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交问答用户知识贡献机理模型的方法

社交问答用户知识贡献机理模型的方法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上可知,在社交问答平台中,用户的知识贡献行为过程表现出交互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等特点。从网站社区来看,社交问答平台的社区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服务体系以及知识贡献机制都是十分关键的部分。社交问答平台的用户是由各种关系联系的用户个体所构建的有机体,他们的知识贡献行为不仅会因为自身动力等因素受到影响,并且受到社区以及相关社区成员的影响。

社交问答用户知识贡献机理模型的方法

由上可知,在社交问答平台中,用户的知识贡献行为过程表现出交互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借鉴影响知识贡献因素等方面已有成果,同时结合知识贡献的具体过程,本书从社交问答平台运行机制、知识贡献行为所含有的主体等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归纳出社交问答平台知识贡献行为机理模型,如图4.7所示。

图4.7 社交问答平台用户知识贡献机理模型

从个人角度来分析,知识贡献用户的个人动机、需求是十分关键的部分。用户贡献知识的动机之一包括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美德、能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与此同时,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用户有从社交问答平台获取由其他成员贡献的信息和知识的需要,在浏览知识、信息和访问社交问答平台的过程中,用户在不知不觉地接受他人的帮助,如查询到对解决自身工作难题有帮助的信息等。出于回报同时基于互惠,该用户会分享自身有价值的信息或者主动积极地回答相关提问,这还能满足在网络社区中用户的地位动机,让其拥有较高的声誉、职位等。除此之外,用户的关系动机能够因为社交问答平台的信息交流互动等因素,实现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朋友与用户进行交流、沟通并得到满足。如果没有这些动机、需求,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会不高,抑或无需参加平台的知识贡献。可见,用户的社交、乐趣与信息知识等动机、需求,形成了社交问答平台用户知识贡献机理。

从网站社区来看,社交问答平台的社区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服务体系以及知识贡献机制都是十分关键的部分。

①在知识贡献中社区对于用户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交问答平台的用户是由各种关系联系的用户个体所构建的有机体,他们的知识贡献行为不仅会因为自身动力等因素受到影响,并且受到社区以及相关社区成员的影响。如担心犯错误、团体内和团体间的定位、权力距离以及对于谦虚行为的理解差异等组织文化特征,会对组织成员知识贡献形式产生影响。

②社交问答平台不仅为知识贡献者提供了服务,如智能化和多样化的知识贡献途径,也为知识接受者提供着服务。社交问答平台所建立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流程、所设置的服务功能,都会对用户黏性、用户体验产生影响。因此,影响知识贡献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社交问答平台的服务体系。

③知识贡献机制包括网站的技术支撑与社交问答平台的奖励机制。切实有效的奖励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用户不断提供知识,提高用户间的交流互动程度,激发用户参与激情。所运用到的激励手段常常包含等级提升、拥有更高职位、加分、积分等,有的平台甚至会提供物质、资金激励。网络社区正常发展和运营的关键是支撑技术,其也是实现社区各种功能的核心。用户进行贡献知识的最大阻碍之一,便是缺乏良好的技术来支撑用户的各种行为、活动。切实可靠的信息技术不仅能对社区用户沟通交流中的知识进行挖掘、处理,转化为平台的知识财富,并且有助于以后为其他社区用户学习与使用,主要包括多样化的在线交流和知识组织工具、人工智能系统、信息知识仓库和知识地图等[19],同时也能提供沟通便捷的技术功能模块。除此以外,用户对于网站的信任程度也会受到网站支撑技术可靠性的影响。

【注释】

[1]Choi E,Shah C.Asking for more than an answer:what do askers expect in online Q&A service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16,67(5):1182-1197.

[2]Kim Y,Choi T Y,Yan T,et al.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of supply networks;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pproach[J].Journal of Operation Management,2011,29(3):194-211.

[3]Mathwick C.Understanding the online consumer:a typology of online relational norms and behavior[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02,16(1):40-55.

[4]Ridings C,Gefen D,Arinze B.Psychological barriers:lurker and poster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in online communitie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6,18(16):329-354.

[5]Shah C,Kitzie V,Choi E.Modalities,motivations,and materialsinvestigating traditional and social online Q&A service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14,40(5):669-687.

[6]Jin J,Li Y,Zhong X,et al.Why users contribute knowledge to online communities:an empirical study of an online social Q&A community[J].Information&Management,2015,52(7):840-849.(www.daowen.com)

[7]火车头采集器[EB/OL].[2016-05-31].http://www.locoy.com.

[8]张庆民,王海燕,吴春梅,等.基于熵权-离差聚类法的城市公共安全舆情评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9):147-152.

[9]毕凌燕,王腾宇,左文明.基于概率模型的微博热点主题识别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2):112-116.

[10]周勤燕.知乎CEO周源:用户数达1 700万将试水商业化[EB/OL].[2015-12-06].http://www.donews.com/net/201503/2885050.shtm.

[11]虎嗅.第一次民间版知乎用户分析报告[EB/OL].[2015-12-6].http://www.huxiu.com/article/41317/1.html.

[12]李翔宇,陈琨,罗琳.FWG1法在社会化问答平台答案质量评测体系构建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74-82.

[13]Shah C,Kitzie V,Choi E.Modalities,motivations,and materialsinvestigating traditional and social online Q&A service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14,40(5):669-687.

[14]包咏菲.虚拟社区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研究——以知乎社区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5.

[15]刘继云,孙绍荣.行为科学理论研究综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5):36-37.

[16]吴帆.集体理性下的个体社会行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86-87.

[17]冯林安.个体行为对决策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6(14):67-68.

[18]徐小龙,王方华.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8):83-86.

[19]徐小龙,王方华.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8):83-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