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媒介批评学:揭示媒介功能

媒介批评学:揭示媒介功能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20世纪50年代,一般系统论就正式形成了。在一般系统论中,结构与功能观念更加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实质上已逐渐被提到哲学的高度,成为一对新的哲学范畴。报道新闻自然是新闻媒体的主业,若媒体报道新闻信息量不足,或报道的不是新闻而是政治喧嚣,甚或是各种直接、变相的广告,人们必将会对媒体新闻功能释放不足或性能异变进行批评。随着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弱化招致了更多的批评。

媒介批评学:揭示媒介功能

功能,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功能是与结构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结构与功能这对概念很早就被人们广泛地使用,在系统科学中尤其如此。人们对系统的研究可以说从古代就开始了。至于近代的系统研究,有人认为是由泰罗在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开其端倪,但一般公认,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20世纪20年代初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不过当时他称之为“机体生物学”,有时也称“机体系统理论”。这是生物学中的有机论概念,强调生命现象是不能用机械论的观点来揭示其规律,而只能把它看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考察。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从生物学、心理学到哲学领域不约而同地兴起了一股有机主义的思潮。在理论生物学中称为生物机体论。这种理论观点和方法反映到哲学上往往称为有机主义。20世纪40年代,这一思潮更受到其他领域里学者们的赞许。到了20世纪50年代,一般系统论就正式形成了。在一般系统论中,结构与功能观念更加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实质上已逐渐被提到哲学的高度,成为一对新的哲学范畴。客观现实的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有自己的结构,一切事物和过程在其各个部分、因素之间都存在一定相对固定的关系。结构是在某个系统范围内元素联系的内部形式,结构不能完全归结为构造,它包含着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活动,含有信息往来。结构不仅反映了事物的空间特性,也反映了事物的时间特性。系统的各要素通过结构才组织为一个整体系统,结构愈合理,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愈协调,系统在总体上才能达到最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结构是从系统内部描述系统的整体性质,而功能却是从系统的外部描述系统的整体性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辩证的统一关系,二者不可分割,功能是一定结构的功能,结构必定表现为某种功能,但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般来说,结构不同,功能就不同,但是结构相同,有时功能可能不同。这种情况和外部条件有关。还有的时候,事物结构不同,功能却有可能类似。

新闻事业是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新闻传播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自然有其较为稳定的结构和功能。虽然人们对新闻传播有哪些功能还有不尽相同的认识,但一般来说,新闻传播主要有以下四种社会功能。

一、报道新闻。这是新闻传播的第一位功能或首要功能。人们接触媒介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任何一种新闻媒介,如果不提供人们需要的信息,或者没有足够的信息量,充塞着老话、套话、空话、大话,那就不可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从这一角度看,新闻媒体依靠报道新闻、传播信息而获得自身的存在。

二、舆论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是腐败的权力,这是政治学上的铁律。社会监督形式各种各样,源自新闻媒介通过报道、评论的方式所实行的舆论监督,则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监督形式。新闻媒体将公务人员的言行举止暴露在阳光之下,对他们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威慑力,使他们遵纪守法,恪尽职守。

三、传授知识。知识各种各样。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它包括对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新闻媒介不是教科书,但它时时都在向人们报告世界的变动,比如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创造,社会科学的新探索、新观点等,使人们不断了解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视野。

四、提供娱乐。新闻媒介还传播许多奇闻异事、各地风土人情、文娱节目等充满趣味性的内容,让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得到高尚情趣的享受,培养提高人民的艺术欣赏兴趣和审美水平,满足人们正当的好奇心理的追求。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以及综艺节目、广播电台播放的音乐、报纸的文学文艺副刊等,都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

上述是一般新闻媒体都应具备的社会功能。所以,人们对新闻媒体常常也都会抱有这样的功能期待。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并不是每一种新闻媒体都很好地发挥这些功能。当新闻媒体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没有满足人们的社会期待,或者与人们的社会期待之间存在巨大落差的时候,人们就会发出批评的声音。

报道新闻自然是新闻媒体的主业,若媒体报道新闻信息量不足,或报道的不是新闻而是政治喧嚣,甚或是各种直接、变相的广告,人们必将会对媒体新闻功能释放不足或性能异变进行批评。2003年,《报刊之友》发表《一个值得深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闻信息量不足与传媒性能的异变趋势》一文透露读者调查的情况时说,我们的主流视听大众对新闻传媒有意见了,特别对新近发展起来的一些生活类、都市类、市场信息类传媒意见较大。认为新闻信息太少、没用处的杂七杂八的信息太多了。说打开电视、报纸,总是开会、打球、整版整版的明星轶事、打打杀杀的犯罪故事,满目不是“拳头”就是“枕头”,而真正的新闻太少了。受众对此“批评多,赞扬少”。[14]针对来自受众的这种批评,该文作者特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对某一家报纸进行了重点剖析。通过对该报半年间有关版面进行统计,发现半年中该报新闻信息量版面占有率最高的为35%,最低的仅为18.8%,整体呈下降趋势。而非新闻信息量版面占有率由60%左右,上升至65%(如将正宗广告所占版块计算在内,则最高可达75%以上)。这些数据表明这家报纸新闻信息量已失去主体、主导地位,这样的报纸称新闻传媒已名不副实。作者通过考察后指出,造成这家报纸新闻性能发生异变的根本原因是办报人,特别是报社领导班子理念不明确所致。报社领导对新闻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模糊不清,认识偏颇。缺乏具体理念的指导,左顾右盼,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没有一个明确的办报思路和方向。作者最后的结论是:“理论上的无知,导致实践上的无能。要办好新闻传媒,提高从业人员的新闻理论素养,应当是重中之重。”这样的分析和批评建立在对新闻媒体功能认识的基础上,理论色彩鲜明,自然能够产生专业批评的话语优势。

随着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弱化招致了更多的批评。新闻监督是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舆论监督是现代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腐败行为具有隐蔽性,是在黑暗中进行的肮脏交易,所以,担心腐败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之成为千夫所指的丑闻,一直是腐败分子的心病,也是新闻媒体发挥政治功能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中国,新闻舆论监督还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其主要监督方式有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因为舆论监督的实现需要两个环节:一是提供足够的舆论信息,即可以形成舆论的事实和情况,使人们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社会生活有充分的了解;二是在拥有信息的情况下,对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及有关人进行理性的、坦率的评论。在信息日益丰富的情况下,舆论批评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们通过对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论辩、辩驳乃至争论,即众多个体意见的充分互动,最终达到某种为一般人普遍赞同、且能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的一致性意见,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有着明确的政策和法律依据。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专门作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其中规定:“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15]1987年,中共十三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舆论监督” 概念,党不仅将舆论监督作为社会主义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而且中央领导也多次对新闻舆论监督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然而,据统计,近几年来,中国因舆论监督引发的新闻官司已经超过1000起,新闻界的败诉率却高达30%以上,屡屡败诉,即使胜诉,也使自身精疲力竭。这种现象说明新闻媒体在履行舆论监督责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相当强大的阻碍因素。显然,分析新闻舆论监督的困境及原因,排除社会阻碍,使新闻媒体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是时代赋予当下我国媒介批评的重要职能与神圣使命。

【注释】

[1]杨鹏:《上海青年的媒介接触动机——“当代传媒与青年”抽样调查报告》,《新闻记者》,2001年第1期。

[2]杨保军:《新闻真实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3]转引自: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5页。(www.daowen.com)

[4]蒋亚平、官健文、林荣强:《新闻失实论》,中国新闻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

[5]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6]梁启超:《报界应尽指导社会的天职》,《东方杂志》第14卷第3号,1917年3月15日。

[7]梁启超:《报界应尽指导社会的天职》,《东方杂志》第14卷第3号,1917年3月15日。

[8]王璋:《为今日报界进一言》(自日本来稿),《东方杂志》第16卷第5号,1919年5月。

[9]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转发〈全国新闻真实性问题座谈会纪要〉的通知》,《真实——新闻的生命》,中国新闻出版社,1986年版。

[10]转引自:蒋亚平、官健文、林荣强:《新闻失实论》(上),中国新闻出版社,1986年版,第3页。

[11]胡乔木:《人人都要学会写新闻》,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9月27日。

[12]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6-26/4970139.shtml.

[13]杨保军:《新闻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2页。

[14]鲁川:《一个值得深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闻信息量不足与传媒性能的异变趋势》,《报刊之友》,2003年第1期。

[15]《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