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基于社交问答平台的用户知识贡献与服务

基于社交问答平台的用户知识贡献与服务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转化模型中的三个构念的R2分别为60.5%、32.7%和51.7%,这表明本研究模型中的变量具有良好的解释效度。图10.2社交问答平台用户信息行为的转化模型PLS分析结果注:***表示显著水平在0.001以下;*表示显著水平在0.01以下。本书参照上述步骤对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如表10.4所示。表10.5调节作用分析注:***代表P<0.001;*代表P<0.05;F-statistics判断作用的小、中、大标准分别是0.02、0.15和0.35。图10.3批判性思维效能的调节作用

基于社交问答平台的用户知识贡献与服务

本研究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来分析研究模型和验证假设检验。有研究表明,PLS可以同时检验模型内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即结构模型)和变量与其测量项之间的关系(即测量模型),并且这种分析是一种全局性和系统性的分析[26]。此外,PLS对数据样本的大小和是否满足正态分布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它可以处理小样本数据,也不需要变量满足正态分布,而且适合处理组成型变量[27] [28],因此本研究使用PLS非常合适。本研究使用SmartPLS 2.0工具来完成模型验证的主要部分,同时对于一些测量问题(如多重共线性、共同方法偏差、描述统计等)和调节作用的分析,本研究也需要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来进行辅助分析。

数据分析首先统计了填写问卷的用户的样本特征,然后检验研究模型的测量模型部分和结构模型部分。测量模型主要分析变量的信度、效度、共同方法偏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构模型部分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并检验假设。

问答社区用户信息行为转化模型的验证结果如图10.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研究模型中的影响路径均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效果。因此,本书的6个研究假设中的4个假设(H2,H3,H4,H5)首先得到了验证,即:满意度正向影响用户的持续信息搜寻;信息有用性正向影响用户的信息采纳;信息有用性正向影响用户的持续信息搜寻;信息采纳正向影响用户的持续搜寻意愿。同时,转化模型中的三个构念(信息采纳、满意度和持续信息搜寻)的R2(被解释的方差)分别为60.5%、32.7%和51.7%,这表明本研究模型中的变量具有良好的解释效度。

本研究提出了中介作用的假设(H1)和调节作用的假设(H6),这两个研究假设将作为后验分析(post-hoc analysis)来进行验证。

图10.2 社交问答平台用户信息行为的转化模型PLS分析结果注:***表示显著水平在0.001以下;*表示显著水平在0.01以下。

首先,针对中介作用的假设:满意度在信息采纳和持续信息搜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检验的方法采用的是Baron和Kenny(1986)[29]的分析中介作用的步骤。根据该方法,检验中介作用有以下三个步骤:

①首先检验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IV)和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DV)之间的关系;

②其次检验IV和中介变量(mediator,M)之间的关系;

③在控制住中介变量对DV的作用时,查看IV对DV的作用是否显著。

前两个条件是中介作用存在的基本前提条件,第三步的检验结果决定了该中介作用是完全中介作用(full mediating effect)还是部分中介作用(partial mediating effect)。如果第三步中IV对DV的作用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作用;如果IV对DV的作用依旧显著,则为部分中介作用。

本书参照上述步骤对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如表10.4所示。表中的结果表明满意度在信息采纳和持续信息搜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信息采纳可以部分地(partially)通过满意度来间接地对持续信息搜寻起正向影响作用。即信息采纳对持续信息搜寻的影响可以通过两种路径来表示:一种是信息采纳直接对用户的持续信息搜寻产生正向影响;另一种是信息采纳通过满意度间接地影响用户的持续信息搜寻。(www.daowen.com)

表10.4 中介作用检验

注:***P<0.001;IN=信息需求,AFF=问答社区卷入度,ISB=信息搜寻,IA=信息采纳,SAC=满意度,SIS=持续信息搜寻。

第二个后验分析用于检验模型中的调节作用(moderating effect)。本书假设批判性思维效能在信息采纳和持续信息搜寻之间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本书使用层次分析法来检验批判性思维效能的调节作用。层次分析法是通过比较包含与不包含调节作用的两个结构模型的解释方差(R2)来测度该调节变量的作用大小。分析结果表明(如表10.5所示),当不包含交互项时(见模型二),因变量的解释方差是0.517;而当包含了交互项时(见模型三),因变量的解释方差增加至0.543,增加了0.026。根据调节作用大小的计算方法[30],增加的调节作用体现了0.057的小规模显著作用(small significant effect),这表明批判性思维效能的负向调节作用达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H6的调节作用假设得到了数据支持。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批判性思维效能在信息采纳和持续信息搜寻之间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即用户的批判性思维效能会削弱信息采纳对持续信息搜寻的正向影响作用。

表10.5 调节作用分析

注:***代表P<0.001;*代表P<0.05;F-statistics判断作用的小、中、大标准分别是0.02、0.15和0.35。

为了进一步分析批判性思维效能在信息采纳和持续信息搜寻之间的作用机理,本书绘制了不同水平批判性思维效能下的信息采纳和持续信息搜寻之间的关系。本书以调查数据样本中的均值为界限,对用户的批判性思维效能进行高(High)和低(Low)两种水平的切分,高于均值的为“High批判性思维效能”,低于均值的为“Low批判性思维效能”。将两类不同批判性思维效能下的信息采纳与持续信息搜寻之间的关系放在同一坐标下进行展现,如图10.3所示。该图显示,在低(Low)批判性思维效能水平下,用户的信息采纳和持续信息搜寻之间是正向的影响关系;在高(High)批判性思维效能水平下,用户的信息采纳和持续信息搜寻之间是负向的影响关系。这进一步说明,只有当用户的批判性思维效能达到一定水平后,该变量才会在信息采纳和持续信息搜寻之间产生较为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也就是说,社交问答平台用户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越强,越不会因为之前在问答平台中采纳过信息而去不断地在该平台中进行信息搜寻。相反,他们更多地会依靠自身的批判性思考来进行持续的信息搜寻。

图10.3 批判性思维效能的调节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