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说,李白和老子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但自从神仙家们编撰了老子指李为姓的神话后,李白也就自然成了老子的本家弟子。既然是嫡嗣,又极尽浪漫,有泪自然会大弹特弹了。
李白(701—762年),乃汉代飞将军李广之后,隋末远迁中亚的碎叶,幼年时期全家来到绵州(今四川江油县)。他在少年时代,得到良好而又宽松的文化教育,自称5岁诵六甲、10岁观百家、15岁好剑术、30岁成文章,这可能与其父李客是个通晓文化的商人有关。
李白的一生,慕功名、迷道术、善作诗、爱喝酒,不料官运不济、学道未成,却留下了“斗酒诗百篇”的美名,乃至后世酒铺亦要高悬“李白回言此处高”的幌子。
李白文采甚高,诗作极佳,曾一度得到玄宗赏识,在皇帝身边周旋一年之久,终因性格直傲,又无后台背景,只得离开京城云游四方。安史之乱(755年)爆发后,玄宗父子分成三派,玄宗避难四川,大权旁落,肃宗在宁夏即位号令天下,永王璘在湖北招兵买马图谋拥兵自重。李白虽有救国之功之心,但一时却看不准形势,便隐居在山川云雾之中。永王璘派出三寸不烂之舌的说客游说李白,年已56岁的李白求世一用的心切,遂下山当了永王璘的幕府。旋即永王璘兵败,李白受到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普定县),后途中遇赦。
李白非常崇敬老子,与道家思想结缘极深,有生之年,曾多次游历涡阳天静宫,留下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诗“修”天静
李白晚年,一心想访仙学道,以求长生,便专程来到太上老君出生地涡阳,一来祭祖,二来访仙问道。
这天,李白来到天静宫一看,不禁瞠目结舌,没想到名扬四海的天静宫,竟如此荒凉:院内仅有三间殿堂,一座山门,而且残破不堪;墙外杂草丛生,狐兔出没,到处一片冷清。李白见情伤感,便询问一位卖茶的老翁。老翁说:“此前观内有一位道士,现已去世,观内无人,自是荒凉。”
李白推门进殿,见满屋尘土、蛛网飘忽。但见老君端坐,似在仰观残破的庙宇。他拜祝了老君,走出大殿,心中很不好受,于是,提笔写了一副对联:
先君怀圣德,
灵庙肃神心。
李白怕人不明白,又提笔在廊下粉墙上写了一首诗:
老君李氏本,
骑牛入青云。
目睹破灵庙,
愧怍李姓人。
——青莲居士题
李白走后,他的诗句逐渐传开。李姓人闻之更为惭愧。不久,李家人在祠堂召开族人大会,决定集资,给先祖太上老君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消息传到长安,唐朝皇帝也姓李,也认老君为祖宗,于是下了一道圣旨:重修天静宫。一时间,工匠云集,大兴土木。新修的天静宫高大雄伟,远在几十里之外都可看到大殿闪耀的金辉。天静宫修好,唐皇前来朝拜,历代加封,名扬四海,享誉天下。
四斗地租
唐朝的李白来过天静宫、古龙山多少次,谁也说不清。天静宫有他的脚印,那时候天静宫是砖铺地,不知哪年哪月改成石铺地,这么一换,把李白也就忘了。
人都知道李白是诗人,都寻思文人是没力气的,拿不动一根草棍儿。不对,李白懂文又懂武,一手好剑法,他耍起剑来,你旁边儿一看,是个大银球,沙撒不进,水泼不入,你想吹个风,都叫剑刃儿给挡住了。剑法够厉害也够严实的吧!
他走遍天下的大山、大河,蹿蹿鞑鞑来到龙山。一看龙山,山也好、树也好、水也好、草也好,没有不好的地儿,就是人少。白天虎叫,晚上狼嚎,他问当地百姓;“这么个风景地儿,怎住人少?”百姓说:“地是宫院地,人是庄户人,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一亩地四斗粮(地租),不够吃穿都出外打工去了。”李白说:“哪个宫院?”“泰山庙。”“离这几里?”“翻过咱小山村,只二里就到了!”“好啦,我去说说看。”说着一溜烟,没影啦。
李白来到泰山庙门外,朝自己胸膛拍了三下,把神一定,大步跨进庙门,在“庙”院转了三圈,看看动静。
这工夫正是晌午时,见东厢房有个烟火道士在做饭,他烧的是青苇子,才从涡河滩上砍下来的。青苇子还有法烧?劈劈叭叭就是不着火,烟火道士生气了,把苇节使两个指头一捏,就见那苇节咯巴、咯巴碎成了片片儿。李白一看吓了一跳,伸出自己的指头。说:“我哪有这大功夫!”于是他拔腿就走,走出宫门向天大叫:“我李白若不能为民办事,誓不为人!”说完这句话,又深知自己的武艺不如烟火道人,就想:连个烟火道士都有这个本事,老当家的还不知怎么厉害哩!他这么想可也不泄气,歪头一看,正见宫门口儿立着一个碾砣子,一气之下,他就把碾砣一举,千斤砣子从他手心一下子就托到树杈上去了,说了声,“我李白三年之后,再来拜访!”
李白那时候还不很得意,可名声没人不知,烟火道人一听“李白”这两个字,就赶紧出来看看,这一出门,哎呀我的娘!一条砖砌甬道,留下了密密麻麻的脚窝儿,足有一寸深,这都是李白踏的!烟火道士吐出舌头好半天缩不回去。
三年过去,李白来了,你道他上哪儿去了?他还没忘记老百姓的这四斗粮呀,他去拜师学艺了。
他没进门,先在宫外大叫,“三年前的李白,今天访师拜友!”转头一看碾砣子还在树杈上,不觉哈哈哈笑了起来。
当家的老道早知道这个事儿,一听声儿,就赶紧跑出来接。
接到庙内,让到正面坐下就见李白那双眼呀,放出道道金光,老道不敢正面看李白,大喝烟火道士:“大胆小徒!得罪了太白金星,快来赔罪!”那个烟火道士低声下气,走到李白跟前说:“我的功夫就在手上,除了两个指头没有别的招儿。三年前实在冒犯。”老道接着说:“学士,有话好讲,小徒得罪,贫道赔罪。”李白说:“其实没有大不了的事儿,听村里的百姓说,这里地租每亩四斗,老百姓负担太重了呀?”
老道一听,原来是为这个,就说:“好好,地租减半,每亩两斗。”
李白听了,再没说什么,从鼻子眼儿里哼哼两句:“斗、斗、斗,斗倒自家,毁了人家。”
说完,连老道的一杯茶也没喝,就大步流星呼呼地走了。
骑牛飞天(www.daowen.com)
故事发生在1 000多年前的一个中秋节前夜。
一轮秋月从天静宫前的武家河上冉冉升起,把河镀上一层银辉。61岁的李白,再次来到老子出生地天静宫朝拜,他独自坐在被武则天亲封的武家河边,一边喝酒,一边吟诵着:“……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河水日夜奔流,四周万籁无声。忽然,随风传来一阵悲切的呜咽。循声找去,见河里停着一只破船,船头上一位渔妇抱着孩子,正伤心地啜泣。见有生人走来,那渔妇用衣襟擦擦眼泪,李白走上前,俯下身子轻轻地问,“你是哪里人氏?为何在此啼哭?”
这一问,渔妇哭得更加伤心。过了好一阵子,她才说:“我是当地人,全家就指望孩子他爸打鱼糊口。今春三月,他被抓去当兵战死,公婆悲愤难忍,相继身亡。没想到现在孩子又染上了重病,呜呜……”
李白听了,泪水直往下落。他正想问一问:“怎么不请郎中看看?”渔妇又哭了起来。李白看看船舱,锅灶冰凉,絮如破网,不由得一阵心酸。他摸摸自己口袋,空空荡荡。突然,想起了刚到此地当县令的远房表叔——对!求他设法救救这孩子吧,李白像夜行人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亮,高兴极了。他决定亲自到城里走一趟。赶到县城,天已大亮。因为正值中秋节,家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李白哪有心思观赏,直奔衙门。
衙役见来了一位身穿宫锦袍的老头,不敢怠慢,连忙通报,正在厅内篆刻消遣的县令听衙役一说,以为又是京城派遣官员下来敲诈勒索的,便气愤地说道:“就说本官不在,打发他走!”
听说县官不见,李白一下凉了半截,他念念地留下一张纸条,拂袖而去。县令见了条子,大吃一惊,嗨咦,这不是“谪仙人”李白吗?他怎么穷困潦倒到这般田地!县令把笔一丢,跑到门口,李白早已无影无踪了。
县令后悔不已,撩起袍子,急急忙忙赶到河边渡口。见李白正要上船,上前一把拉住,嗔怪地说:“瞧,你穿的什么哟,差点误了我们会面!”
李白看看自己一身打扮,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每年中秋节前后,他总爱穿上当年在皇宫时皇帝赐的宫锦袍,目的是想让人们看看,当今的朝廷是怎样的昏庸,竟把他这样有才能的诗人弃置不用!县令听李白诉说来意,敬佩不已。当即找来一位郎中,取出几十两银子交给李白。分手时,再三叮嘱:“等救了孩子,你在涡河边上等我,一起泛舟赏月,开怀畅饮!”
夜幕降临的时分,船行近天静宫前。刚一泊岸,李白就朝停在河汊里的小船疾步走去。远远看见那渔妇像木雕泥塑一样,坐在船头。
李白兴冲冲地喊道:“孩子有救啦!有救啦!”渔妇一听,突然失声痛哭起来。“怎么?”
“孩子,他……”渔妇哭得更惨了,李白伸手摸摸孩子的额角,心陡地一沉,“当啷啷!”手中的银子全掉落在河水中。他抑压不住内心的悲愤,仰天长叹:“天哪,连一个孩子我也没法救活啊!”
渔妇站起身来,朝李白拜了三拜,抱起孩子,一头扑进了滚滚的河中。
李白一把没有拉住,自己还差一点栽倒。他悲痛万分,扶着一棵枯松立在岸边,任凭秋风吹动他的银须、白发。凝视着月光下含云带雾的龙山,感到一切都像幻梦一样,万念俱灰。
这时,一轮金黄的圆月升上了中天。天静宫前,站满了人。往常中秋之夜,这些农民、渔民、上香人总爱聚在这里,围着李白一起饮酒赏月,听他吟诗,可是今夜到这时还不见诗人的影子,人们焦急地向四处呼唤:“李翰林,你在哪里?快来呀,快来赏月啊!”
李白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到人们中间,接过斟满美酒的酒碗,双手高高擎起。突然,他眼睛一亮,看到了倒映在碗中的一轮明月,触景生情,潸然泪下。众人见李白失神的样子,纷纷关切地问,“翰林,怎么啦?喝呀!”李白不语,只默默地摇头。
“你不是爱明月吗?你就对着明月吟首诗给大家听听罢。”人们再三恳求。
李白捧起碗,一饮而尽。一碗、两碗、三碗……他头昏了,眼花了,自言自语地数落着:“倾涡谷之水,也洗不尽我对奸佞的仇恨,伐尽龙山之竹,也写不完人世间的不平!明月啊,你不是一面镜子吗?这些你都看见了,你倒是说话呀!”抬头问明月,月亮在云朵中穿行,默无声息。
月光下,李白圆睁的两眼闪闪发光,哦,他看见了月亮中的桂花树,一只玉兔正在树下捣着石臼,他曾听说,那石臼里全是能起死回生的不死药啊!他乐得胡子都在颤抖,大声喊道:“有救了,有救了。普天下的孩子都有救了!”他向月亮伸出手,但月亮是那么遥远,可望而不可触。
低下头,他见河水中的那轮皎月,晶莹,清晰。月儿在鳞鳞的水波中时隐时现,似乎嵌在河底。
他再也按捺不住跳动的心,奋力伸开双臂,大声呼喊:“吴刚玉兔,把不死药留下吧!”
话音没落,便扑下了河。
起风了,满河的浪花在喧嚣,翻腾。“翰林落水啦!”
人们叹息,哭叫。两岸的百姓听说太白落水,纷纷涌到河边,有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中打捞,岸上的老人、孩子,谁不哭得像泪人一样!那凄惨的景象使河水也停止了流动,月亮也躲进云层……
县令跺着脚,流着泪,后悔自己迟来了一步。
蓦然,月亮穿出云层,洒下了万道银辉,河水掀起了拍天巨浪。大河深处,现出一条白花花的水路,两边浪花如墙。一条带翅的青牛,从河底卜簌簌地冲出,直向高天飞去。
“瞧,那不是诗人李白吗!他没有死!”
不知谁家的孩子一眼望见青牛背上,乘着一位白衣仙人——李白!他举着酒杯,潇洒自若,微笑着向天静宫前的人群颔首致意。
“啊,他没有死,他上天了!太上老君把他接到月宫里去啦!”
“是啊,那里的美酒比人间更多,那里遍地都有长生不老的草药!”
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描绘着李白久已向往的月宫世界,弥补着自己心灵上的创伤。
老人们说,武家河两岸遍野的花花草草,都是李白从月宫里撒下来的不死药。世世代代,它拯救过多少人的生命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