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各校运动队重点项目突出,在“体教结合”背景下,学生运动员参加全国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和奥运会的比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清华大学有4名在校学习的学生运动员代表中国参赛,创造了新中国在校普通大学生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历史。复旦大学一名2010级新闻学院学生和一名2007级新闻学院学生从最初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入学,经过复旦大学田径队的训练,获得了国际级运动健将,从最初只代表复旦大学参加市级比赛到代表国家参加第16届亚洲运动会,最后其中一名学生夺得亚运会女子3000米障碍赛银牌,创造了历史。
其次,校际体育比赛出现国际化的趋势。北大赛艇队、清华赛艇队、上海交大赛艇队开始参与国际名校赛艇对抗赛,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校赛艇队同场竞技并取得优异成绩。许多运动项目的国际互访与比赛成为大学体育的常规工作。
最后,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职业化尝试。1996年11月,时隔36年后,上海交大男篮组队“上海交大南洋男子篮球队”参加全国职业赛—由国家体委主办地全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CNBA”篮球赛),球队以交大学生男篮为主要班底,引进一名美籍教练和4名美国球员加盟,开创了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创新运营的新纪元。(www.daowen.com)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各大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身优势项目。像复旦大学的排球、上海交大的乒乓球、清华大学的跳水和田径。清华和复旦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鼓舞了大学体教结合的路径。上海交通大学男篮的职业化尝试启发我们对于大学竞技体育市场化的思考,美国NCAA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中国大学?如果适合,什么时候是开始?如果不适合,中国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竞赛的发展路径又是如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