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谱共有三种,各有特点,现分别概要介绍如下:
1.简谱
简谱是音乐记谱法之一。16世纪中叶成型于欧洲。17、18世纪经法国人苏埃蒂与卢梭等人加工,渐趋完备。后流行于日本。传入中国以后又经改进而被普遍采用,现仍在通用。简谱以阿拉伯数字1、2、3、4、5、6、7表示七声(读为do、re、mi、fa、sol、la、si或ti),用“o”表示休止,其时值等于五线谱的四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数字下标圆点者为低八度音,数字上标圆点者为高八度音,数字后加一短横线,表示时值比原音增长一倍(等于五线谱的二分音符)。休止符增长时值一般不用短横线而仍用“·”表示。在数字及“·”的后面加一圆点(称为“符点”),则表示时值增长二分之一;在其下加一短横线,则表示时值减短二分之一。调号常用1=C、1=D等表示,标于乐谱左上方。同时在调号后标明拍子,有2/4、3/4、4/4等,有的还在乐谱之前(一般在调号与拍子的下一行)标明每分钟多少拍。在乐谱中,还标有强弱记号、情绪提示等。总之,凡歌唱中应掌握的各个环节,乐谱中均有标识。
2.五线谱(www.daowen.com)
五线谱又称为“线谱”,也是音乐记谱法之一。以谱号、调号、音符、休止符等特定符号(图形符号,而不是阿拉伯数字符号)记在五条平行横线及其上下加线所组成的谱表上,表明旋律、节奏、音乐的行进等。五线谱最初仅有四条线,系意大利音乐理论家圭多于11世纪首创。后来又发展为六线、七线,至16世纪末五线谱式逐渐确立,现为世界各国所通用。五线谱的优长是形象性强,能充分显示乐曲的各要素,并能显示乐曲的进行动态性,是最科学最完善的记谱方法。
3.工尺谱
工尺谱是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之一,约产生于隋唐时期。系由管乐器的笛子演奏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成,历代各地小有出入,常见的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依次记写七声,相当于1、2、3、4、5、6、7(do、re、mi、fa、sol、la、si),个别的也有以“上”相当于4(fa)、“尺”相当于5(sol)的。高八度各音加“亻”,如仩、伬、仜等;低八度各音除六、五、乙三音分别改用合、四、一外,其余各音均以最末一划带撇表示。节奏用板眼记号“、”“×”“·”“。”“∟”等表示。调号有“小工调”“上字调”“尺字调”“凡字调”“六字调”“乙字调”“工半调”“正宫调”“扒字调”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