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对声乐教学和表演艺术的影响

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对声乐教学和表演艺术的影响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确的歌唱形体,以及适当的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对于一个歌唱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形体动作只是歌声的辅助,一定要做得恰到好处,过多的、习惯的、无关的动作和千篇一律的手势非但不美观,而且会破坏舞台气氛,影响观众情绪,损害歌曲的情感表现。下面笔者将从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和口型四方面对此问题加以简单的论述。

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对声乐教学和表演艺术的影响

歌唱是一种听觉的活动,同时也是一门表演艺术,歌唱时要“形神兼备”。“形”是歌唱者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形式;“神”是歌曲的灵魂和生命,是歌唱情感的高度升华。正确的歌唱形体,以及适当的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对于一个歌唱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

那么正确的歌唱形体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观点如下:两脚分开,左脚稍前,右脚在后,两脚跟距离约五厘米,两腿直立,平均受力—这样既容易站稳又显挺拔,也利于用气。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常见的错误站立方法:立正或两脚尖并拢—这样既不易站稳又显僵硬;两腿做“稍息”状,或者弯曲—这样身体形态容易扭曲,影响美观;尤其不要两脚平分站立,其弊端是降低身高,影响形象和用气。

形体动作主要是指手、脚、头等身体语言,如歌唱时手抬起或放下的动作,根据歌曲情绪的需要脚的站立动作或走的动作,表达感情时头低下或昂起的动作等等。歌唱是以情动人的艺术,如果唱一首歌从头到尾一动不动,就显得太死板而缺乏生动感,不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在歌唱时适当地辅助一些形体动作,能使歌声更加传神,使表演更加形象化,有利于歌曲情绪的表达,会产生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形体动作和歌声一样,要发自内心,切忌在表面上故作姿态。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在放声歌唱时,不到必要的时候,切勿手舞足蹈,否则极易引起观众“笑场”,效果会适得其反。有些歌唱者经常观看歌剧,在自己的演唱中会下意识地模仿歌剧演员的举手投足,我们要切记这是不宜模仿的,因为在舞台上开声乐会与演歌剧毕竟不是一回事,不可混为一谈。形体动作只是歌声的辅助,一定要做得恰到好处,过多的、习惯的、无关的动作和千篇一律的手势非但不美观,而且会破坏舞台气氛,影响观众情绪,损害歌曲的情感表现。下面笔者将从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和口型四方面对此问题加以简单的论述。

1.手势

手势是人类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够帮助情感表达,有助于渲染气氛,因此歌唱者的演唱是离不开手势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歌唱必然是声乐艺术表演的中心,而手势动作只是作为辅助的,不可以喧宾夺主,否则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应该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灵活自如地加一些手势。手势动作是千姿百态的,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开”“合”“定”“引”“托”“错”几种:

(1)“开”:双臂张开,两掌相对,随着歌声情绪的发展,双臂和两掌拉开的距离也越来越大,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气氛。

(2)“合”:手势既然有“开”就必然有“合”,“开”时气势增强,“合”时气势减弱。手势的“开”与“合”要根据歌曲情感表现的内容而定。

(3)“定”:这是歌唱者在演唱情绪缓慢、深沉的歌曲时,或者是在歌曲的结尾时经常做出的一种手势。手势的这一“定格”的动作,会给观众一种舒展、宽广的感觉,结尾处的定格手势则表示一种圆满的结束。

(4)“引”:一手向前高抬,一手低位前伸,手心张开,食指前伸,掌心向上或者朝下,随着眼神的方向向前做指引状,有指引方向或者指示景物的作用。

(5)“托”:双掌朝上,向胸前托举,多表示尊敬的情绪。

(6)“错”:歌唱者在舞台上表演,手势并不是越对称越好,有时不对称的动作反而彰显美感。一般来说不要正身双手平移,身体的重心应该侧重在一侧,略为前倾,双手应高低不等、错落有致。

歌唱者在舞台上演唱时,手势动作要协调自然,随情而动,如果刻意为了做动作而在歌唱过程中故意加入手势,就会显得很突冗、生硬和做作,失去了手势本身的意义。要把手势动作作为情感表现的一部分,让它成为辅助歌唱的“无声的语言”。(www.daowen.com)

2.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同的眼神反映着不同的情感与心态。欧洲传统唱法有这样的要求:在眼睛以下(包括脸颊和口、唇等)不宜做表情动作,以免损害美声的音响。这充分说明了眼神对于声乐表演的重要性。

歌唱者在舞台上表演,要懂得眼神的表现力,目光必须稳重,切忌东张西望。两眼明亮有神,把内心丰富的情感通过眼神表达出来,传送给观众,极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灵活运用眼神,才能把歌“唱活”,唱出“精、气、神”,才能让自己的演唱拥有感人肺腑的力量。

3.面部表情

人的种种感情在产生时都会在面部有所表现,这就是表情。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曼斯坦曾经说过:“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对于面部表情,过去各派系都有些限制,一般规定喜怒哀乐只能在眉、眼之间有所表现,所以特别重视“眼神”,由眼睛来表达思想感情。当然,歌唱时的表情是歌唱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只要生动感人,不过分夸张即可。如若掌握不好分寸,夸张过度,那么表情就会显得很虚假,失去了艺术的美感;反之,如果表情太平淡,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平时经常对着镜子练习各种面部表情,为的就是使舞台表演更加生动、更富于艺术的表现力。因此,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来训练自己的表情是歌唱演员表演的基本功之一。举凡成功的歌唱家都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歌唱表情的分寸,通过细微的眼神、手势和表情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歌唱者要想使自己的演唱声情并茂,有很好的分寸感,就要注意多揣摩老艺术家的表演,还要多观察生活,留意自己平时的点滴积累,这样才能逐渐掌握好分寸感,游刃有余地演唱。

4.口型

歌唱时的口型与歌声的关系很密切。口型要正确,口腔的变化关系到共鸣、音色和吐字等表现技巧;嘴要张得适中,张得太小声音不能完全放出来,张得太大又会导致声音发散;双唇自然舒展,不撅不嘬,这样喉头才会放松,不易紧张。正确的口型加上适当的肌肉运动以及松弛的状态才能有助于唱清楚歌词,唱出美好的歌声。口型不仅对唱清楚字音有重要的关系,而且对歌唱技巧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张大之后的正确口型应该是:上唇略呈微笑状,横向撑开,略露上齿,下颚尽量向下把嘴张大,两个嘴角向内靠拢,不露下齿,口型竖张。但这也不是绝对地说唱任何字音都要固定为这一种口型:一般来说,发音时张开嘴以后上齿一定要露出一些,这是因为露出上齿不仅可以唱清楚歌词,而且有利于声波向口腔外传播。习惯于唱歌不露上齿的人可以借助于微笑使上齿露出一些。但只有u与ü这两个母音字例外,因为读u与ü这两个母音字时,上唇与下唇是合拢的,上齿与下齿都不露出,只留有很小的缝隙。如果把上唇与下唇打开,展出了牙齿,那么发出的就肯定不是这两个母音的字音了;除了i与ei等母音以外,唱其他母音字时,都不应该露出下齿。如果露出了下齿,不仅歌声分散不能集中,而且嗓子里会残留杂音,致使嗓音不干净。习惯于唱歌露出下齿的人可以揣摩下巴向前方着力的感觉,不让下齿露出来。

因此,正确的口型应该随着歌曲表现(包括音色、吐字)的需要而变化运动。如果要把口型自始至终固定为一种形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正确的。有些歌唱者为了使歌声听起来清脆明亮一些,不管歌曲内容如何,唱起来始终做微笑状,这样会失去表现歌曲内容的可能性,使音色和面部表情都陷于僵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