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范蠡,他和老子仅是再传关系,话题应该不多,但范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名声太大了,尤其是他和西施功成身退,逃离虎口,隐居于此,那轶事就比他人多且精彩。
古村旁,西子河岸,绿柳成荫,穆静幽深。
涡水穿过涡阳城径向东南,在东南30华里的西阳镇(古称西陶),分开了一个支汊,取名“西子河”,河南岸一里许就是远近闻名的“范蠡村”。西子河与古村之间,一座占地30余亩,状似山丘的陵墓巍然伫立于此,默默地守望着自己指点商场、叱咤风云的庄园,这就是“范蠡堌堆”,这里埋葬着范蠡和他的爱妻西施。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大夫范蠡忍痛割舍绝代佳人西施,扶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成复国大业。然而,“狡兔死,走狗熹;飞鸟尽,良弓藏”,人谓“佯狂倜党”的范蠡,就是吟唱着这样一首哀叹之曲,功成身退,隐姓埋名,开始了后半生游走四方的经商生涯。
范蠡系春秋末年政治家、思想家,楚国宛人,助越灭吴,功成身退,后经商,号陶朱公。
司马迁说:“范蠡三徒,成名于天下。”生于楚国宛地(今河南南阳)的范蠡,曾寓居太湖之滨的荆溪(今江苏宜兴),再制盐于渤海之滨(今山东威海)。19年内,他“三致千金”,成为《史记·货殖列传》中之“天下首富”,且为人仗义疏财,两千多年来一直被视作商人的楷模,后世也把经营商业称为陶朱事业。
相传,范蠡在晚年偕伴西施,乘一叶扁舟沿涡水逆流而上,找到了一个民风淳厚、环境优美之地安居。在这里,他们除了男耕女织外,仍继续经营商业、养殖业、盐业,并把财富施散给当地百姓,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直至终老。
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在墓地边建起范蠡西施庙。每年正月十六日,这里都举行庙会,前来烧香膜拜的人络绎不绝。而今,潆迥环绕的西子河水依旧,昔日的庙宇已不见了踪影,但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寄托着后人无限的哀思。
英雄救美
吴越檇李之战之后,范蠡被越王擢升为上大夫、右丞相,他决定到越国的一些山区去考查民风、体察民情。
一天,他来到苎萝江边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
蓦然,他顿觉眼前一亮。在前面不远处,江水之畔一块有十几个碾盘大小的白石板旁边,立着一位十五六岁的娉婷少女。那少女身材颀长婀娜,长发乌黑油亮,瓜子脸白皙粉嫩,腰肢纤细轻柔,双腿修长,双臂袒露,洁白如玉,正站立在水中一抖一抖地揉洗着纱支。
范蠡看呆了,在这偏僻的深山老林之中,竟会有如此完美无瑕的绝色女子。以范蠡的见识和眼力,几乎可以断定,这大概是神州大地上有史以来的第一美女。
江边的浣纱女子,也发现了岸边这位魁伟挺拔、风度翩翩、潇洒飘逸的外地人。她痴立于水中,仔细地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就在她发呆的片刻,脚下的五六捆纱支却被江水漂走了。她尖叫一声,纵身跃入水中,双臂划水,奋力向纱支追去。
刚开始,范蠡听到她尖叫一声,突然向水中跃起,还欣赏着她那矫健敏捷的游姿。后来发现情况不妙,顿时大吃一惊,不顾一切地飞扑入水中,劈波斩浪,利箭一般向她游去。
范蠡救起那女子,将她抱上岸。范蠡轻轻地摇了摇她的娇躯,焦灼地呼喊着:“姑娘,姑娘醒醒,快醒醒。”见她不答应,范蠡以为一定是肚子里灌了许多江水,急忙将她平放在草地上,要按压她的胸腹抢救。可是,当他的双手刚触到她时,她却扑哧一笑,猛然弹跳起来,然后向范蠡轻施一礼,笑嘻嘻地说道:“多谢先生救命之恩!”
范蠡先是一惊,随即恍然大悟,朗声笑道:“这顽皮的丫头,原来还会装死!”
那姑娘一时羞臊得两颊绯红,急忙转身向不远处的一片树丛中跑去,刚跑了几步,又忽然回过头来,向范蠡喊道:“先生千万莫走,我还有话要说!”
当姑娘回来的时候,纱衣已经干了不少,长长的秀发整齐地拢在脑后。
范蠡和她走下江岸,在一块巨大的浣纱石上坐下,微笑着问道:“你是哪个村的,叫什么名字?”
姑娘答道:“就是这个村的,我叫西施。”
范蠡双眼深情地注视着她,轻喟一声,喃喃地说:“西施,你真美,比仙女还美,你是天底下最美、最纯、最甜的女人。”
西施颤抖了,她读懂了他的眼神,那里面充满了火,充满了挚爱,虽然她以前从未经历过,但是凭着一个女人的本能和直觉,她已经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点。
可是,她突然又意识到,对这个男人,自己还一无所知。她强自收摄住心神,对他说道:“你这人真会说话。可听你的口音不像本地人。你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我姓范,叫范少伯,是楚国人。”
“啊,楚国人,姓范?你们楚国人莫非都姓范?”
范蠡乐了,“我们楚国人与你们越国一样,什么姓氏都有。你怎么这么问呢?”范蠡笑问道。
“我们越国有一个叫范蠡的丞相、上大夫,也是你们楚国人。”
范蠡没有作声,听她继续说下去。
“听村里人说,范蠡是个大英雄,像吴国的伍子胥一样。不,比伍子胥还厉害。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们都说,范蠡是天上的星宿,是来拯救我们越国百姓的。”
范蠡忍不住大笑起来:“傻姑娘,别听人们胡说,范蠡也是普通人,不是什么天上的星宿,也没有多大的能耐!”
“你认识他?”
范蠡冲她神秘地一笑:“不光我认识他,你也认识他!”
西施连连摇头:“不,我可不认识他,乡间民女,哪有这福气!”
“怎么,你连我也不认识吗?西施姑娘,实不相瞒,在下就是范蠡。”
西施惊得跳了起来,嚷道:“你骗人,我不信。范丞相能做丞相、上大夫,怎会如此年轻?”
范蠡微笑道:“在下怎能骗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呢?信不信由你了。”
西施那对妩媚的大眼睛紧盯着范蠡,终于相信了眼前的现实,忽然双膝跪地,叩首道:“丞相在上,小女子失礼有罪!”
范蠡急忙将她拉了起来,轻轻地拥入自己的怀里,凄然说道:“官场太孤独,太寒冷。西施姑娘,咱们可不能为此而生分啊。”
过了许久,沉浸在梦幻中的西施问道:“范大夫,你可有妻室吗?”
范蠡看看她,说:“大丈夫先立业,后成家。这几年每日要务缠身,虽已不惑之年,还未曾考虑个人之事。”
西施一阵喜悦,她羞怯地说道:“范大夫救了小女子这条命,小女子愿终身陪伴范大夫,请范大夫不要嫌弃。”
“好,等我安顿好了就来接你!”幸福来得太突然,这是上天的恩赐。范蠡哪里还会嫌弃,他把她搂得更紧了。
美人大计
前494年,吴越爆发了夫椒之战,吴王夫差在伍子胥、孙武的策划下,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乞降。吴王夫差不听大夫伍子胥“杀掉勾践,以绝后患”的劝告,却采纳被越王买通的权臣的主张,允许越国投降,把勾践夫妇和越国大夫范蠡囚禁在姑苏虎丘,为夫差养马。勾践君臣含垢忍辱,装得非常恭顺,夫差以为他们已真心臣服,三年后,就把他们放回越国。
勾践安全回到越国后,立志复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逐渐强盛起来,一心要打败吴国,但是,当时越国的军事实力远远不敌吴国。勾践在训练军队、发展农业的同时,对吴王夫差实施了历史上著名的“美人大计”。
勾践指定范蠡具体导演“美人大计”。范蠡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国做人质3年,深知吴王夫差的致命弱点。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特点,范蠡便策划实施了“美人大计”。
范蠡按照越王勾践的要求,在民间寻觅美女。担任这个历史重要任务的美女,不仅要美丽过人,而且要胆量过人、机智过人。经过几个月的千挑万选,一直没能挑选出最佳人选。一日夜晚,范蠡在睡梦中忽然看到了三年前在苎萝村救遇的西施姑娘。第二天,范蠡便赶到苎萝村找到了正在苦苦期盼情郎范蠡的西施。范蠡向西施讲述了夫椒之战和三年来与越王一齐被吴王扣押为人质的情景,二人尽情倾诉了离别思念之情。接着,范蠡又讲述了他和越王商定的“美人大计”,向西施说明了选美的原委,西施被范蠡的那份爱国热情感染了,表示愿意割舍私情担此重任,同时,向范蠡推荐了自己的闺蜜郑旦。
勾践亲自接见她们,并让人教习歌舞、化妆和礼仪,让人为她们讲解历史、时局和权谋。勾践还亲自给西施、郑旦面授机宜。勾践把神圣的政治任务交给她们,交代了三件大事:沉溺夫差于酒色之中,荒其国政;怂恿夫差对外用兵,耗其国力;离间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过了3年,西施和郑旦拿到“公关专业毕业证”,于是范蠡将西施等送往吴国,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有机会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备尝爱的滋味,由于难分难舍,范蠡有意拖延,送亲竟然送了一年多。等他们走到今嘉兴县南一百里的时候,西施生的儿子已经能牙牙学语了。但为了“美人大计”能顺利实施,范蠡不得不把亲骨肉送人抚养。后来,勾践知道了这件事,便派人追杀了范蠡和西施的儿子。
后人在这里建造了一个“语儿亭”,用来纪念西施与范蠡的爱情结晶。这在唐陆广微《吴地记》里有记载,并谓此地“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是西施入吴之前与私生子说话的地方。从感情上来说,范蠡是对不住西施的,范蠡是为事业牺牲了爱情,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充当越国复仇的工具。但为了国家利益,为了自己的爱人,西施愿意作出牺牲。范蠡和她约定,吴国灭亡后,自己定要娶她为妻,白头偕老。
本身好色成性的吴王见了西施和郑旦,自然十分欢喜。伍子胥认为这是“美人大计”,苦心劝谏,夫差却充耳不闻,立刻将西施和郑旦纳入后宫。
西施聪明伶俐,颇具爱国主义情怀,时刻牢记自己来到吴国的政治使命,她用尽浑身解数让吴王宠爱她并听信她的话,夫差果然对她宠幸有加。
吴王夫差命人在灵岩山为她建了馆娃宫,在馆娃宫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吴王井、琴台,还有采香径、锦帆径和打猎用的长洲苑等;还修了响屐廊,就是在地上凿一个大坑,把一口大缸放进坑里,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再铺平。夫差让西施穿着屐在上面走,锤铺有声,所以叫响屐廊。
到了春天,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径、玩花池游玩;到了夏天,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湾避暑,享受自然的“空调”。南湾有十多里长,两面环山,吴王将此处取名为“消暑湾”,并令人在附近凿了一个方圆八丈的白石池子,引来清泉,让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为“香水溪”;秋天,两人一起攀登灵岩山,看灵石,赏秋叶;到冬天下雪的时候,夫差与西施披着狐皮大衣,令十多个嫔妃拉车寻梅,全然不顾嫔妃们汗流浃背,每次都要尽兴后方才返回。如此挖空心思地玩乐,可见吴王夫差此时的心思已不在朝政社稷上了,而在西施身上。
吴王夫差对西施是越来越喜爱,而西施时刻想着怎样让吴王高兴,怎样让吴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让吴王能成无道之君,荒废国事。庆幸的是,她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伯韶。伯韶是吴国的大夫,深得吴王宠信,为人奸诈贪婪。越国利用他的这一弱点,经常给他送些金银珠宝,有时也给他送美女,因而他对越国也是死心塌地,与西施两个一道说越国的好话。
夫差自从得了西施,就一直住在姑苏台,一年四季享乐游玩,已经不理政事。朝中大臣有劝谏的,都被他或训斥,或驱逐,或罢官,于是大家渐渐也就不敢说了。只有老臣伍子胥,见吴王如此无道,就在姑苏台下进谏劝阻,但吴王还是不理。伍子胥觉得吴王如此势必取祸,劝谏又不听,于是称有病不再上朝。在吴王夫差的娇宠下,当年被范蠡的爱情冲昏头脑的西施,才慢慢明白过来,夫差才是更爱自己的人,所以在实施间谍计划的过程中,西施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她感到夫差对她百般疼爱确实出自真心。在与夫差相处的日子里,西施越来越感觉他的好,到完成任务的时候,她发觉自己已真正地爱上了夫差,而战争又让她失去了夫差。
当时,越国在勾践的治理整顿下,国力日益增强,军队也已训练有素。吴王夫差感到威胁,想要征伐越国,被伯韶大夫巧言阻挠。
后来齐国与吴国关系恶化,夫差想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认为,越国才是心腹大患,不宜远征齐国。但伯韶大夫却力主攻打齐国,并保证出师必捷。
一向与伍子胥有矛盾的伯韶大夫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乘机挑拨吴王和伍子胥之间的矛盾。结果吴王将伍子胥赐死,提拔伯大夫为相国,还要给越国增加封地,被勾践谢绝了。正如后人所说:“吴之亡,应由昏君夫差、奸佞伯韶大夫负责。”
姑苏脱险
范蠡,为了国家,牺牲了西施;夫差,为了西施,牺牲了国家。公元前473年,越国在范蠡的组织策划下,发动了吴越柏举之战,一举攻克吴国首都姑苏,吴王夫差自杀身亡。西施深感对不起夫差,投太湖自尽。但西施没有死,她被范蠡拼命地救上了船。
西施躺在船舱内的床上,范蠡端着一碗姜汤,正在喂她。
“少伯,你不该救我,我应该去死!”西施流着泪说。
“西施,我知道,夫差是真心爱你的,你也真心地爱着他,这是一种生死相许的爱。”范蠡痛苦地说道,“我尊重你们这种纯洁无瑕、至死不渝的爱,可是你已经用死为你们的爱殉情了。你再也不要去死了!”范蠡的眼睛潮湿了。
“西施,我知道你这些年很难。可是,你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吗?十五年了,你的影子一直印在我脑子里,为了忠于我的承诺,我至今没有成家,至今未碰过任何一个女人,我在苦熬,在苦等,等着咱们重聚的这一天。”
这些话,像一把烙铁,灼疼了西施的心。她啜泣着说道:“我该怎么办?做一个女人没有爱的权利,没有好好活着的权利,为什么连死的权利也没有?”
范蠡轻轻地摇晃着西施:“西施,夫差爱你,我也爱你。我们都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爱着你。忘记过去吧。”
“少伯,我已经不是从前的西施,你是越国的丞相,我只能给你带来麻烦。”西施喃喃道。
“丞相?”范蠡苦笑着,站起身来,把堆放在一边的头盔、铠甲拿起来,从船舱的窗口扔进了茫茫太湖。
“从现在开始,我只是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庶民百姓。西施,我想通了。你说得对,这些年,我们两人都充当了权力、阴谋、不义之战的祭品和牺牲品,我现在只有你了。西施,跟我走吧,我们远离这个肮脏的尘世,找一块无人知道的净土,安度余年吧!”
范蠡的目光盯着西施,西施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西陶得子
走出太湖,范蠡一片茫然,天地之大,哪里才能安生呢?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太师老子,太师老子的家乡自古就是“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又有美丽的涡河、谷水(今武家河),可进可退,交通便捷,听说附近还有井盐可以开采,在河滩也可以围滩屯池,养殖淡水产品。于是,他们经淮河入涡河,在蒙郡西陶(今涡阳县西阳镇),定居下来,又在濠州(今定远县)买了十眼盐井,化名“鸱夷子皮”,开始了新的生活。
几年后,范蠡已治产获千万,他认真总结了自己经商的经验教训,写成了《陶朱公经商十八则》和理财致富十二戒,在方圆百里广为流传。(www.daowen.com)
十八则内容是: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费用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十二戒内容是: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
勿强辩,勿懒惰,勿固执;
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
勿薄蓄,勿昧时,勿痴贷。
几年后,范蠡开始了第一次远行。他让尹刚、尹强各驾一辆马车,上面装满了井盐,他与他们一起上路,直奔西方的秦国。尹刚、尹强是尹喜的两个儿子,尹喜在文子家见过范蠡,对范蠡的人品才华十分敬仰,临终前托文子将儿子送到范蠡身边,两人在范蠡的精心照料下长大成人,姑苏脱险后,跟随范蠡左右,成了范蠡的得力助手。
在秦国,范蠡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像这样硕大、晶莹、优良的井盐人们没见过,两车盐很快被抢购一空。一位大商家,还与他建立了长期的商贸关系,只要是鸱夷先生的货物,那家货栈都现金交易,钱货两清。
回来时,范蠡又从秦国购买了上等的日用品、铁制农具等,在蒙邑、相邑、谯邑等地销售。
这样一来一往,两车盐居然赚钱数千。范蠡信心大增,又购起了几挂马车,开始了长途贩运。
“鸱夷子皮”的马车,不停地在驶往秦国、晋国和江南各国的驿道上,运去了优质井盐,运回来毛皮、铁器、药材、丝织品和竹制品等特产,又在齐、鲁、宋、卫等国顺利卖掉。范蠡的生意越做越大,财富越聚越多,“鸱夷子皮”的牌子响遍了天下。
从此以后,蒙邑西陶的涡河两岸,范蠡放开手脚,尽情地施展他的经商才华,他把过去治国治军的谋略,全部用在了以商道齐家上。
西陶西八里有一条流入涡河的小河,河水青青,景色怡人,范蠡在小河湾里建起了“朱公庄园”,在两岸建起了六畜养殖场,开设了屠宰、皮毛、酿造、草编等作坊,建起了盐行、丝行、饭庄、客栈等铺面,利用当地优良的土质和传统的工艺,开办了制陶厂。西施又在小河滩上植满了桑树,带领当地民众养蚕、收茧、缫丝……
一日,范蠡看到有农户在种植一种叫无忧草的植物,忽然想起小时候听老师文子说过,当年太师老子曾在无忧园菜地种植给母亲和药治病,自己何不也种一些给西施和药治治她的身子,说不好她能枯木逢春,再度怀孕呢。于是,他让家人也在庄园里种了一些,经常亲自做于西施食用。
他的车队已发展到五十多辆,又置办了几艘货船,都髹上了“陶朱公”三个大字,分水陆两路,开始在神州大地上往来驰骋……
他把涡河南岸流经庄园的这条小河,重新砌石整修,围堰筑堤,放养了鱼苗,开始摸索着进行淡水养鱼……
他以从容不迫的气度、超常的商业眼光、不同凡响的胆略和当机立断的作风,多业并举,全面创业。
三年之后他果然成了西陶的巨富。
更为可喜的是,他们的奋斗也带来了这一方的繁荣。昔日举目荒凉、人烟稀少的蒙邑西陶(今涡阳县西阳镇),开始变成了一个车马熙攘、人头攒动的闹市。
来自齐、鲁、卫、宋等各地的小商小贩、手工业者和各种匠人、艺人都纷纷来到这里,或设摊立铺,或沿街叫卖,有的干脆在这里安家落户。
肉铺、饭庄、野味店、杂货铺、绸布庄等,一个挨一个。还有鱼市、牲口市和“雇工”市,更是人声喧嚷,热闹非常。
不知是上天的眷顾还是常食无忧草的滋养,在范蠡近古稀年之际,西施真的怀孕生子,给范蠡添了大喜,范蠡老来得子,如获至宝,他把经营上的事都交于家人,自己做了全职丈夫,潜心照料西施和抚养儿子。
由于这里因范蠡在此经商而繁荣,当地人就把这个地方叫“范蠡村”;因西施在小河里浣纱、在河边种桑养蚕,人们就把这条小河叫“西子河”,一直沿用至今。
范蠡西施泛舟西子河
吴地重游
七十岁的生日刚过了几天,范蠡便偕西施踏上了去往江南的旅程。
在越王勾践当权的年月里,他们不敢去,也不能去,唯恐招来杀身之祸或徒惹麻烦。现在勾践已经不在人世了,越国由他的儿子当权。他们也渐趋暮年晚景,来日无多,该是旧地重游的时候了。
十数日后,马车来到了久违了的姑苏。姑苏仍然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到处人流如鲫,喧声如沸,车马、舟楫来往穿梭。吴王宫仍然倔强而又高傲地挺立在那里,睥睨着这个忙忙碌碌的世界。
然而,对他们来说,这里已经物是人非了,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
马车开始向姑苏山上驰去。在半山腰,他们找到了夫差的墓,一堆很高很高的土冢。上面长满了青草,开满了野花,红的、黄的、白的……墓前栽植了两株山松,已经长得粗可合抱,树冠如伞,蓊郁婆娑。是吴国的百姓筑高了他的墓,为他栽上了树,他们没有忘记他。
范蠡挽扶着西施来到了墓前,西施慢慢双膝跪下,燃起了三炷香,点燃了黄纸。香烟在缭绕,火光在闪烁,纸灰在飘舞,西施深深地磕下头去。范蠡被强烈地震撼了。二十多年过去了,她对夫差仍是这样一往情深。这才是爱,融化进血液里和生命中的爱。
他急忙采集了一束野花,恭恭敬敬地放在夫差的墓前,然后肃立哀悼。夫差毕竟是英雄,他应该受到英雄的尊敬。
他们的马车驰往越国的都城会稽。他们意外地发现,这时居然矗立着一尊范蠡的雕像。这是在勾践死后,人们自发地为他树立的。两人看着这尊雕像,不禁相视而笑。范蠡的名字,已经从这个世界上消逝了快三十年了,但老百姓并没有忘记他,他仍然活在人们心中。
他们只在会稽城象征性地转了转,未作过多的逗留,这里已经没有了他们留恋的人和事。文种死了,计倪走了,那些老将军也大都纷纷谢世。就连同范蠡一起在吴国为奴三年的越后刘氏,归国不久,也在更加冷落和寂寞中于后宫投缳而亡。
马车离开了会稽,径直来到了西施的故乡苎萝村。他们找到了当年那块碾盘大的浣纱石。这里是他们最初定情的地方,也是他们这坎坷离奇的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里程的起点。
终于,在傍晚的时候,他们的马车再次起动,向着虽是红日沉落,却愈加辉煌瑰丽的西方,向着那座美丽的范蠡村和西子河畔驰去。那里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也是他们的最后归宿……
范蠡堌堆
在今天的安徽省涡阳县西阳镇镇西4公里处,有一个硕大的土丘,土丘四周西子河环绕,当地人叫它范蠡堌堆,又叫峨眉山。这是一座历时2 400余年的古墓葬,这个墓葬在1981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中,被确认是范蠡冢。
《安徽通志》说:越大夫范蠡墓在涡阳东南范蠡村。
《蒙城县志》说:范蠡墓在县西五十里,湖水环绕,墓浮其中,高若土山,行者皆瞻望凭吊焉。
《涡阳县志》说:范蠡冢,清时曾奉防护。……今冢在西阳集西八里,土丘隆起,古柏挹翠,黄流襄陵,曾无崩坏。有乾隆时蒙城知县淡若水题碑道左曰:“范蠡冢。旧有范子祀。”(此碑今尚在)
明朝官修的地理总志《大明一统志》说:范蠡冢,在蒙城县西六十里。蠡仕越,既灭吴,遂乘舟入湖海而去。卒,葬于此。
晋朝葛洪《奕记》说:幼披山桑人物图,考见有所谓范蠡冢者,土人谓冢为堌堆,故亦曰范蠡堌堆,又号为峨眉山,祀有女郎神,其乡人方议厘正之。
范蠡冢位于涡阳县西阳镇。《安徽通志》说:越大夫范蠡墓在涡阳东南范蠡村。《蒙城县志》说:范蠡墓在县西五十里,湖水环绕,墓浮其中。
这一座高大的范蠡墓,在S307公路南百米处耸立着,松柏殆尽,庙宇全毁,河水潺潺,水草青青,唯堌堆尚存,只是一座硕大的土丘,从土丘边随处可见的春秋时期的古陶片、碎瓦片可以得出,两千多年来,在历史上确曾有过它的辉煌。当地的人,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确指这里是范蠡冢,是范蠡与西施合葬的地方。
司马迁说陶“据天下之中”,应该是个水、陆皆能四通诸侯各国的地方。对于今安徽涡阳来说,历史上的东、西、北方,都是古代中原地区,南方正是刚刚壮大起来的吴、楚、越地。它固有的陆路交通和美丽而宽阔的涡水,都符合“据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涡水西北通黄河,东南通淮河达长江,直到三国时代,还是曹操操练水军的地方。
《战国策·秦三》中载:“封君于河南,达途于中国,南与陶为邻,世世无患。”这段话点明了魏冉封陶的地理位置:以秦岭淮河为界,河南在淮,河之北当属北方。河南之南,“南与陶为邻”,这个“陶”正合于宋国蒙郡西陶(今涡阳县西阳镇)范蠡墓所在的历史地理范围。
《越绝书》在交代范蠡的结局时说他“老身西陶”,也是一个佐证。西陶正是今安徽省涡阳县西阳镇。
陶朱公范蠡的墓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被开挖,有巨大的墓门。后被文物部门禁止,重新回填。因此估计他的墓葬依然保存完好。
遥想当年,峨眉山下的范蠡村,豪宅比邻,会馆林立,车水马龙,拥堵的西子河码头,桅帆成网,舟楫如梭,桨声灯影;热闹的商市坊间,人声鼎沸,买卖兴隆,昼夜无分。好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
蜿蜒曲折的西子河亘古不息地流淌着,沧桑的历史岁月似乎也随之转过了一个又一个弯。不知是从哪一天起,西子河沉寂了,静默了,昔日的繁华容颜也变得愈来愈模糊。
而今,涉足在西子河岸边,只是偶尔可见一两只网箱孤零零地漂浮在水面上,昔日大片大片的养鱼围堰已荡然无存。当年沿河砌起的码头上虽然杂草丛生,却仿佛还留下一抹古河埠远去的背影。回望着这一切,既影影绰绰,又清清楚楚,既虚虚渺渺,又实实在在,竟使人分不清是真是幻,辨不明今昔往昔。
然而,千百年来,就是这样一条湍流不息的西子河,见证了范蠡西施风雨变幻的沧桑岁月,承载了历史难以计数的兴废往事。西子河之水,就如同血液一样,流淌在涡阳人的血液里。
当商脉在血液里融化,当商业成为一种文化,得天时地利人和的涡阳,自古就商贸繁荣,当然不足为奇。
我们深信,只要西子河东流不复返,涡阳重新燃起“商之都城”的激情与梦想就会来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