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同乡陈抟和老子相隔11个朝代、1 400多年,一生尊奉黄老学说,是老子道家哲学的嫡传弟子,了解陈抟的人生足迹对认知老子具有特别的意义。
据《宋史》记载,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唐末显通十二年(871年)生于亳州真源县涡河北岸陈寨(今涡阳县义门镇),这里距老子出生之地仅8公里。其名、字、号均取自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为名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希夷先生”是宋太宗赵光义赠陈抟的名号。
“希夷”一词出自《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西汉道家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希夷”作“空虚寂静,不能感知”解。希夷先生意即韬光养晦、深不可测的“稀世高人”。陈抟少年时便阅读《道德经》,精于诗、礼、数以及方药,参加科举考试未取,遂以山水为乐,山林归隐。《宋史·陈抟传》说,他在武当山隐居20余年,精研《周易》八卦,演练服气辟谷之法。他的“睡功”是以老子的“捐情去欲,静笃归根”思想作为理论出发点和核心的,推动了道教内丹术的发展。他富有经邦济世之才,有“明皇帝王伯之术”,在五代的动乱之世,密切注视着政治风云变幻,每遇改朝换代,都要颦眉数日。《水浒传》《喻世明言》《宋史·陈抟传》等书都记载了他与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之间的故事。传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宋太宗征伐河东的主意都是他出的。他曾多次推辞入仕为官的诏书,世人谓其:不徒为高隐,而实多学多能;不徒为书生,而固有雄才大略,真人中之龙耶!
陈抟(871-989),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据《宋史》记载,陈抟是亳州真源人,是中国历代道士中少有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被尊奉为“陈抟老祖”。
他在晚年皈依玄门为道士,在中国道教史和思想史上都享有崇高威望,被道教列入高道,成为老庄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称“陈抟老祖”。
陈抟主要著作:易类有《先天图》《太极图》《无极图》《易龙图序》《正易心法》等,养生类有《指玄篇章》八十一章、言导引及还丹之事的《赤松子八戒录》《入室还丹诗》《阴真君还丹歌注》,五行相法类有《人伦风鉴》等,诗文类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钩潭集》等,一生多著诗词,有诗词600余首。陈抟的传说故事,风雅有趣,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荷花仙子
相传,一日老子骑青牛下了天宫,遍察五州,也没找着一个有道骨的人,心里很丧气。就骑着青牛向家乡扶阳走去,站在城门往西北一看,老子被吸引住了,只见涡河与小漳河(今涡阳义门镇)交汇地有一方碧绿绿数十亩清湖,围着个小小的村庄,垂柳飘拂,清幽超俗;湖里长满了绿森森的莲叶,绿叶上开满了红白两色的莲花,老子禁不住赞道:“好去处!好去处!真是个修道的好去处!”
话音一落,见村庄的花丛中走出一个姑娘。这姑娘不单是貌美,细看她的神韵,老子吃了一惊:她虽年轻,举动无世俗之态,顾盼有出世之概。老子喜欢得眉开眼笑,这姑娘若是修道,定可得道成仙!老子正要前去点化她,猛地心念:她一个美貌的女娃子,传道不易。略一思索,有了主意。见这小姑娘直奔湖边,忙从背上的药葫芦里取出一粒仙丹,随手向湖里弹去。
小姑娘来到水边,取出拿来的衣裳正要洗,忽见湖心里滴溜溜飘来一朵盆大的荷花,她随手捞起,猛然闻到一股甜甜的香气,禁不住凑近鼻子闻上一闻,见花芯红艳艳的,香喷喷的,由不得放在唇边舔舔。谁知她刚一挨嘴,咕噜一声,花芯跑到了嘴里,顿时觉得一丸热腾腾的东西顺喉而下。她笑上一笑,随即洗起衣裳来。老子一见更是高兴:“这女娃见怪不惊,定力极佳。”乐了一会儿,自回天宫去了。
这姑娘姓陈,是个独生女。她洗完衣裳回到家,觉地肚子里热呼呼的,也没在意。谁知过了几个月,腹部渐渐鼓起来。开始爹娘以为她有病,请先生一号脉,先生说是“喜脉”。爹娘又气又羞,没人的时候追问她是谁造的孽,她哭着说:“女儿是清白之身。”她爹娘哪里肯信。她爹想来想去,觉得丢不起这个人,就对她说:“你要是有良心,心疼爹,你就别等孩子出生,自己跳湖死了吧!”
闺女有口难辩,只好跪拜了哭得死去活来的娘,一个人向湖边走去。
来到湖边,闺女一头向湖里扎去。谁知还没等她身子沉下去,水底里咕嘟嘟长出几张很大的荷叶把她托出了水面。她不想再活了,一扒荷叶就要再往下跳,猛听得肚子里有个小孩声音说:“娘呀,你可不能寻短见啊!”
闺女吃了一惊,问:“你是谁?”
“儿随娘的姓,我是你的儿,陈抟呀!”一个小孩奶声奶气地说。停一停,孩子又说:“娘,你不能死,你死了我咋活呀?”
“那我咋办呢?家里把我赶出来了呀?”
“娘,你别愁,我养活你?”话音落音,闺女猛觉得一晃,身子底下那张荷叶像只小船,向荷花深处驶去。
闺女就住在湖中心的荷叶船上,周围的一张张荷叶给她密密层层地撑着伞,像座绿房子。每天清早,成群的鱼儿衔来嫩嫩的莲子献给她;晌午蜜蜂儿把蜜浆送到荷叶上;晚上,鱼儿送来嫩藕给她充饥。
转眼到了深秋,其他湖里的荷叶都残了,这个湖里的荷花还开着,庄上的人都稀奇。
十月十五,陈抟对闺女说:“娘,我要出生了!”
闺女说:“儿呀,我总不能把你养在水里呀!”
陈抟说:“不要紧,姥爷马上就会接你回去。”闺女半信半疑,只好听天由命。一会儿,湖里的鱼儿成群结队地衔来荷花瓣儿,把荷花船上垫了几尺厚,软软的比新花被子还暖和。
这天清早,庄上的人猛然闻到湖里飘来扑鼻的香气,都很奇怪,齐聚在湖边看究竟,只见荷叶格外油绿,湖水格外清澈,猛地,湖里荷花一下子开满了,不是红的就是白的,数十亩水面成了一片花海,香气诱人。
大家正惊疑不定时,湖心里传来一阵鸟鸣,几百只洁白的鹭鸶簇拥着一只荷叶小船慢慢驶来。快到湖边,大家才看清,小船上铺着一层厚厚的花瓣,花瓣上坐着美貌女子,怀里抱着个白胖小子。大家一看她娘俩像神仙一样在荷叶上过活,知道她们得到了仙人的帮助,都说闺女受了冤枉,责备闺女的爹不该把闺女赶出家门。大家一块儿把陈抟娘俩接回了庄。
因为陈抟生在荷花丛里,人们都说“十里荷花出陈抟”。直到现在,每逢十月十五日陈抟生日,还在陈抟庙逢庙会哩!
神童对联
相传,陈抟老祖自幼聪明。有一次,他跟父亲到天静宫烧香,遇到道长同一个老秀才做对子。道长起了上句:“日月长存,道也长存。”老秀才一时对不上来,就在那里念呀念的。陈抟走来听到了,顺口接上:“菩萨自在,人不自在。”道长和老秀才夸他是神童。老秀才还向他父亲问起教他的老师是哪个,他默叨这样的神童,必定是好老师教出来的。哪晓得他父亲说:“我们小户人家,哪里有钱读书呦,都是小老儿有空的时候,随便教他认了几个字。”老秀才长叹了一声,连摇摇头说:“可惜,可惜!”道长猜到老秀才的心里,就打起圆场来:“秀才老爷喜欢这个娃儿,就收他做学生吧。”老秀才一听,哈哈大笑,说:“我这辈子没指望了,能教出一个能人来就心满意足了,我领他到家里教,分文不要,答不答应?”陈抟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就双腿跪下,亲亲热热地拜起老师来。
陈抟老祖在老秀才家日夜攒劲读书。一晃就是三年,老秀才闭目升天,陈抟披麻戴孝,守了三年灵,才回家。他走到自己门前一看,门面大变样,还没跨进门,就被赶了出来。他找了四邻一问,才知他的叔伯弟兄谋占了他家产业,父亲死在牢房,母亲在去亳州路上也遭了黑杀。陈抟哭得死去活来,他恨人世间太丑恶了,就恨气出走,游历天下去了。
五龙听经
从前哪,涡阳是个十年十收的好地方,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是这一年变了,正是滴水如油的春天,一滴雨也不下了,一直旱呀,旱呀,旱得麦苗儿都干死在地里,旱得井里淘不出一滴水,旱得地里张开大嘴,秋庄稼也下不了地。
大伙儿万般无奈,就摆上了供品求龙王。先供上十炷高香,蒸炸祭品。说不灵呢,夜里忽然下起了露水,下了三天又不下了。大伙儿又供上整猪整羊,香炮纸烛,鼓乐大戏。这回灵了,下了三天大雾。可是,雾了三天又晴了。大伙儿空欢喜一场。(www.daowen.com)
就这样,供品多了,雾几天,供品少了,下点雾水,就是不见一星点雨。后来,不知是谁传出话来:龙王要吃人供。专爱吃童男童女,只要供上童男童女,马上行雨。可是,谁舍得把欢蹦活跳的孩子给龙王吃啊!大伙儿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就商议着去请陈抟老祖,叫他治治龙王,给家乡人出口恶气。众人推举五个老人去请陈抟老祖。
五位老人日夜赶路,可是上哪找陈抟呢?正发愁,从天上走下个道童来,到跟前说道:“五老请回吧,家师已知故乡有难,昨夜写了符法一道,五老带回去烧了,自会降雨。就不必耽搁了。”
五老接过符法一看,见纸上写着四句话:
晓谕五条龙,
趁早把雨行。
如果再作恶,
叫尔变成虫。
五老朝天上磕了几个头,连夜往家赶。一到涡阳,就把符法烧了,只见一道白气直冲云霄。这真灵验:早上烧的符,晌午阴了天。大伙儿高兴坏了。可是又是一场空欢喜,阴了两天就晴了,一丝儿雨也没下。太阳更加毒热,把人烤得半死。大伙儿正发愁,陈抟老祖骑着一只凤凰飞回来了。
怎么回事呢?南海龙王有五个捣蛋孩子,在南海里兴风作浪,欺负海里的鱼类,弄得怨声载道,连天宫也知道了。老龙王看没法收拾,就把它们几个遣到淮河、涡河、油河、淝河、宋汤河做了五河龙王。这五条孽龙劣性不改,行雨怕累着喽,还想尝尝活人的滋味儿。但这五条孽龙知道陈抟老祖道法高,怕斗不过。可是过了两天没动静,就不在意了。陈抟看这五条龙不识劝,才回到故乡。陈抟叫人搭了一座又高又大的台子,自个儿在台上放了一只蒲团,坐在台子上讲起经来。头一天,枯干了的湖里涨满了清凌凌的湖水,长出了满湖的莲藕。这一天五龙在龙宫里心神不宁。
第二天,陈抟老祖还是坐在台子上讲经。庄上干死的树木活泛了,长出了绿叶。这一天五龙心里像猫抓一般的难受。
第三天,陈抟还是讲经,只见漫野地里慢慢潮润上来,庄稼人牵着牲口下地耕种去了。
第四天,五龙坐卧不安,再也受不住了。大龙说:“兄弟,我咋听着外头老是奏着仙乐呢?”
四条龙接着说:“我们也听见了!只觉得心痒难挨,光想跟大哥一块儿出去听听。”正讲着,猛听空中传来凤凰叫声,五条龙再也忍不住了,一齐站出水面,顺着声音找。一看,只见陈抟的经台上开满了奇花,长遍了异草,一只金凤凰跳来跳去。陈抟端坐在莲花台上,正讲着道法。五龙一听,不由得心花怒放,原来陈抟讲的是“成仙经”。五条孽龙早就想修道成仙,长生不老。可是,离得太远,五龙听不详细,忙按落云头,摇身一变,变成五个穿白衣裳的秀才,直奔经台而去。陈抟早就看在眼里,装作不知道。五个秀才来到台前一拱手说:“先生讲得真妙!我兄弟五个愿听先生再讲讲。”
陈抟微微一笑,用手一指:“请坐!”
五个秀才顺着陈抟手指一看,五只莲花座已经整整齐齐地摆好了。五人也不客气,一齐坐下。陈抟说:“孽龙,你们自己变虫吧!”
五龙一听陈抟识破了自己的身份,大吃一惊,急忙起身,可是任凭怎么挣扎,也站不起来,就像被绳绑住了一般,眼睁睁地看着陈抟用一根牛筋穿了鼻子,拴在了蒲团上。
陈抟数落了五龙的罪恶,说:“本将你们斩首,看你们年幼无知,饶你们不死,囚在这儿悔过吧!”拂尘一挥,蒲团慢慢地牵着五龙沉到了地下。陈抟老祖骑上凤凰,嘎一声飞走了。
从此以后,涡阳一带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为了纪念陈抟,涡阳人给他盖了一座庙,塑上五龙环绕陈抟的睡相,从此,“五龙听经”的故事传了下来。
卧迹造梦
一次,陈抟在石弓山前的华山上隐居时遇到了五位老叟,在传授给他们周易八卦大义的时候,五位老叟也把蛰伏法传给了他。这蛰伏法就是模仿龟蛇一类动物入冬即蛰伏不食的方法,陈抟得了这种方法,就能辟谷了,有时一睡就多年不起。而且睡觉的时间日愈延长,一觉睡了800年,竟把身下的山石压成了清晰的卧迹。醒来时想着:“不知道现在的天子是不是当年和我下棋的少年军官。”陈抟骑上毛驴决定下山走一走,当来到县衙时,听说发生陈桥兵变,赵匡胤披上黄袍,登上了帝位,他在驴背上拍掌大笑,从驴身上摔了下来。旁人忙扶起他问道:“先生笑什么?”陈抟道:“你们这些百姓的福运来了!天下终于太平了。”而此时,更让陈抟高兴的是,他与当今皇帝的约定终于实现了。
涡阳县石弓镇西南华山上有一方丈凸石,上有巨人仰卧所压痕迹,即为陈抟卧迹。
赵匡胤还是一名普通军卒时,特别喜欢弈棋,勇谋双备,棋艺进展较快,很多棋坛能手都不是他的对手,自称“天下第一高手”。有一次,赵匡胤随军至此地,过石弓山时,闻知山上有一道士叫陈抟,棋下得极好,远近闻名。赵匡胤不觉技痒,登上华山去找陈抟下棋。陈抟见他只不过是个军卒,不愿与之对弈。赵匡胤一听急了,便说要以整座华山为赌——岂料棋至残局时,他因操之过急而漏杀一子,反被陈抟反败为胜。从此,陈抟便开始呼呼大睡,每当醒来便问:“现在谁是皇帝啊?”当回答不是赵匡胤时,便又倒下大睡。
在陈抟之前未见有“太极图”,亦未形成太极文化形态及其理论体系。自陈抟创绘出“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八卦生变图”等一系列《易》图,并著《太极阴阳说》之后,才出现了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太和论》,邵雍的《皇极经世》,程颢、程颐、朱熹等的《易传》,才有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太极文化形态和一系列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宋代理学的形成,推动了宋代历史的进步。不难看出,陈抟应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
一梦八百年!从中国文明发展的历程来看,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一起,构建成庞大的汉文化大厦。儒家要入世,轰轰烈烈,建功立业为民请命;道家要出世,清净无为,超脱自然寻求真我,两者相辅相成。虽然主张无为,可道家依然“红尘不忘,尘缘不了”,也许,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所有中国人的愿景。于是,我们看到,老子在出关之时,“顺水推舟”写下了《道德经》,奔跑的青牛驮负着老子的小国寡民梦;庄子写出《逍遥游》,虽名为“逍遥”却依然背负了许多沉重的哲理,漆园幻化的彩蝶飞舞着庄子的自由梦;陈抟在华山酣然入睡,可每每醒来,总要问现在天下谁主沉浮,他期待为天下苍生缔造一个幸福生活的梦。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许,这首佛教的诗句是参悟道家“大梦”的最好注脚。
对御神功
陈抟在石弓山前的华山九龙岩隐居,每日精研《周易》八卦,演练服气辟谷之法,每天仅饮酒数杯便可度日。
石弓山上有一道士,几年来没见过陈抟生火做饭,便心中生疑,细细观察,见陈抟根本没有锅灶,每天只是鼾睡而已。有一次,这位道士几个月不见陈抟踪迹,以为他下山去了,但无意却发现他正在柴房的一大堆柴火下面鼾睡呢。又一日,一个樵夫在山下割草,见山凹里有一具尸骸,上面盖着一寸多厚的尘土,樵夫心生怜悯,欲取出埋了,扒开土一看竟是陈抟,只见陈抟把腰一伸,睁开双眼说:“正睡得快活,何人吵醒我?”
后周时期,陈抟被人称为“华山高卧”。《宋史·陈抟传》记述他“常百余日不起”。周世宗曾把他关在房中考察他的睡功,一个月后,见陈抟仍在熟睡之中。
陈抟为了把自己的睡功发扬光大,曾作《对御歌》一首,歌曰:“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覆地。南北任眠,东西随睡。轰雷掣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里坠。骊龙叫喊冤神惊,臣当恁时正酣睡。闲思张良,闷思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两三个君子,只争些闲气。争似臣向清风岭头,白云堆里,展放眉头,解开肚皮,打一觉睡。更管甚么红轮西坠。”这生动地勾画出他潇洒尘外的睡仙之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