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输,就是教育者向教育对象输送有关知识和思想,或者说是从外部施加教育影响,使教育对象掌握、接受有关知识和思想,从而形成一定的思想信念的教育活动。灌输在信念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因为人们信念的形成不是依靠个人直觉和狭隘经验,以及凭借浅薄知识和主观臆断所能产生的,它必须依靠有关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灌输才能建立起来。列宁在领导和组织俄国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时,十分重视对工人群众进行灌输教育。在《怎么办?》一书中列宁系统阐述了灌输理论。他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工人群众自己决不能在他们运动进程中创造出独立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意识之所以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这是因为历史形成的社会分工的缘故。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分工也以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出现在统治阶级中间,因为在这个阶级内部,一部分人是作为该阶级的思想家而出现的”,他们根据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概括并表达了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而这一阶级的其余成员(包括积极成员)都“很少有时间来编造关于自身的幻想和思想。”工人阶级由于生活条件、文化条件等限制,更不可能从事精神劳动、提出思想体系。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学说则是由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的理论中成长起来的”,“也是完全不依赖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因此,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坚持从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思想,使本阶级成员和广大劳动群众提高政治觉悟、阶级觉悟,自觉地为实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列宁强调:“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正因为对工人阶级进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灌输教育,才使他们确立起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信念。可见,灌输在信念教育中是多么必要。今天,国际国内条件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灌输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非但没有过时,而且要求更高了;今天,灌输的条件虽然比战争年代好多了,但灌输的方法却显得相对落后。
灌输有知识灌输、思想灌输、理论灌输。理论是概念、原理的综合,是系统化的理性知识,实际上是知识与思想的统一体,所以理论灌输既是知识灌输,也是思想灌输。灌输的具体方法很多,如讲授、演讲、报告等。灌输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有的放矢,从实际出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式、诱导式,反对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坚持把传授知识、提高觉悟、增强能力有机结合起来。(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