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涡阳千年:草根游戏六国棋的文化遗产

涡阳千年:草根游戏六国棋的文化遗产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许宫廷文人们认为这种“六国棋”源自乡野,树枝、泥丸不入大雅之堂,遂取其落子环节演化为“围棋”,取其运子环节演化为“象棋”,实现了“六国棋”的华丽转身。蝶变后的围棋和象棋,摆脱了“六国棋”的土气,变得雅致了,但其套路也越发繁琐,变成了一般民众可望而不可即的雅士游戏。

涡阳千年:草根游戏六国棋的文化遗产

春秋晚期,战争、吞并、霸权日益膨胀,一个个超强的封国,用他强大的兵力和威望,代替没落的周王朝的中央政府行政职权,这种无政府状态导致齐、晋、秦、楚、吴迅速崛起,与周王朝形成“六国鼎立”之势。

公元前535年,老子36岁时,回到家乡宋国相县(今安徽涡阳)。

老子在家乡,常常独自一人漫步在涡谷二水之畔,思考着周朝的兴衰,探索着救世的方略,遐想着百姓的冷暖,感觉到天与地之间、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无形的时空大道,无处不在,无处不存,顺则昌,逆则亡,得之兴,失之衰。那么,周王朝的天“道”在哪里?民众的命运之“道”又在何方呢?

一天清晨,老子在家看书看累了,就一个人从家里走了出来,到涡河岸边散步。散步的老子走得很悠闲,他双手背在后面,慢慢地往河边的李子林走去。李子林里有几个孩子在玩耍。老子走近一看都认识,是本村的几个调皮孩子,有大蛋、二蛋、三虎、狗剩、小孩、牛娃,他们在玩一种叫作“打下马”的游戏,他们三个人一伙,手里拎着自己的鞋,头上顶着从河里摘来的荷叶,各自占据不同的有利地点,藏匿在李子树后面,以一排排李子树为屏障,轮流攻守。孩子们用自己的鞋子作武器,砸向对方,被鞋子砸中的为“下马”,就要退出游戏,坐在旁边观战,直到一方三人全部被打下马为输。作为惩罚,输方三人必须爬到树上,挑选又大又甜的李子慰劳赢方三人。

六国棋

老子站在不远处看几个孩子打闹,看着看着,老子情不自禁地进入一种恍恍惚惚的状态,一幅春秋六国战乱图浮现在脑海里,时而清晰,时而混沌。

老子若有所思,心头一动,找了一处平整的高坡坐下来。他一边看着孩子们打斗,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什么,然后左找右找地从旁边捡拾来一些树叶和孩子们吃李子丢掉的李子核。老子先用树枝画了一个很大的甲骨文“周”字,又在字里面加了几条平行垂直横竖线,分别代表齐、晋、秦、楚、吴五国,他们与周朝势均力敌,平分天下。老子想,这六国鼎立,既相互联系利用,又相互牵制斗争,怎样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矛盾规律呢?老子想到了《周易》。《周易》是一部奇书,它用具体的形象来探究天地万物的本质,透析天地万物之间的规律,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老子把《周易》的阴阳八卦意念融入其中,偌大个周字就组成一个大正方形,正方形中间是25个小正方形,形成了36个交叉点,老子用18片树叶和18棵李子核,分别代表交战双方,春秋六国混战瞬间变成了打仗的游戏。这些地面上的线条、方格,这些线条上树叶、李子核,还有这些树叶、李子核的移动,以及移动的规律,在老子手中,由不可名状,成了一种希微的存在,成了变化莫测的“道”,有信有情,有物有精,周而复始,变换无穷。渐渐地,这些线条、方格、树叶、李子核所代表的六国,在老子的谋篇布局下,不再是用来战争杀戮或竞技斗狠的工具,而是供自己在劳作之余休闲娱乐的游戏。探求透析春秋六国战乱的最高境界也不再是为了竞胜,而是为了追求谋划出当今时局中最符合规律的一步步棋,也就是最符合“道”的一步步妙棋。因此,下棋娱乐的过程,也就成为“求道”的过程,是以最简单的“形”(信手画出的棋盘,信手拈来的棋子)去探求变化莫测的春秋战乱之“道”的过程。

探获到天道后的老子心情格外舒畅,决意要把自己对现行社会制度的批判及救世方略的思考,升华为对宇宙生成及万物来源的探索,写成一本哲学著作,传给后世,《道德经》的萌芽即此产生。(www.daowen.com)

这时,天已午后,骄阳似火,老子仍痴迷在游戏探索中,无半点饥饿感,继续滔滔不绝、畅快淋漓地自己与自己博弈着。不知过了多久,在李子树林中玩“打下马”的六个孩子也围了过来,他们坐在老子身边聚精会神地看老子对弈。老子一边走棋,一边给孩子们讲心得、讲要领,孩子们一边仔细听着,一边认真在地上模仿着,然后两个一对搏杀起来,直杀得日落西山、明月高悬,方才各自回家。

从那以后,这种竞技打仗的游戏,一传十、十传百,迅速在老子家乡宋国相县(今安徽涡阳)传播开来,成了“六国棋”的雏形和各种棋类的始祖,后经庄子发扬光大,秦汉时传入宫廷,成为宫廷专用娱乐项目,正式命名为“六国棋”,并逐步演变成围棋和象棋。

古“六国棋”的下棋过程分为“落子”(谋篇布局,抢占先机)和“运子”(调兵遣将,机智搏杀)两个环节,让对弈双方的智力较量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在落子环节的失误完全可以通过运子环节的巧妙周旋而化险为夷,转败为胜;反之,落子环节的大好战局也可能因为一次失误的运子而化为乌有,这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对弈的快感。下棋者和观棋者亦得其乐,既羡慕高手于落子之际将对方斩落马下的高超棋艺,也沉醉于你来我往、刀光剑影的激烈搏杀,真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在涡阳,下“六国棋”俗称“来马”或“来方”,交战双方蹲或坐在地面上对弈,先在平整的地面上,用树枝画出交叉间距相近的横线和六条间距相近的竖线,垂直交叉组成的36个点就是放马的位置。对弈双方各准备18颗马子(即小石子、小泥丸、小树枝、小树叶等都可作驰骋在战场上的战马),接着就可以“下马子”了。交战的双方各挚自己的“马子”,轮流将自己的“马子”下落到交叉点上,每次落一马,如果本色“马子”有三个及以上或左右、上下、斜正等,只要有一种情况能形成不间隔的直线,或者最小的方格的四个点都是同色马子,就算得分“成子”了,若有六个“马子”能形成一条直线,那就是成“大杠”了,能得两分,每得一分,就可以将对方尚不是“成子”的那些“马子”中的任何一个“马子”暂时失去功能。当全部36个交叉点均被“马子”占满后,再将那些失去功能的“马子”拿开,让原来的点空出来。接着,交战双方轮流着每次将自己的“马子”移动一个交叉点到空出来的交叉点上,当移动后能形成“成子”,就可以又得分了,依此类推地继续下去,直到棋盘中只存在一方的“马子”,就是胜方。

也许宫廷文人们认为这种“六国棋”源自乡野,树枝、泥丸不入大雅之堂,遂取其落子环节演化为“围棋”,取其运子环节演化为“象棋”,实现了“六国棋”的华丽转身。蝶变后的围棋和象棋,摆脱了“六国棋”的土气,变得雅致了,但其套路也越发繁琐,变成了一般民众可望而不可即的雅士游戏。再看看老子出生地皖北地区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六国棋”博弈论战的场面,热闹非凡,点面相间,粗犷豪放,自由自在,不禁感叹草根文化生命之强大,不禁感悟老子文化意境之博大。

如今,老子生地涡阳正致力于创建“全国六国棋之乡”,通过举办各级各类比赛,大力传承发展“六国棋”活动,让这种隐居民间的“六国棋”技艺,依然与黎民百姓为伍,像田间的野草,在皖北厚重的老子文化沃土上旺盛生长,永久不衰。每年庙会上都举办“六国棋”擂台赛。如果你有雅兴,可来这里切磋棋艺,保你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看完文化风情,想必你早已饥肠辘辘,食欲大增了,那你还等什么,赶快去品尝美味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