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道德责任与行为成熟:行善必先知善(第2版)

道德责任与行为成熟:行善必先知善(第2版)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责任是表示人应该对自身行为的后果负责。所谓道德责任,是指主体对其选择的行为善恶及价值所应承担的责任。责任和自由一起构成道德选择的条件。1998年8月21日,上海警方以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对杨威执行逮捕。

道德责任与行为成熟:行善必先知善(第2版)

“责任”一词由来已久。在中国思想史上,“责任”范畴最初有两种涵义:一是表示臣民对君主的效忠和尽职;二是表示个人应对自身行为的不良后果和过失负责。在西方思想史上,苏格拉底把责任看作是“善良公民”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所应具备的本领和才能。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责任是表示人应该对自身行为的后果负责。如伊壁鸠鲁说:“我们的行为是自由的。这种自由就形成了使我们承受褒贬的责任。”从字义上说:所谓“责”就是要求做成某事或行事达到一定的标准;所谓“任”,就是担当、承受;“责任”,即指人分内应做的事和没有做好分内的事而应承担的责罚。所谓道德责任,是指主体对其选择的行为善恶及价值所应承担的责任。它包含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主体对社会成员、社会集体所应自觉履行的责任,用康德的话说,责任意味着“做所应该做的事情”;二是指主体对自身行为选择的过失及不良后果在道义上所应该负的责任。

道德行为选择以意志自由为前提,又以道德责任为结果。主体在自由地选择活动对象、方法、途径的同时,也自由地选择了责任。因此,责任是道德选择的价值属性,否定责任就是否定了选择。责任和自由一起构成道德选择的条件。一般来说,承认选择自由的理论也都承认人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因为选择将人带进了价值冲突的氛围中,使人在多种可能性中进行思考、权衡和取舍,表明自己的价值倾向,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既然选择是自由的,人也就应该要为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负责。只有自由才能使选择者负有责任,也只有责任才能说明选择者是自由的。

宗教预定论和机械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完全是由某种外在的力量所预先决定了的,人在客观环境面前只能听任摆布,没有什么自由可言,因而人也无需或无力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任何责任。这种理论的错误在于由否认人的意志自由,进而否定人的行为责任。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在自己的行为被谴责时,也往往搬出“不由自主”的托词来替自己辩护,把一切过失全部归咎于客观,把个人的道德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如果这种行为果真是不由自主的,那当然另当别论,但只要是运用自己意志自由去选择的,社会或他人理所当然可以给予其或褒或贬的评价。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只要还有通过主体的意志进行不同选择的可能,主体对自身的选择就负有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马克思主义认为,既然人能够自我决定和自我完善,人就应该而且能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责任作为道德选择的固有属性,一旦为人们所接受,就会养成一种责任感或责任心,这种责任感或责任心在主体的道德选择活动中起着特殊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主体的责任感或责任心支配其选择的动机。不同的责任感和责任心使人们在同一选择环境中,做出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选择,例如,在同一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中,有人会从个人利益出发进行选择,也有人会从社会利益出发进行选择,这都是由各人所具有的不同责任感、责任心决定的。一个社会责任心很强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选择环境中,都会自觉地把社会利益、社会需要作为第一“参照物”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因为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告诫他,让其在选择时不能回避自己对他人和社会所应尽的一份义务。一旦把为社会尽义务这种思想变为主体内心的自觉信念,行为的主体也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第二,责任感或责任心有助于主体确定和实施行为选择的具体方案。在复杂的选择环境中,主体要想确定和实施自己行为选择的具体方案绝不是容易的事。因为选择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方向的准确,并不能保证具体的选择方案一定是科学的和切实可行的。在多种选择方案中,责任感会指导主体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以及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把正确的方案付诸实现。如,在责任感的驱使下,人们会奋不顾身地抢救落水的人。

事例

上海黑客”第一案

1998年6月15日,上海市发现首例“黑客”非法侵入“上海市公共信息网”案件,成为上海警方立案查处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第一案。

当日,上海地区颇有名气的ISP网络服务商的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在漕溪北路基站检查网络运行情况。下午3时许,该站一位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在浏览监视屏时无意中发现,有人正盗用本人账号上网操作。这意味着这位非法闯入的“黑客”已成功破译安全技术人员本人设置的密码,并盗用该安全技术人员的账号“登录”(闯入使用)该信息网。非法入侵公共信息网的行为已严重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足以危及整个信息网络运行安全。

罪犯杨威系本市某高校数学研究所计算数学专业应届研究生。他具备了相当高超的计算机技能,警方四处寻他时,他正忙于某智能大楼的软件设计。经查,1998春以来,杨威利用所掌握的数学方法,测得“公共信息网”多个网址端口,并用非法手段窃取了网络口令和密码,成为非法用户。仅2月至6月,他非法使用时间便长达14万分钟。1998年8月21日,上海警方以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对杨威执行逮捕。

黑客的技术不可谓不高超,但是,这位研究生黑客在增长学识的同时,不是思索如何对社会作出贡献,而是琢磨用其技术对社会进行破坏,这样的行为是完全非道德的行为,这也足以证明此人道德品质的低下。德智体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的教育目标,这位黑客在增长学识的同时,却完全抛弃了道德品质的自我提高,以致作出这种危害社会的非道德行为。这一事例对青少年学生是一个深刻的警示。

操练(www.daowen.com)

客观问题情境测验

操练目的:

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能力。

情境故事:

(一)公共汽车很挤,一名妇女双手提着很多东西,背靠在座位上,不停地摇晃,一老华侨见状,对身边坐着的中学生说:“孩子,你让那位妇女坐。”中学生不理,老华侨又说:“孩子,我送给你一元钱,你就给那位妇女让座。”中学生接受了钱,让妇女坐下,那妇女说:“还不谢老大爷!”中学生说:“是,妈妈!”

讨论要求:辨析这三个人行为选择的缺陷(分别从行为结果及行为动机角度分析)

附:参考答案

从行为结果分析:三个人都是错误地选择了自己的行为方式。老人想用金钱去换取别人的道德行为,是不可能的;妇女的教子态度是错误的;中学生在行动中背离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从行为动机分析:三个人的动机各不相同。老华侨的动机是关心他人,但效果不好,未达到教育中学生的目的;妇女动机是溺爱孩子,孩子至上;孩子只图自己舒服,缺乏关心母亲、尊重老人的道德观念。

(二)有五张电影票让你分发,其中有一张座位非常差,四张座位比较好,老师不管你怎么分发,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A、请四位同学和你一起摸彩;B、你拿走一张座位最好的票子,把剩下的票子随意发给别人;C、把座位最差的票子给一位你最不喜欢的同学,你在剩下的四张票子中随意拿一张;D、你拿一张座位最差的票子,把剩下的票子随意发给别的同学。

(三)一天邮递员让你把一封信带给隔壁的王阿姨,你接过信一看,发现这是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信封上贴着一张精美的美国邮票。恰巧这时你正在集邮,面对如此漂亮的邮票,你会怎么办?A、信是别人的,不能随便动上面邮票;B、反正没有人看见,把邮票剪下来就是了;C、跟隔壁王阿姨商量,让她把信封上的邮票给我;D、先把邮票剪下来,再跟王阿姨打招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