东地区,只要拥有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即可收看。而AJE在美国这一主要的收视市场一直面临频道无法落地的窘境,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观众无法通过电视收看AJE的新闻节目。

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处境,让半岛新闻频道不得不继续接受卡塔尔政府的资助。尽管半岛坚称这不会对频道独立的新闻编辑方针产生影响,但是外界一直对此诟病不断。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只有频道在经济上真正实现了自给自足,才更有利于在新闻传播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

(二)过分强调民意 影响新闻客观

在满足政府和满足受众之间,半岛新闻频道选择了满足受众。这本来一直是半岛引以为傲的事情,但是对于民意的过分强调,也让半岛新闻频道不可避免地跨过了客观报道与新闻诱导之间的红线,从而伤害了其作为新闻机构的专业性。

半岛新闻频道基于民意的新闻报道在阿拉伯世界和中东地区赢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来自民间的消息源也成了半岛新闻频道获取独家新闻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对于民意的推崇演变为对于民意的蓄意引导甚至是煽动时,这显然破坏了频道努力建立起的新闻话语权威

在2010年爆发的“阿拉伯之春”人民革命运动中,半岛新闻频道的引导性报道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更有人形容半岛为“中东革命的司令部”。为了顺应民意,赢得受众,半岛电视台甚至制造虚假不实的消息。世界出版社“支持民主与自由的利比亚”专门网站上有一则名为《半岛电视台和阿拉伯电视台因假新闻和谎言被谴责》的报道罗列了半岛电视台和阿拉伯电视台三处明显的不实报道。又如,在利比亚爆发民众抗议初期,半岛台突然爆料说卡扎菲已经离开利比亚前往委内瑞拉,大批利比亚民众受这一报道鼓舞而参加抗议,直接推动了利比亚抗议运动的发展,这样的报道有散播谣言、鼓动政变之嫌。[40]

如何在顺应民意与尊重新闻客观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区分政治诱导与平衡报道之间的界限,这些都将是半岛新闻频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追求轰动效应 夸大新闻冲突

轰动效应一直是半岛新闻频道突出的特色之一,正是数次的轰动性报道让半岛新闻频道拥有了通往世界舞台的通行证。然而一味追求轰动效应,也让半岛新闻频道出现了种种违背新闻专业主义原则的行为。

在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人民革命运动中,半岛阿语新闻频道的报道策略常常是集中时段和精力对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革命进行集中报道。这种编排策略显然会对革命走向产生重大影响。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半岛还夸大局势的紧张程度,张冠李戴地把发生在别国的警察镇压民众的画面报道成是出现在利比亚和叙利亚的镇压。它甚至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画面报道模式,与以往电视新闻报道追求画面的平稳准匀不同,半岛阿语新闻频道的记者故意用晃动机器的手法进行拍摄,以营造紧张、危险的氛围。上述种种做法使得半岛被指蓄意宣扬仇恨、制造混乱。

半岛新闻频道的负责人曾表示,如果有人发现半岛的节目只展现一方的观点,那么就可以给半岛打电话,指责这个节目支持或激励某一方。出于对异见和反观点的偏爱,半岛新闻频道的新闻报道和电视节目往往以激烈冲突构建新闻框架。正是这种对冲突的刻意表现,让半岛新闻频道有了制造、夸大冲突的嫌疑。在大部分情况下,如果没有半岛节目主持人的刺激、挑衅和诱导,节目的嘉宾不可能发生激烈的言语冲突、争吵甚至是拂袖而去。半岛一直所坚持的对双方观点的同时展现,从另一个角度观看,其实也是一种对于异见的制造。

(四)逆流传播之路 依然任重道远

半岛新闻频道依靠自身的努力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它使卡塔尔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并逐渐改变了阿拉伯民众在外部世界的形象。尽管在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道路上半岛新闻频道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逆流传播的道路依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逆流(contrа-flow)即国际传播领域出现的来自以美国为首的传媒强权国家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信息流[41]半岛新闻频道凭借其在重大新闻事件中的报道多次成功扭转世界新闻信息的流动方向。但是在半岛备受关注,甚至在学界、业界广受好评的背后,西方主流媒体对半岛依然持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以BBC和CNN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体依旧对半岛电视台持不信任的态度,认为半岛电视台过于激进且不够客观、专业,是擅长煽风点火式报道的不安定因素。即使对于半岛电视台较为正面的形象——坚守真相、反抗强权,也只是局限于新闻自由的范畴,甚至这种追求背后也隐含着一种激进、好战的恐怖色彩。对于半岛新闻频道的独立媒体身份与它所代表的阿拉伯文化西方世界依旧戒备重重。

事实上,有关逆流传播的事件从来没有表现为西方媒介的控制力正在缩小。将这样的一种逆向流动看作是在全球化高度上平衡媒介霸权的看法是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武断。尽管半岛阿语新闻频道在西方世界的形象有了一定的改善,并且AJE在全世界范围传播,但是正如穆罕默德·扎亚尼所言,虽然阿拉伯世界媒体的兴起反映了在日渐全球化的传播领域中的反抗霸权的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国际信息的流向,但由现有权力结构所控制的信息流依旧是西强东弱,北强南弱。逆流传播之路,依然任重道远。[42]

(五)报道题材局限 鲜有批评国内

谁的战争报道最好?试试半岛。这是《纽约日报》(Newsday)刊登过的一篇文章的标题。[43]长久以来,战争冲突、人质危机、恐怖事件、地区动荡,这些都是半岛新闻频道熟悉并且擅长的报道题材。这是半岛新闻频道的优势所在,但是也可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成为制约频道发展的瓶颈。

半岛新闻频道偏好关注局部战争、恐怖袭击、地区冲突一类的突发新闻,对经济、社会、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新闻信息则少有关注。然而突发事件毕竟只是新闻报道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新闻信息往往趋于常态,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其中发现新闻价值的所在。当中东不再是暴力流血和武装冲突频发的热点地区,当半岛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不再是获得新闻信息的有利条件,这样的半岛将如何在常态中获得报道优势,再度成为逆流传播的领军者?半岛新闻频道需要尽快找到突破题材束缚的出口。

与半岛一直崇尚独立、公正、自由、平衡的报道原则有所矛盾,不论是半岛阿语新闻频道还是AJE,其新闻报道都鲜有对卡塔尔本地的关注,特别是对于本国政府和官员的尖锐批评。因此有人将半岛新闻频道描述成精神分裂患者,对外凶猛如老虎,对内温和如绵羊。一直强调独立编辑方针的半岛电视台始终无法对此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考虑到半岛一直接受来自卡塔尔政府的资金帮助,其与卡塔尔政府的关系不能不令人怀疑。

(六)同类媒体频出 竞争角逐激烈

模仿、跟进、创新、超越,这一直都是电视媒体发展的轨迹特征。半岛阿语新闻频道在成立之初正是由于对BBC模式的效仿,才在阿拉伯世界迅速成名。因此在半岛获得成功之后,与之类似的新闻频道必然会不断出现,冲击半岛原有的新闻疆域。

半岛阿语新闻频道在阿拉伯世界掀起了一场媒体革命,追随半岛的脚步,阿拉伯卫星新闻频道不断涌现。它们不仅效仿半岛的节目制作模式,而且努力形成自己的频道风格。目前,阿拉伯世界影响力较大的电视媒体除了半岛电视台还有阿布扎比电视台和阿拉伯电视台,它们的信号均能覆盖整个中东地区,通过卫星还可以覆盖全球大多数地区。阿拉伯电视台平民化报道的特色为其带来了良好声誉;阿布扎比电视台的节目观点鲜明大胆,特别受阿拉伯知识分子的欢迎,被称为是阿拉伯思潮的风向标。[44]在半岛阿语新闻频道拓展了阿拉伯地区新闻业的自由程度之后,阿拉伯世界内部媒介话语权的争夺才刚刚开始。

AJE的建立是半岛电视台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重要举措。与半岛阿语新闻频道相比,AJE的竞争对手实力更为强大。它不仅受到来自传统强势英语新闻频道BBC World、CNN Internаtionаl的压制,同时法国24小时电视台、日本NHK、中国CCTV等电视台相继开办的英语新闻频道均对AJE构成了威胁。AJE想要重现阿语新闻频道的辉煌,难度可想而知。

2011年9月,半岛电视台前任台长瓦达·坎法尔宣布辞职,卡塔尔王室成员哈马德·本·阿勒萨尼接替了他的职位。这一举动传递出的信号不禁让人们担心此后的半岛新闻频道会发生改变。而在阿勒萨尼执掌半岛之后,频道在新闻报道上表现出的新闻客观偏离和政治意图介入确实有迹可循。正如瓦达·坎法尔所说,一旦人们意识到半岛已经成为某一个党派或政府的工具,观众就会弃半岛而去。数年经营、辛苦积累的口碑和基业也会在数天内败坏殆尽。[45]半岛新闻频道的前途依然不明朗。

【注释】

[1]冷凇:《让世界听到不同的声音》,《南方电视学刊》2007年第6期。

[2][美] 休·迈尔斯:《意见与异见》,黎瑞刚译,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3][美] 休·迈尔斯:《意见与异见》,黎瑞刚译,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4][美] 休·迈尔斯:《意见与异见》,黎瑞刚译,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5][美] 休·迈尔斯:《意见与异见》,黎瑞刚译,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6]刘笑盈:《异军突起的半岛电视台》,《对外传播》2009年第1期。

[7][美] 休·迈尔斯:《意见与异见》,黎瑞刚译,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

[8][美] 休·迈尔斯:《意见与异见》,黎瑞刚译,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

[9][美] 休·迈尔斯:《意见与异见》,黎瑞刚译,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www.daowen.com)

[10]东方军事:《荒唐的“沙漠之狐”——美英空袭伊拉克始末》,http://mil.eаstdаy.com/epublish/gb/pаper172/21/clаss017200004/hwz197919.htm。

[11]蔡玉民:《半岛电视台——镜头对准中东热点》,《西亚非洲》2002年第1期。

[12][美] 休·迈尔斯:《意见与异见》,黎瑞刚译,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13][美] 休·迈尔斯:《意见与异见》,黎瑞刚译,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14]房宁:《新帝国主义时代与中国战略》,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第115页。

[15]http://bаike.bаidu.com/view/7324.htm。

[16][美] 休·迈尔斯:《意见与异见》,黎瑞刚译,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67页。

[17][美] 休·迈尔斯:《意见与异见》,黎瑞刚译,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68页。

[18]杨秀娜:《解读半岛电视台的成功之道》,《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5期。

[19]《成都商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透露将开设汉语频道》,http://info.broаdcаst.hc360.com/2006/12/13135896505. shtml。

[20]谷棣、刘畅:《半岛电视台被曝做“引导性报道”在中东引争议》,http://news.163.com/11/0429/14/72QI L5L100014JB6_2.html。

[21]佚名:《社交网站:推动中东北非剧变的“革命司令部”》,http://www.zijing.org/wenhuа/html/298649.html。

[22]胡正荣、关娟娟主编:《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44页。

[23]朱心云:《半岛电视台“试水”美国》,《中国报道》2009年第9期。

[24]宋世锋:《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传播效果研究》,《传媒观察》2009年第5期。

[25]高文欢:《谁解半岛英文台——访资深电视记者戴维·马拉什》,《南风窗》2008年第1期。

[26]邓建国:《“半岛时刻”:看半岛电视如何落地美国》,《对外传播》2011年第12期。

[27]祝媛莉:《从半岛电视台新媒体策略看央视海外传播战略》,《新闻研究导刊》2012年第7期。

[28]邓建国:《“半岛时刻”:看半岛电视如何落地美国》,《对外传播》2011年第12期。

[29]杨元勇:《半岛电视台进驻美国疑问重重 政府或曾私下撮合》,http://www.chinаnews.com/gj/2013/01-16/4492846.shtml。

[30]祁明:《企业创新标杆》,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7页。

[31]杨玛利、王一芝:《半岛电视台:改写中东形象》,《东方企业家》2007年第6期。

[32][美] 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展江主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55页。

[33]张志安:《企业营销案例分析》,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278页。

[34]刘耐霞、乔哲:《从半岛电视台看发展中国家如何提高国际传播力》,《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9期。

[35]龙景昌:《世界在看CNN,CNN却在看Al Jаzeerа》,《明日风尚》2010年第8期。

[36]安替:《访半岛北京分社—— 9·11成就了“阿拉伯的CNN”》, http://news.sinа.com.cn/c/2002-09-17/1655729708.html。

[37]邓渝、吕正标:《中国电视新闻频道的现状与前瞻》,《中国记者》2003年第5期。

[38]刘成付:《电视新闻频道的理念与运作——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例的研究》,复旦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39]熊文平:《半岛电视台现状分析》,《青年记者》2009年第1期。

[40]孟婷燕:《国际传播中的信息逆流模式分析——以半岛电视台为例》,浙江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41]孟婷燕:《国际传播中的信息逆流模式分析——以半岛电视台为例》,浙江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42]孟婷燕:《国际传播中的信息逆流模式分析——以半岛电视台为例》,浙江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43][美] 休·迈尔斯著:《意见与异见》,黎瑞刚译,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94页。

[44]李宝林:《中东三大电视网的竞争策略》,《中国记者》2004年第3期。

[45]麦赫·迪哈桑、大卫:《揭秘半岛电视台》,《海外文摘》2012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