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客观性又称客观主义、客观报道理论,是西方新闻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新闻学中的客观主义理论首先在美国产生、发展,进而影响到西方各国的新闻界。尽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人们对客观主义理论在认识上还有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迄今为止新闻客观主义仍是西方新闻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基本理论。客观主义理论通常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在这个层面上,人们往往将客观性作为新闻业一个光荣的奋斗目标和纯正的道德理想。二是指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基本操作方法。在这个层面上,客观报道强调新闻是记者对事实的客观叙述,记者只是把已经发生的事实记录下来,告诉人们在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行为主体是谁;报道中引用别人的话须注明出处,记者不应在新闻中掺加自己的意见,不应作个人评论;新闻与评论必须严格区分开来,新闻即新闻,评论即评论,评论只应出现在社论或署名评论中。客观报道这两个层面的含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说新闻自由理论为西方的媒介组织独立提供了政治基础,那么,客观主义理论就是西方新闻专业化的一个标志。也就是说,客观性是新闻媒介成长为一个专业组织的意识形态。正是由于形成这样的理念和专业形态,新闻业确立了自己的生产和操作规范;也正是在这样的组织意识形态笼罩下,媒介与其他社会组织互动,从而构成了一种双向的结构依赖关系。
客观性的建立是新闻专业化的一个标志和结果。新闻学和其他很多专业一样,最初并不是一个专业而只是一个职业。从职业转变为专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主义的出现是新闻从职业变成专业的哲学基础。理性主义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在新闻业的发展过程中,客观性原则的提出,使新闻学同其他社会学科一样获得了理性质素,从而促进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进程。简单地说,新闻客观性概念的提出,有力地提升了新闻的专业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础。尽管人们对新闻客观性的内涵目前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基本共识是承认新闻客观性的存在并认同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的客观性,否认了新闻的客观性,也就否定了新闻本身。但是,新闻的客观性只能在一定的意义上存在,因为新闻活动是人类的一种认识和反映活动,任何新闻都必须进入人的认识领域之后才可能产生,主观之外,即使事物仍在进行和演变,在被感知之前都不可能成为新闻。在新闻传播中,主观倾向性无法绝对避免。也就是说,新闻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辩证统一。
客观报道理论虽然发源于西方,但我们认为,新闻的客观性,是由新闻的本源,即新闻事实的客观性所决定。客观性是新闻的基础,新闻失去了客观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和价值。否定新闻传播的客观性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但是,新闻的客观性应是指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以忠实的态度,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报道,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存在,努力摒弃传播者主观色彩的介入和干扰,自觉避免对客观事物片面偏袒的叙述。我们既不能只强调新闻的客观性而否认新闻的倾向性,犯客观主义的毛病;同样,也不应该只强调新闻的倾向性而否认新闻的客观性,犯主观主义的毛病。在新闻活动中,倾向性无法完全避免,但倾向性的流露,应该以对真实性的逼近和客观性原则的遵守为前提。如果传播者不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盲目、武断地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对新闻进行歪曲以造成所谓的倾向性,那只能是水平低劣的宣传,而不具有新闻的品质。
客观性在新闻传播中之所以如此重要,还在于作为新闻报道操作层面的客观性表达方式是一种高明的传播技术。新闻的倾向性隐含在事实的叙述之中,这种自然而然的流露通常表现在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报道角度、报道形式、传播时机的精心选择和把握之中。这种倾向性不会引起受众心理上的反感。1946年9月27日,胡乔木同志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人人都要学会写新闻》一文中,曾对新闻报道要“客观”有过精辟的阐述:
学写新闻还叫我们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资产阶级的新闻记者们从来不说我以为如何如何,我以为应该如何如何,他们是用他们的描写方法、排列方法、甚至特殊的(表面上却不一定是激烈的)章法、句法和字法来作战的。他们的狡猾,就是当他们偏袒一方面,攻击另一方面的时候,他们的面貌却是又‘公正’ 又‘冷静’。我们不要装假,因为我们所要宣传的只是真实的事实,但是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加没有在叙述中画蛇添足的必要了。[11]
换言之,如果新闻报道显示出强烈的主观倾向性,不仅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反而会引起受众的心理逆反。所以,无论是从新闻专业性形象的建构角度,还是从传播效果的有效达成角度,客观性都是衡量新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报道要客观,成为人们对新闻传播一个基本的品质要求。
2013年6月初,有媒体曾以鄂尔多斯前五个月财政总收入同比降低15.8%,公共财政收入同比降低10.5%撰文得出结论,该市财政收入为负增长,增速在内蒙古垫底、公务员工资缓发。报道发表之后,一时引发了各界争议,特别是鄂尔多斯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就批评该新闻有丑化该市的倾向,“报道并不客观”。
鄂尔多斯回应公务员工资缓发等报道:报道不客观
中新网鄂尔多斯6月26日电 (李爱平)26日,鄂尔多斯人民政府就某媒体报道该市1——5月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增速在内蒙古全区垫底及公务员工资缓发事件称,报道并不客观。
当日,鄂尔多斯市政府在回应此事件时称1——5月份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确为事实,但应看到1—5月份该市的整体经济形势,仍实现稳中有进、进中有优。(www.daowen.com)
鄂尔多斯官方在回应此事件时撰文从“稳”、“进”、“优” 三方面给予阐述。
——“稳”主要体现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9.65亿元,同比增长10.9%。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平稳,实现增加值726.3亿元,增长13.6%,高于全区2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176亿度,增长14.2%,高于全国9.3个百分点、全区6.3个百分点。
——“进”主要体现在投资态势良好,1-5月份,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4.2亿元,同比增长18.1%,比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强劲增长,工业累计完成投资585.9亿元,占全市总投资额的72%,同比增长32.6%。其中,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44.4亿元,占全市完成投资的79.1%,同比增长27.2%。
——“优”主要体现在投资结构优化,重点投向化工、电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氧化铝等新兴产业,非煤产业完成投资占工业总投资90%以上。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5月份,全市168项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开复工125项,开复工率74.4%。安全生产继续保持平稳态势。1-5月份,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776起、死亡152人,同比分别下降17.45%和8.43%。自2008年以来,避免了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对于增速垫底,记者从鄂尔多斯财政局获悉,由于今年1——5月份,全区在增速方面并未进行排名,因此并不存在排名垫底的说法,对于媒体所说的垫底,官方认为缺少根据。
至于,公务员工资出现缓发情况,鄂尔多斯财政局一名工作人员称,近年来鄂尔多斯一直实行的是同城一体化发放工资,具体日期均为每月固定日期发放,不存在缓发的情况。记者对当地多名公务员征询此事时,也认同这一说法。
鄂尔多斯宣传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媒体此前报道的公务员缓发工资情况并不客观也有失公允,有丑化鄂尔多斯的倾向。在他看来,尽管该市在中国整体经济遇寒时出现了下行,但还不至于如媒体披露的严重。[12]
这是一篇以“新闻”方式对相关报道不“客观”的批评。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针对性强,借助新闻发布的方式,不仅对事情真相起到了快速而巧妙的澄清作用,而且对相关新闻报道“并不客观”的批评,也因“新闻”语体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