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涡阳千年:老子文化的起源地

涡阳千年:老子文化的起源地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涡水处其阳”即是说涡河在老子故里的南面,也就是说老子出生地在涡河的北面。故老子生地在亳州之东应确定无疑。涡谷二水交汇处老子生地当在谷水汇入涡水处的附近。这如同一个坐标,可以验证老子生地的真伪。涡阳中太清宫地理位置示意图 天静宫距亳州120华里,北倚龙山之麓,西临涡谷二水,与《老子铭》、曹魏黄初三年《魏修老子庙诏》、《水经注》、《郡国志》等众多史料所记载老子生地的地理方位相符。

涡阳千年:老子文化的起源地

涡阳天静宫的具体位置,在亳州东120华里的涡河北岸,南临武家河(古谷水),距武家河入涡处2华里,与史料记载的老子生地完全相符。对此,史料是如何记载的呢?

东汉陈相边韶在《老子铭》中云:“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涡水处其阳”即是说涡河在老子故里的南面,也就是说老子出生地在涡河的北面。《水经注》卷二十三云“涡水又曲东,迳相县故城南”,也是这个意思。而曹魏黄初三年《魏修老子庙诏》则直接说:“涡水北有老子庙。”可能有人问,涡河会不会改道,老子故里由涡北变迁到涡南?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涡河从未改过道。国家气象科学研究院陈玉琼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高建国两同志合写的《淮河流域近两千年城市洪水灾害的地域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一文中,列举了268条洪水灾害资料,每条资料都有多条历史记载作证,比较可靠地证实了涡河虽有多次水患,但从未改过道。1998年5月,杭州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我国研究《水经注》的权威陈桥驿教授和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钱林书等五位教授先后到河南鹿邑太清镇考察,一致认为该镇北面的涡河河道是自然河道,绝不是人工挖掘的,也不是改道形成的。因此,老子生地不可能从涡河北岸变迁到涡河南岸。

涡阳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新建之县,其辖境包括由亳州析来之十三堡九十六圩,天静宫则在其中。此地古属豫州,春秋为相地,介于陈、宋两国接壤处,以涡水为界,后为楚国兼并。西汉时,属沛。隋唐以来,为亳之辖地。明属归德府,清因之。图为涡阳建县示意图

老子生地应在亳州之东。东汉桓帝永兴元年,长沙王阜所撰《李母冢碑》云“老子生于曲涡间”。“曲涡”在何处?最早在《水经注》中找到直接答案的是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魏源,他在《老子本义》一书中注云:“《庄子》称孔子杨朱皆南之沛见老子,边韶碑则称老子楚相县人,《释文》引《庄子》注老子陈国相人,今属苦县,与沛相近。《水经注·阴沟篇》:东南至沛为涡水,涡水又东迳苦县故城南,即春秋之相,王莽更之为赖陵。又东径赖乡城南,又北迳老子庙东,又屈东迳相县故城南。相县虚荒,今属苦县故城,犹老子生于曲涡间云云,尤为详备。赖、厉音之转也,曲涡间即曲仁里也。”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三点结论:一是这段涡水流经老子庙弯了两道弯的地方就是“曲涡”;二是曲仁里就在“曲涡间”,曲仁里是从“曲涡”得名的;三是老子庙在相县,老子原本是相县人,后来相县虚荒属苦县故城,老子才为苦县人。明清思想家顾炎武在明代全国地理学志《肇域志》中曰:“元亳州,属归德府。……废苦县,在州(亳州)东十里。”《汉书·郡国志》载:“苦春秋时曰相,有赖乡。”

此外,曹丕在《临涡赋》中作了间接回答。他在这首赋的序言中写道:“建安十八年至谯,余兄弟从上拜坟墓,遂乘马游观。经东国,遵涡水,相佯乎树下,驻马书鞭,作临涡之赋。”赋的第一句云:“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显而易见,曹丕所说的“曲涡”在亳州之东。因为,无论曹操的故宅,还是曹氏祖坟,还是曹丕经过的东国,都在亳州东面。另外,宋真宗《御制朝谒太清官颂并序》中有这么几句:“太清宫者,介谯郡之列壤滨涡水之鸿州”,“择元辰于摄提,诣殊庭于谯左”。“摄提”即甲寅年,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殊庭”指仙人住的地方;“谯左”,谯,今之亳州;左者,东也,即亳州之东。也就是说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七年是到亳州之东来朝谒老子庙的。故老子生地在亳州之东应确定无疑。

涡谷二水交汇处

老子生地当在谷水汇入涡水处的附近。《水经注》卷二十三云:“涡水又东南屈,迳苦县故城南……涡水又东北屈,至赖乡,谷水注之……谷水自此东入涡水,涡水又北,迳老子庙东。”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老子庙是在涡水之北,处于谷水入涡处附近。但是,现今鹿邑太清官附近并无谷水入涡,也没有别的河流入涡。光绪《鹿邑县志》说:“今谷水虽湮,莫可考证,然吕志谓急三道河旧迳城中。急三道不似水名,乃俚俗之称,何知非即谷水故道。”鹿邑县对此作了自我否定。而今涡阳天静宫之南,就有武家河与涡河相汇。武家河是否是古代谷水呢?明代崇祯重修碑云:“历考往代,在汉为天静宫……绕涡、谷二水。”《水经注》却称谷水者多处,卷二十四云:“谷水之名,盖因地变,然则谷水即濉水也。”可见谷水随地易名,濉水也叫谷水。而武家河古时却与濉水相通,因此武家河即是昔之谷水。1998年5月,陈桥驿教授沿涡河和武家河认真考察后,在《〈水经注〉记载的淮河》一文中指出:(www.daowen.com)

谷水是郦注重名很多的河流,仅在淮河水系中,《颍水》、《渠》、《阴沟水》、《淮水》四篇中都有谷水。《阴沟水》篇中的谷水,“东南至沛,为涡水”注中说:“涡水又东北屈,至赖乡西,谷水注之。”注文没有记及谷水发源于何地,仅知其在襄邑县东接纳支流涣水,然后流迳承匡城、巳吾县故城、柘县故城、苦县故城,到赖乡城西注入涡水,说明谷水是一条流程相当长的涡水支流。因此,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此水的流程播迁当然是很可能的,但肯定不会完全湮废,被其他河流袭夺的可能性也不大。为此,我们在涡阳、淮北、亳州、河南鹿邑等地作了多次考察,对这一带的涡水支流都作了查勘。通过自然地理(河流流向、河床、河谷阶地等)和人文地理(《水经注》和其他文献记载的老子故迹),得到了《水经注》谷水就是涡阳以北注入涡水的支流武家河的结论。

综上所述,老子故里的确切位置当在涡河之北、亳州之东、谷水入涡处的附近。这如同一个坐标,可以验证老子生地的真伪。从涡河流域来看,地理位置与此完全相符的,唯有涡阳的天静宫。而鹿邑太清宫在涡河之南,亳州之西,亦无两水在此相会,明显与史料记载相左。

涡阳中太清宫地理位置示意图
天静宫距亳州120华里,北倚龙山之麓,西临涡谷二水,与《老子铭》、曹魏黄初三年《魏修老子庙诏》、《水经注》、《郡国志》等众多史料所记载老子生地的地理方位相符。

既然此地为老子生地,那么它在不在春秋时宋国相县的范围之内呢?答案是肯定的。《春秋·桓公十五年》记载:“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代郑。”杜预注:“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后汉书·郡国志》刘昭注:“相,《左传·桓十五年》会于”马叙伦说:“所谓相者,即《汉书·地理志》沛郡之相,而《春秋·桓十五年》会于者也。”那么,今在什么地方呢?《春秋大事表》卷七之三:“杜注宋地。沛国相县西南有亭,今在江南凤阳宿州。”1864年涡阳建县时,从宿州划归涡阳,即今丹城镇,古为县置。《江南通志》卷三十五:“丹城旧县在宿州西南仁义乡。《隋志》云:临涣郡有魏丹城县。”丹城在涡阳县北30公里,位于浍河支流包河南岸。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春秋时期地图的地理位置正在这里。今丹城镇周围有10个相庄,即北相庄、西相楼、西相庄、相圩孜、相堂、东相堂、相楼、相老家、相柿园、南相庄。丹城之东的石弓镇还有相庙,丹城之南的龙山镇还有大相、二相、三相、董相、相小、相楼等17个相庄。这28个以“相”命名的村庄,都是自古沿袭至今,天静宫就和这些相姓村庄毗连。

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可以确认涡阳天静宫为老子出生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