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初叶。然而,上述情况只能说是中国现代歌唱艺术的先声。中国专业声乐水平已与国际接轨,我国杰出的声乐教育家经常出国担任国际比赛评委,一些杰出的青年歌手频频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20世纪,中国传统戏曲、说唱、民间歌舞和民歌得到空前发展,涌现了大批优秀演员,把中国传统歌唱艺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中国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初叶。学堂乐歌的兴起、学校里普遍开设的唱歌课,使得新式唱歌开始在一些学校里出现。然而,最初的唱歌教育还是一种以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的把握为要旨,“使幼儿易识乐音与噪音之别,并生修学乐音之志念”,并没有在发声方法上有更多的探求,基本是采用适于儿童特点的自然发声。然而,上述情况只能说是中国现代歌唱艺术的先声。直到我国最早一批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以美声为代表的西方歌唱方法才逐渐在中国得到传播。如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音乐科(1920年)、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1920年)、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2年)、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1926年),这些院校先后聘请了一批在华的外籍声乐教师,开始教授美声唱法。与此同时,中国一批卓有才能的声乐人才赴美国及欧洲诸国学习声乐,并先后归国,从事美声演唱与教学。到1949年时,我国已有相当一批优秀的美声歌唱家和教师,他们中影响较大的有:应尚能、黄友葵、喻宜萱、蔡绍序、林俊卿、李志曙、葛朝祉、周小燕、沈湘、郎毓秀、张权、高芝兰、寇家伦、楼乾贵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声乐专家来华教学,对提高我国专业声乐教学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国家也有计划地选派一些优秀声乐人才出国进修深造。新中国建立后,专业声乐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以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为代表的声乐专业音乐教育以及一些艺术师范院校中的专业声乐教学更加正规,教学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音乐交流更加频繁,各国优秀歌唱家与演出团体纷纷来华演出,以各种途径出国学习深造的声乐人才成倍增长。中国专业声乐水平已与国际接轨,我国杰出的声乐教育家经常出国担任国际比赛评委,一些杰出的青年歌手频频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20世纪50至60年代,涌现的有影响的美声唱法歌唱家有:郭淑珍、杨彼德、李光羲、温可铮、罗天蝉、施鸿鄂、刘秉义、马玉涛、吴雁泽、杨洪基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的杰出歌唱家有:关牧村、蒋大为、段秀梅、胡晓平、张建一、梁宁、迪里拜尔、汪燕燕、刘维维、袁晨野、廖昌永、郑咏、戴玉强等。

20世纪,中国传统戏曲、说唱、民间歌舞和民歌得到空前发展,涌现了大批优秀演员,把中国传统歌唱艺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戏曲方面的佼佼者,如京剧有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张君秋、杜近芳;其中老生有: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杨宝森、谭富英、马连良、周信芳;净角有:裘盛戎、袁世海;老旦有:李多奎。昆曲有:韩世昌、侯水奎、李淑君。汉剧有:陈伯华。川剧有:陈书舫、许倩云。豫剧有:常香玉、马金风。河北梆子有:李桂云。晋剧有:丁果仙、王爱爱。粤剧有:邝健康。越剧有:袁雪芬、徐玉兰、范瑞娟、傅全香。沪剧有:丁是蛾。评剧有:李金顺、白玉霜、新凤霞。黄梅戏有:严风英。吕剧有:郎咸芬。北京曲剧有:魏喜奎等。曲艺方面的佼佼者,京韵大鼓有:刘宝全、白云鹏、骆玉笙。苏州弹词有:杨振雄、徐丽仙、刘天韵、薛筱卿、蒋月泉。北京单弦有:马增蕙。河南坠子有:乔清秀。山东琴书有:邓九如。与此同时,各地还涌现了不少优秀的民歌手。(www.daowen.com)

值得注意的是,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一些新文艺工作者,为了使自己的演唱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他们努力学习民歌、说唱和戏曲的演唱,研究传统声乐艺术在发声、咬字、行腔、表情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向西方的美声唱法学习和借鉴,于是形成了中国现代歌唱艺术中的民族唱法。由于他们个人嗓音条件的不同,所学的民间歌唱种类和方法不同,因此又形成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演唱风格和特色。他们中的佼佼者有:王昆、黄虹、郭兰英、吕文科、郭颂、胡松华、才旦卓玛、何纪光等。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的民族唱法歌手有:宋祖英、阎维文、张也等。民族唱法进入高等音乐院校课堂之后,一些教师在借鉴西洋唱法的先进经验之时,致力于民族唱法的科学化,使得学习民族唱法的学生在声音圆润通畅、声区统一、共鸣腔体打开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这对于提高民族唱法的科学性是有益的尝试。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中国自己创作和演唱的流行歌曲不断涌现,通俗唱法逐渐形成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三足鼎立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