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频道发展研究: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生存空间

电视新闻频道发展研究: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生存空间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二战中树立国际声望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前所未有的。BBC的公信力就这样逐步建构起来。他们秉持着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构筑着BBC的媒体公信力。二战期间,BBC总共做出了235次战地报道。1940年9月7日,德军突然向广播大厦投掷了一枚炸弹。1941年5月10日,希特勒的炸弹再次轰炸了广播大厦,损失极为惨重。

电视新闻频道发展研究: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生存空间

(一)二战中树立国际声望

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前所未有的。电视业的发展几乎陷于停滞,然而广播业却凭借自身优势在这场战争中幸存下来,并得到极大的发展。

对于BBC的广播来说,二战的爆发为其创造了一个空前巨大的舞台。BBC在二战中出色的表现,使它名声大噪;它在战争中所坚持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奠定了其日后公信力的深厚基础。可以说,二战让世界重新认识了BBC。

1.提供及时、真实的战场信息

二战中的BBC广播被政府接管(根据《皇家宪章》,政府有这个权力),政府意图使其发挥“喉舌”作用。在政治力量的影响下,BBC起到了强大的宣传鼓动作用,但其向来所坚持的客观中立、不偏不倚等理念也不免受到影响。即使是这样,BBC早在战争之前就已决定:报道事实要超越政治宣传。

整个二战期间,BBC实现了传播信息功能的最大化,教育和娱乐的功能被压缩,取而代之的是民众所关心的时事新闻类节目,比如《广播新闻》《战争报道》《新闻评论》等。BBC依靠遍布各地的信息网以及时下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最新的消息能够在第一时间传到本土及其他目的国。

图3-6 战争中的BBC记者

问题在于,在德国占领区域是不允许收听BBC广播的,偷听者一律处以死刑。波兰的情况更加恶劣,连拥有收音机都是违法的。然而电波没有国界,BBC针对这些国家使用摩斯密码进行播音,使得一些同情盟军的人士可以及时得到外部消息,再将这些消息传播出去。BBC为饱受战争折磨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慰藉。

电波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了印刷机的轮转速度,BBC依靠广播一跃成为当时的主流媒体,曾经一度唱衰广播新闻的报界在世界大战期间的媒体大战中惨败。不少报社的记者纷纷投入BBC门下,这大大充实了BBC的广播队伍。有一半的英国人每天忠实地坐在收音机前等待着BBC的新闻。

BBC自建立以来就认真践行真实高于一切的报道理念,对于很多人来说,“我在听BBC”就意味着“那一定是真的”。二战的到来使得民众面对嘈杂的电波常常无所适从,他们逐渐意识到真实客观的声音是多么的重要。在欧洲,数以百万的民众深感德国控制的媒体不可信,他们更愿意把收音机调至BBC的频率。虽然在德国收听BBC是死罪,但是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就连希特勒本人也收听BBC。BBC的公信力就这样逐步建构起来。

在战争这种特殊情况下,某些真实的报道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因此,BBC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真实性上做出了一定让步。比如,在报道英国遭受打击的时候,尽量用模糊化的语言,不去报道袭击造成的具体损失,也不说明遭受袭击的精确位置,这样既把可能对民众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又使敌军无法获得确切的情况。

战争结束前BBC已经有了40种语言的广播,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承认:BBC赢得了欧洲上空的“智力战争”。[8]

2.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二战为BBC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员工训练营。在这里,一大批优秀的记者、评论员、通讯员诞生了。他们秉持着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构筑着BBC的媒体公信力。二战期间,BBC总共做出了235次战地报道。战地记者携带着代表时下最先进的录音设备,深入前线阵地,顶着枪林弹雨记录最真实的声音(图3-7)。

1940年9月7日,德军突然向广播大厦投掷了一枚炸弹。炸弹从七楼破窗而入,并未爆炸,当消防队员赶到现场时,炸弹突然爆炸,致使七人丧生。当时播音员布鲁斯·贝尔弗莱格(Bruce Belfrаge)正在里面播音,听众在收音机那头可以清晰地听到一声巨响。可是,敬业的布鲁斯尽管挂了一身的灰却毫不在意,继续坚持播音。

图3-7 BBC战地记者携带微型录音机深入战场

一个月后,更加严峻的考验来了。BBC在伯明翰的发射器被摧毁,工作人员也都阵亡了。紧接着,埋在广播大厦门外的地雷引爆了,一时间人心惶惶。1941年5月10日,希特勒的炸弹再次轰炸了广播大厦,损失极为惨重。尽管如此,BBC的电波在硝烟中从未消失。

3.不忘公共服务使命

BBC一向以“提供信息、教育、娱乐”为己任。战时BBC的新闻报道唱了主角,然而作为一家公共服务性质的媒体,教育、娱乐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教育功能在此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当时,为了保证儿童的安全,大批儿童被转移到农村。校园里教材的短缺和时刻面临被轰炸的危险使教育事业几近瘫痪,广播无法继续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了。BBC随机应变,立即修订了原来教育节目的播出方针。

在新方针的指引下,战前的教育类节目被大幅删改,新节目着重突出趣味性,以吸引受众;同时,新节目特意增加安抚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们的不安情绪。为了使学校的教育不至陷于停滞,BBC还专为儿童开设了新闻和宗教方面的节目内容。一时间,来自学校的听众大幅上升。(www.daowen.com)

即使在战争阴霾的笼罩之下,人们也需要一丝喘息,一刻休闲。BBC曾播放了一个叫作《又是那个人》(It’s That Man Again)的喜剧,这个喜剧充满了对法西斯主义的讽刺,给听众带来了片刻欢愉。除了广播剧,在战争期间,音乐、宗教等节目也从未在BBC的电波中消失。

(二)战后电视新闻突飞猛进

电视业的发展在二战中严重受挫。早在二战正式爆发之前,BBC就已经提出了关闭电视的方案。关闭电视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战时需要倾全国之力对付敌人,电视台占用国家资源太多,不得不关闭;二是敌军飞机可以通过电视信号发射器为其探路,从而给英国带来危险。由此可见,关闭电视确是迫不得已。

二战爆发当日,大约在中午12:15的时候,BBC电视节目突然中断。当时电视上正在播放迪士尼制作的米老鼠动画,民众对电视的最后记忆就停在了这一刻。(图3-8)

图3-8 电视关闭时正在播出的米老鼠动画片

1946年6月,BBC电视服务复播,首先出现在荧屏上的就是当年停播时未播完的米老鼠动画片。整体上,二战后,电视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最具代表性的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1.早期的电视新闻节目

1936年,BBC电视服务刚刚成立的时候,曾经播出过一段电影式的新闻。随着电视的不断发展,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多,到了1948年,已经有10万英国家庭拥有电视,人们对于从电视上获取信息的需求也愈发强烈。

1948年,新闻节目正式在BBC电视服务落户了。BBC将一天的新闻制成一张张图片,串联成一组,按顺序播放,由著名播音员约翰·斯纳格(John Snаgge)结合图片逐一解说。这种播报方式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时效性差。由于新闻需要前期制作,且制作周期较长,所以播报的新闻经常是过时的。同年,BBC直播了奥运会,这在英国电视史上还是第一次。BBC把它最先进的科技都应用到了这次直播报道活动中来了。

1949年7月,BBC开始为观众提供天气预报。观众可以从电视机上看到地图、天气图表和幕后解说。直到1954年,解说员才从幕后走到台前。

1950年2月,BBC头一次对大选结果进行了电视直播,当时英国已约有35万家庭拥有电视。这次直播可以说是一次“特别节目”,它持续到了凌晨1点(BBC电视服务每晚10:30停机)。BBC秉持它历来所坚持的客观中立立场,只对大选结果进行分析,而不作政治上的预测。同年8月,BBC第一次从欧洲大陆向国内发来电视直播,这也是BBC电视服务第一次将触角伸向国外。英国的人们从电视上了解到战争给欧洲带来的破坏以及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

2.电视新闻步入正轨

真正让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的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事件(图3-9)。1953年6月2日,伊丽莎白二世行加冕礼。鉴于当年乔治六世加冕时的情形,BBC预测这次加冕仪式还会引起不小的轰动。然而BBC没有预见到的是,此次事件竟标志着电视时代的到来。

图3-9 BBC直播伊丽莎白女王加冕的电视图像

BBC直播加冕当天,派出了规模庞大的报道团队,其中包含7名评论员进行实况解说。经过女王允许,BBC第一次将摄像机安插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约有一千万人在自己家、朋友家、邻居家收看了实况直播,还有一千五百万人在公共场所收看。一时间,电视机销量大幅上升,电视观众数量第一次超越了广播听众,电视一跃成为主流媒体。

1953年11月11日晚上8:15,BBC推出了大型时事新闻节目《全景》(Panorama)。该节目至今仍在播出,是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时事节目。

1954年,BBC开始了每日电视新闻播报,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图3-10)。正如时任BBC总裁的伊恩·雅各布(Iаn Jаcob)所说:“这对BBC未来的发展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此时新闻播报的时效性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每次时长约20分钟,并且还增加了专访节目。然而雅各布也看出了当前电视新闻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有相当多的新闻并不适合电视。换句话说,它们很难被视觉化。新闻播报往往延用广播的标准,在电视上“做广播”。每日新闻播出一年后,播出时长扩大了一倍,受众也逐渐增多。

图3-10 BBC早期的电视新闻节目

此时,尽管人们对电视新闻的发展仍然莫衷一是,但是作为电视新闻的先驱,在质疑面前,BBC努力保持着自身的公信力,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