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道教”,就要先说“道家”。“道家”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为司马迁之父司马谈首创,是“百家争鸣”中对学术流派第一次完整的表述。两千多年来,人们往往把“道家”和“道教”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并非一回事。“道家”是先秦的思想流派,而“道教”是两汉形成的民间宗教。“道家”主要从事学术与思想文化活动,追求的是对“道”的把握与运用;而“道教”主要从事的是宗教活动,追求的是修炼与长生不老。“道家”分为“老庄”“黄老”和杨朱三大流派,而“道教”主要分为“正一教”和“全真教”两大流派。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此称较早见于《魏书·释老志》,而“老君”之称则较早见于《后汉书·孔融传》。所谓“太”,即太之至极而无可形容者也。“太上”,谓至高无上也,以示对老子的尊崇。
老子本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怎么和道教联系起来,并成了道教的教主和尊神呢?这要从道教创立之初讲起。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为抬高道教的身价,便选择了“古之博大真人”老子作道门祖师。首先,老子名气大,连孔子都要向他问礼。其次,老子辈分长,与佛祖释迦牟尼同代,在论资排辈上,决不会低于佛祖。再次,张道陵是汉初大功臣张良的后代,而老子与张良既是同乡又是师承,沾亲带故,名正言顺。第四,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和养生之道,这种道家宗旨和理论,符合道教主生,希望人们活得轻松自在、健康长寿的需要。第五,老子《道德经》中的许多思想,尤其是有关“道”的观念,与宗教思想十分接近,道徒们利用和解释起来十分得心应手。如此等等,道教选中了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经过道教的加工,老子的血肉之躯不复存在,开始由“人”变成“神”了。比如老子的诞生就被说得“玄而又玄”。《云笈七籖》卷一百二《混元皇帝圣记》说:“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中,元气之祖也。”经过数个八十一万亿八十一万岁,“三气混沌凝结,变化五色玄黄大如弹丸,入玄妙(玉女)口中,玄妙因吞之。八十一年乃从左肋而生,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老子成“神”后,其形象也变了,《抱朴子》载:“身长九尺,黄皮肤,高鼻梁,尖长如鸟嘴,眉长五寸,耳垂齐肩,额有三纹,足纹八卦,着五色云衣,居金楼玉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环从四周,出行时以神兽为先导,雷声隆隆,电光闪闪。”俨然为最高神之形象。
老子诞生时的情景,也被神仙家们描绘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有一天,玉女梦见天开数丈,一群真人捧日而出,旁边玄云缭绕。玉女醒后,起身来到谷水李子园中。此时正值旭日东升,玉女钻在李树旁,手攀树枝,对日凝视良久。只见日精渐渐变小,从天而下,化作流星,如五彩色珠飞到口边,玉女连忙捧住,随之吞入口中。忽然从左肋下诞生一小儿。这孩子一生下来就走了九步,步落之处,莲花绽起。他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我当开扬无上道法,普度一切动植众生。”玉女将他扶坐到李树下,他又指着树说:“这树的名字就是我的姓。”在神仙家们丰富想象力的笔下,老子从此由“老”姓改为“李”姓,并得到道教信众的一致确认,老子也就从此姓李、名耳、字伯阳了。这时,阳景重耀,瑞霭阴庭,万鹤翔空,九天称庆。玉女看去,只见他鹤发龙颜,顶有日光,身滋白血,面凝金色,耳有三漏门,美眉广颊。玉女带他到池中洗澡,忽见九条龙飞驾而来,吸水为他喷浴。志载“万鹤翔空,九龙吐水,以浴圣姿,龙出之处,因成九井”。老子生下九天,身体便有九变。玉女生下老子不久,其父灵飞得道成仙,玉女也要重返天位,便对老子说:“我要走了,会有太乙元君教你炼丹之术。”说毕,已有千车万马,五帝上真,拥抬着八景玉舆迎玉女升天。(www.daowen.com)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在天静宫为道祖敬香
为进一步提高道教的地位和影响,西晋惠帝时道士王浮撰写了《老子化胡经》,说老子西出函关,渡流沙,入天竺,化为佛陀,教化胡人,创立佛教。宣扬佛教创立者是中国古代的大圣人老子,而不是释迦牟尼。
老子在道教中的神圣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道教创立之初,老子被视为无世不存的尊神,称太上老君。到南朝齐、梁时,在道教的神谱——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中,老子由第一尊神下降到第四位。在唐代,老子又威风了二三百年,成为三清尊神中的道德天尊,与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共为道教中的最高神仙。宋代以后,老子虽风光依旧,却渐显下世光景。到了明清时期,竟被降至玉皇大帝的臣子,整日在兜率宫炼丹。老子地位的大起大落,反映出中国人造神敬神的世俗眼光和功利主义。
有关老子的生平,历来就有不同看法,种种说法、传说甚多,其笔墨官司已持续了千年有余,绝非这里短短几句文字就能交代清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