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声乐教学与表演艺术:探索呼吸器官及呼吸类型

声乐教学与表演艺术:探索呼吸器官及呼吸类型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戏曲、曲艺及部分民歌,均采用此种呼吸类型。欧洲某些声乐教育家亦推崇此种呼吸类型。胸腹式联合呼吸是运用胸肋肌肉、横膈膜、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协调配合,统一综合的呼吸类型。实践证明,这种胸腹式联合呼吸,是最科学、最完善、最理想的呼吸。总而言之,胸腹式联合呼吸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是符合歌唱发声的要求的最佳呼吸类型,也是歌唱艺术家与学习歌唱的人的最佳选择。

声乐教学与表演艺术:探索呼吸器官及呼吸类型

(一)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可分以下几部分:

1.胸腔内各肌肉群。人体的胸腔前面正中央有一根剑形胸骨,它与胸椎把12对肋骨连在一起,组成一个胸廓,围护着心脏和肺。肋骨之间有肋间肌,分内外两层:内肌收缩可降肋,使胸廓变小,有助于呼气;外肌收缩可将肋骨提起,使胸廓扩大,有助于吸气。上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收缩均可产生提肋作用,也有助于吸气。胸的前锯肌收缩,可拉动肩胛骨向前运动,并可提肋,有助于吸气。胸廓后面覆盖着背肌,其中的上后锯肌收缩,可提肋,有助于吸气;下后锯肌收缩,能降肋,有助于呼气。胸腔内的呼与吸的肌肉群,均受大脑神经系统“吸气”与“呼气”思维的支配与控制。

2.肺及气管、支气管。在胸腔内,左右各有一个肺(左肺有上、下两个肺叶;右肺有上、中、下三个肺叶),肺里的肺泡系海绵状组织,位于支气管末端,构成半球形的空的肺泡囊,里面有无数毛细血管围绕其间,将吸入肺中的空气,通过血液进行交换,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支气管像树根一样分布于肺的组织之中。左、右两根大支气管,汇接于总的呼吸通道—大气管下端。大气管垂直地位于颈前部。气管、支气管均由连锁状软骨环构成。气管壁上布满一层润滑的浆膜。气管和支气管既能扩张、收缩,又能上下移动。

3.横膈膜。胸腔底部是横膈膜,是一层大而扁的肌肉筋腱组织。其边缘与胸廓下部边缘及腹壁紧紧相连,并使胸腔与腹腔分隔。

横膈膜在歌唱发声时的呼吸运动中,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它放松时像一个倒扣的盆底,向上拱成半圆形,从而压缩了胸腔的空间,将肺里的空气压出体外,形成呼气运动;它收缩时形状由半圆形变为扁平形,从而使胸腔空间扩大,空气气压变小,在体外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空气被压进肺里,形成吸气运动。由于横膈膜不停地做松弛与收缩循环运动,就形成了人赖以生存的呼吸运动。

一般来说,人们日常生活的呼吸,依靠胸腔呼吸器官的运动就足够了,这是因为维持生命的呼吸运动较浅,主要在上胸部。但是,歌唱呼吸是一种深呼吸运动,并要随时对使用的气息加以控制,而这种对呼吸的控制力不仅产生在胸腔下部,更关键的是充分发挥横膈膜在呼吸运动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还要调动腰肌、腹肌乃至臀肌等的参与作用。这些肌肉群虽不属于呼吸器官,但它们所起的作用却不可小视。

(二)呼吸类型(www.daowen.com)

歌唱呼吸有以下三种类型:

1.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最早在15、16世纪欧洲教堂中演唱“圣咏曲”时采用,因圣咏歌曲曲调简洁质朴,运用近似讲话的音区即可演唱,所以呼吸的部位不必太深,仅在肺的上叶与中叶部分就足够了,所以也叫“浅呼吸”;又因为这种呼吸在呼吸进行时上胸部抬起较高,锁骨也随之抬起,故也称“锁骨呼吸”。因为它只将气息吸在肺的上部,所以也叫“高位呼吸”。由于这种呼吸主要依靠上胸进行,使气息无法沉下去,吸气量少而浅,造成横膈膜和腹肌均不能参与呼吸而失去控制气息的能力。加之气息过浅,支点过高,造成肩、胸、颈、喉、下颌、舌根等部位紧张僵硬,声音逼紧、干涩,缺乏弹性,无音色变化。

2.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主要依靠横膈膜下降,使下腹腔扩大,以小腹鼓起与收缩的动作来进行呼吸。此呼吸强调气息下沉到下腹部的“气海穴”一带(肚脐下二指处),即所谓“气沉丹田”“沉于底”,这样,呼出的气便具有足够的压力,使歌声“贯于顶”(获得头声)。我国戏曲、曲艺及部分民歌,均采用此种呼吸类型。欧洲某些声乐教育家亦推崇此种呼吸类型。吉诺·贝基就强调可通过长期训练,获得类似人躺着睡觉时的腹式呼吸。

但是,从科学角度考察,此种呼吸虽然吸很深,但气息容量仍然不大。而且因为吸气过深还易使气息缺乏流畅性与灵活性,呼出的气息也不能对声带形成有力的压力,常使中、低声区的音色沉闷无力,高声区缺乏华丽明亮的色彩,并易出现声音位置偏低和音准受影响等问题。所以此种呼吸类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3.胸腹式联合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是运用胸肋肌肉、横膈膜、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协调配合,统一综合的呼吸类型。我国传统声乐理论谓之“丹田之气”,即头顶虚空,两肩轻松,气沉丹田,全凭腰转。此种呼吸如同打气筒或注射器一样,人体的胸腔、腹腔就像管筒,横膈膜就像活塞,利用活塞向下运动而获得气息,又通过活塞向上运动而排出气体。当然,胸腹式联合呼吸要比这个简单的比喻复杂得多,在吸气时,不仅单纯依赖横膈膜的下降,而且还要依赖肋肌的运动引起胸部扩张,将气息吸入肺部;在呼气时,也不仅单纯依赖横膈膜的上升,而且还要依赖腹腔的压力,将肺中的气息呼出。同时,呼出的气息要能确保在声带之下获得适度的压力,才有利于歌唱的发声。

实践证明,这种胸腹式联合呼吸,是最科学、最完善、最理想的呼吸。中外许多声乐艺术家与声乐教育家都主张采用此种呼吸类型。其主要优点为:其一是可以全面调动歌唱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使胸腔内的肌间肌、胸腹间隔肌、腰肌、腹肌均充分扩展,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呼吸与气息控制任务,因此吸气深、速度快;其二是由于吸气时下降横膈膜与张开肋骨同时并用,就使胸腔和腹腔全面扩张,最大限度地吸入气体,因此容量大;其三是控制呼吸的能力强,始终在均匀平稳而有节制的情况下进行呼吸,能对呼气时气势的强弱长短进行调节,从而使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变化控制自如,应变能力强,因此气息控制得好;其四是在横膈膜处有吸与呼、上与下两股气流的对抗平衡所产生的压力,形成明显的呼吸支点,即横膈膜的支持,因此弹性强。

总而言之,胸腹式联合呼吸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是符合歌唱发声的要求的最佳呼吸类型,也是歌唱艺术家与学习歌唱的人的最佳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