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生品行不良的客观原因总结

学生品行不良的客观原因总结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品德素质,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是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时,他们极易受社会不良影响所诱惑而走上品行不良的邪路。如父母离异会使儿童心灵受到创伤而引起性格变异,导致品行不良。处于成长发展中的青少年缺乏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能力,一些社会允许但不适宜于儿童接触的文艺作品也可能对学生品行的发展产生副作用。

学生品行不良的客观原因总结

1.家庭方面的原因。在研究家庭教育的方式及其效果时,对家庭教育类型的探讨有许多。比如佩克曾将家庭教育类型区分为信任、民主、容忍和严厉四种;麦考德认为有惩罚、溺爱、放任、胡乱管教四种类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的影响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品德素质,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是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溺爱、迁就。在家长的一般教育态度上,有调查表明,当前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态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有62%之多的班主任教师认为在目前的家庭中,家长溺爱子女的教育态度居于首位。溺爱型的家庭教育,表现为父母对子女需求上的无限制的满足,物质享受上优先,日常生活上代劳,教育要求上一味迁就,家庭关系上视子女为轴心等。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家长采取溺爱的或理智的教育态度,是家庭教育成败之最重要的分水岭,他说:“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父母无原则地宠爱、袒护孩子,很容易养成子女任性、优越感自我中心、自私、专横、懒散、依赖等消极的性格特点,以致逐渐发展成为不良的品行。

第二,严教失度。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却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如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子女却不成器,于是家长“恨铁不成钢”,动辄打骂、训斥孩子。这会使子女感到在家庭中没有温暖,因而容易转向外界寻求友情。这时,他们极易受社会不良影响所诱惑而走上品行不良的邪路。

第三,家长在教育方法上不一致。父母双方各凭个人情绪来处理和教育子女的行为问题,这会使子女养成乖巧的行为反应,或造成他们对教育要求无所适从。

第四,家长缺乏表率作用。有些家长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不良影响。有些家长自身道德不良,品行不端,满口脏话,行为粗鲁,或偷拿、赌博,这给孩子的品行造成很恶劣的影响。(www.daowen.com)

第五,家庭结构剧变的影响。如父母离异会使儿童心灵受到创伤而引起性格变异,导致品行不良。

2.社会方面的原因。广义的社会环境,指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风尚。狭义的社会环境,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学生的朋友、邻居、社区,以及影响个体的各种社会活动,等等。从总体看,我们社会主义的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但是,对于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处于成长发展中的青少年缺乏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能力,一些社会允许但不适宜于儿童接触的文艺作品也可能对学生品行的发展产生副作用。对此,教育者应该注意防范和引导。

3.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方法上的不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造成或助长学生的不良品行,如,有的教师只抓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品德的教育;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不了解学生,教育工作不深入;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教育方法不适当,使学生产生厌烦、反感的情绪,教育效果甚微;有的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品行不良学生的“反复”,没有看到他们在反复前的进步,对矫正品行不良问题缺乏信心、恒心和毅力;有的教师对不良行为睁一眼闭一眼,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与家长等有关方面联系,或一推了之,结果把学生推向品行不良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