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是媒介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元素,但中国早期报纸的广告设计不具有艺术含量。徐宝璜从提高报纸广告传播效果的角度提出了广告艺术化的观点,“广告今日已成为专门之技术,故报馆宜延聘对于广告学有研究者以担任之。绘画宜精美滑稽,始引人入胜;说明宜简练明瞭,使阅者易晓;配置宜巧妙,便于刺目。如登广告者之说明与绘图,而俱不美,报馆宜要求有予增改之权,如此不特予广告直接利益,而报亦增色匪浅也。”[19]广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广告传播的艺术化对报纸整体艺术水准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助益。只有那些“措辞既巧妙动人,配置复优美夺目”[20]者,方能使广告传播达到预期的效果。
邵飘萍也很关心报纸的“艺术”含量问题,但作为一个有报业经营实践经验的报人,他对这一问题的考察则要全面、系统得多,他认为报纸的每一部分都有“艺术”性问题,即都可以在审美的层次上着眼:“盖欲新闻纸之完美无缺,非仅读书能文者所可胜任而愉快,其中实含多量艺术的要素,亦新闻事业之一特质也。”[21]他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新闻事业的艺术性将会逐渐得到显现和受到重视。在邵飘萍的观念中,所谓艺术的要素者,不仅指有趣味之记事,或研究文艺之小说、诗歌及写真图画等等而已。“凡制作原稿、选择材料、大小标题、排印地位以至一新闻社中各部之联络、工场之设备,皆不离乎艺术的性质。”他以官报和普通新闻纸进行对比来说明:“官报之内容,非无新闻之原料,而其制作之方法,陈陈相因,满纸腐气,使人未阅毕而昏昏欲睡,既莫辨其何项为可注意,更无丝毫引人兴味之处。同一文字与纸墨机器,何以官报之可厌如此?无他,缺乏艺术的要素故尔。”[22]如新闻作品的结构形式和版面安排等,就充满了美学因素,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某一段叙述在前,某一段配置在后?叙述某种重大秘密问题,应透露达于如何之程度?某类事应用某类之文词?如文言白话,庄重诙谐,莫不各有所适,如何可以引人入胜,使读者披阅不倦,印入脑筋而不能忘?仅此原稿未入新闻社以前之第一步,试问已运用多少艺术的要素?至于编辑部对于原稿之修饰,第一事如大小标题之适否,即立见艺术之竞争,盖同是一项新闻,而各社之标题不一,大足以影响新闻之价值。此外,如斟酌纸面字数行数之多寡,长短形式,地位先后,莫不需要艺术的趣味,使读者披阅新闻纸时,觉得事事跳跃于纸上。而上之所述,犹不过其一端耳。[23]
新闻传播的每一个环节,确实都可以按照美的规律来审视和实践。张竞生在20世纪20年代更明确提出了建构“美的新闻纸”的命题:
夫新闻纸所载社会纪事,与政治军事等,全在主笔有史才,把他做成有系统起来,而又加以艺术的妙笔,使社会枯燥的事情,一变而为极兴趣的材料。例如军事至悲惨也,但遇司马迁则楚汉之争,鸿门之会,叙起来又是何等生动。今日新闻界常把至有趣的事情,用了一种极枯燥的“电报式”写出来,仅使人觉得无味。例如死囚(常有极重要的人物在内)的纪载,仅会抄官厅一纸通告了事。其在外国则将死囚在监生活及往刑场时状态与其心理,详详细细登载出来,使人觉得津津有味。因为“极刑”乃人生至重大的事而为社会之变态者,人人皆有注意之必要与喜看之趋向。你看到如今尚脍炙人口者,为金圣叹临刑时的“花生米和豆腐干合食有火腿味”的滑稽与张巡的“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的壮语。今则被刑者虽有雄壮慷慨的表示,因无社会为之记,则亦等于腐鼠烂猫而已,可不哀哉![24]
在张竞生看来,“美的新闻纸”不仅仅是对报纸版面的形式要求,而且还是对新闻写作能否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表现手段要求。每一条新闻都能写得感人,读之使人觉得津津有味,在版面编排上又得法合体,如此,才会诞生一张具有审美质感的新闻纸。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美感的产生及美学的细分发展,社会的商品美学意识逐渐强化起来。在社会商品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广告的形式日益丰富,从口头叫卖、实物陈列、旗帜幌子、店面招牌到文字说明、音响配乐、图像、橱窗布置、霓虹灯、彩楼、大型招贴、气球、路演再到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路牌、电影、互联网等等,美学因素在广告的设计中不断得到突出和强化。人们对广告功能的理解逐渐超越信息传达的基本层面,从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培养高尚情操、丰富审美情感、美化人们心灵和精神世界等方面去认识和审视广告,对广告作出审美性的评价。即便从商品的推销角度看,符合美学化的广告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应该实事求是,真实可信,而且更应该有艺术性,即有美学的价值,有优美的形式表达,有吸引人的外观,给人以美感。现代广告已经开始从一般化、平庸、乏味、令人生厌的生存状况转向有优美艺术性、有独特创造性、有耐人寻味的审美价值的道路上。(www.daowen.com)
对恶俗广告的揭露和批评,是从反面对广告艺术和美学价值的推崇。“恶俗广告”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专业性的术语。所谓恶俗广告指在所传播的信息中含有庸俗、粗劣的内容或表现方式、传播方式,这些都有违社会普遍的道德观念,让受众强烈反感。恶俗广告在信息上充分表现出煽情、夸大、轰动、挑逗、荒诞以及诱惑等手法,在心理上乃至生理上促使受众产生好奇、猎奇、兴奋和幻想等诱导行为,以此来达到产品或主体的宣传和推广。新华网山东频道2003年曾推出“十大恶俗广告”,就是利用“评选”的手法,对一些具有不良倾向的广告进行“定性”评价,从而达到激浊扬清的批评作用。如“劲浪牌”口香糖的广告在十大恶俗广告中“荣登”第4名。作者对该广告进行了如下点评:
先是一位表情慵懒、衣着性感的外国美女依偎在床上,挑逗地对着观众说:“我觉得还不够耶!”然后,一位英俊的外国男士一边发动着摩托车一边说:“我希望我能更有力!” 紧接着,在一间酒吧里,一位娇滴滴的女子温情脉脉地看着身边一男士说:“更有劲,我会更喜欢!”最后,“劲浪” 牌口香糖突然现身,画外音高喊着——让你感觉就像一浪接一浪!
性感美女、床、猛男、一浪接一浪,一切的一切不由得不让人浮想联翩。策划者当然知道他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也知道如何让人一下记住这个性感十足的口香糖名字。与此类似的是一则曾经出现在北京地铁里的“恒基千百千商城” 的开业广告,画面中一名性感女模特,胸前纽扣崩开,露出了性感的胸部的一部分,旁边配以“开了”的广告语。
“性暗示”广告的高明在于它能够巧妙调动起你的荷尔蒙,并让你深刻地记住它;它的拙劣在于它始终在刻意迎合某些低级趣味,并且,除了以“性”为诱饵之外,它似乎再无其他伎俩可施。[25]
这种评析借鉴了意识形态分析的某些手法,对广告画面背后隐藏着的意义进行了挖掘,暴露出广告设计者的隐秘意图。评点颇为到位中肯,令人信服。
对经典广告在艺术设计方面的欣赏也是媒介批评的一种方式,毕竟好与坏、优与劣、美与丑、雅与俗等,都是美学中对立统一的审美范畴,而且这种批评常常会因广告文本的经典性而被带入专业性的教学活动之中,其对广告艺术性的精到点评会因此而得到传承,为更多的莘莘学子所接受,成为一种得到普遍认可的社会理念。教室是一种有着特殊意义的媒介批评空间。在媒介批评研究领域,人们往往忽视教学在媒介批评中所起的作用。其实,现代课堂也是一个“公共空间”,其中的信息流动和传播不仅会对社会观念的产生某种冲击、聚合的作用,而且还会因为其专业性、学术性,使这种批评具有更多的话语知识优势,使广告的美学因素获得“经典化”的机会和可能。在这一方面,时下众多的“广告设计美学”、“经典广告设计”、“优秀广告设计欣赏”等集案例与点评于一体的教材,可谓厥功甚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