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的本质来看,数学的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而是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的,而是在借助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主体意识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依然在课堂,高职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数学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实践多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学习、多总结,同时在教学之外,还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努力寻找有效的培养途径,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放在教学首位。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职业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数人需要长时间地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参与到具体的生产实践。但需要明白的是,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操作加工,而是需要他们能够从不断的生产实践中进行工艺的改进与技术的创新,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换言之就是要掌握问题解决技能,这是一种事物意义上的行动技能。关于不同场景下实际问题如何解决,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六个环节。而在这六个环节过程中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与行为方式等,都对能力有极高的要求,需要人们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与能力,具体包括分析技能、判断技能、抽象技能、鉴定技能、思维技能、推理技能、创新技能等。
数学作为古老的科学,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被誉为“学问的基础”,美国数学家保罗·哈尔莫斯(Paul Halmos)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的过程即是问题解决技能训练的过程,在解决和处理数学问题时,学生将尝试利用不同的途径、步骤、手段和方法,在这样的尝试训练下,无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会得到提升。学习数学的过程即思维训练的过程,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抽象性等几大特点是众所周知的,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往往需要经过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假设到推理、从推理到验证等步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具体事物抽象化、对事物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鉴定或判断方案的可行性、通过试验得出结果等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训练了思维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等关键技能。(www.daowen.com)
通过对数学来源的认识,可以知道最早源于生活生产实际,那最终它也要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实际,更好地拉近了数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这让数学无论是作为一种实用的技术或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甚至是人们创新和创造的思维方式,都全面地深入到社会生活中,通过不断的解决问题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无论生活用品的分配和交换,天气预报和项目建设或改造费用预算,投资活动的最优解决策略,旅行时选择合适的路线,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借助字母、数字、符号的数学表达,或者图像、图形、框架等来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内部关系,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在日常生活各个领域中对数学思维水平和问题解决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学这一学科的广泛应用性特点,突出了数学专业课程内容与解决问题技能间的亲密关系,可以通过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建模能力,全面准确掌握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社会、生产、经济、环境、人口、资源等不同领域的实践问题,推动学生问题解决技能的不断提升。基于此在培养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时,应将数学应用意识作为主线任务,同时强调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基本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的全面培养,这样才能真正满足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综合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