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指定工作完成的最后期限,不要给自己拖延的余地,集中精力完成手头的工作,享受自由时间的幸福。
诺斯古德·帕金森,英国历史学博士,他曾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于1958年出版了《帕金森定律》一书。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3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对于一个不称职官员来说,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助手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以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于是,帕金森得出一个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帕金森定律深刻地揭示了行政权力扩张引发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官场传染病”,许多人把它当作官僚主义的代名词。(www.daowen.com)
《帕金森定律》一书中有一个老太太寄明信片的故事。帕金森发现,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很大:一位老太太要给侄女寄明信片,她用了1个小时找明信片,1个小时选择明信片,找侄女的地址又用了30分钟,1个多小时用来写祝词,去寄明信片时决定是否带雨伞,又用去20分钟。做完这一切,老太太劳累不堪。同样的事,一个工作特别忙的人可能花费5分钟在上班的途中就顺手做了。这就是帕金森定律引申的意义:人做一件事情,耗费的时间越长,就会感觉越累。工作会自动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工作,就一定会不自觉地放慢节奏或者增加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直至最后的时间期限来到,才集中精力去完成这项工作,工作膨胀出来的复杂性会使工作显得很重要,在这种时间弹性很大的环境中工作并不会感到轻松,反而会因为工作的拖沓和最后的紧迫感而感到劳累,以至于精疲力竭。
为了避免无事忙,在制订工作计划时,必须指定工作完成的最后期限,强迫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不得拖延,只有给自己紧迫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好,才能享受自由时间所带来的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