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六逸曾经痛斥新闻界中的某些败类污染了新闻记者的形象:“所以办报的人常是无聊的政客,报纸的企业是政客官僚们刮地皮余剩下来的残肴。于是新闻记者有‘老枪’,有‘敲竹杠’的流氓,有公然索诈津贴的,有专门叨扰商家酒食的,有奔走权门以图一官半职的,种种丑态,罄笔难书。”[41]北京一位记者闲时去找朋友,往往听到非常难受的话,就是人们问他:“阁下有敲没有?”仿佛新闻记者额上都挂有“敲竹杠” 三个字徽章似的。他初听这话的时候,非常愤怒,还责备友人无礼,后来终于明白,这都是一部分同业抬举的结果:在一般人看来,以为新闻记者都是一丘之貉,所以举以问之,又何能错怪到朋友身上?
北京为万恶之区,聚集了无量数的坏蛋,所以有这们多敲竹杠的报纸。天下断没有不作恶而怕人攻击的,先有那贪赃枉法的官吏,干了许多不可告人的罪恶,然后才有竹杠可敲,北京报界所以糟到这步田地!然而有一种敲竹杠的报纸,专替被敲的持个消极态度,为之掩蔽罪恶,其在社会上,还没有大害。最可恶的,就是不顾羞耻,悍然敢替那穷凶极恶天下共弃的人辩护。但是他虽然替人辩护,并不是始终一致,今天津贴到手则辩护,明天钱尽又攻击,唯钱是问,不管论调一致不一致。甚至同时可以收受几个派别不同,或冤家对头的津贴,并且都能够在报上替各人说好话,这种报纸,我无以名之,名之为“野鸡报”。野鸡报当然要配上野鸡来办,这等人和其报纸是一样,都是随时可以改变其态度。当民国初元,就来假冒同盟会会员,到袁世凯称帝,又去争先呈递劝进表,交通系每月给了五百元,就认梁士诒为似曾相识,卖国贼仅仅送了两百块,就挺身替他当个辩护士。天下寡廉鲜耻,到这等人可算极点,再也不能找出第二人。[42]
分析敲竹杠者存在的社会土壤,让人们看到病根不单在新闻界自身,而是一个更具广泛性的社会问题,只有消灭社会罪恶才能铲除报界中的敲竹杠者。超越了一般道德意义的拷问和谴责,深入到社会体制层面,引导人们思考报人品格堕落背后的社会体制性激励和诱导的原因与动力。如此,媒介批评具有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注释】
[1]周孝庵:《报纸的实益主义》,管照微编:《新闻学论集》,上海汉文正楷印书局,1933年版,第178页。
[2]谢小鲁:《新闻与广告之伦理观》,《报展》,1936年1月,第98页。
[3]王韬:《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4]英敛之:《大公报序》,《大公报》第1号,1902年6月17日。
[5]徐宝璜:《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页。
[6]茅锦泉:《净化罪恶新闻》,《中央日报·报学》第32期,1947年11月3日。
[7]茅锦泉:《一年来中国的新闻业》,《中央日报·报学》第16期,1947年1月6日。
[8]谢六逸:《新闻标题研究》,《谢六逸文集》,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325页。
[9]鲁迅:《论“人言可畏”》,《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32页。
[10]戴仲坚:《新闻伦理化问题》,《报学杂志》第1卷第6期,1948年11月16日。
[11]蔡元培:《蔡元培校长在北大新闻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开会词》,《北京大学日刊》第228号,1919年10月16日。
[12]李锦成:《新闻纸登载广告的讨论》,李锦华、李仲诚编:《新闻言论集》,广州新启明印务有限公司,1932年版,第160页。
[13]李锦成:《新闻纸登载广告的讨论》,李锦华、李仲诚编:《新闻言论集》,广州新启明印务有限公司,1932年版,第161页。
[14]李锦成:《新闻纸登载广告的讨论》,李锦华、李仲诚编:《新闻言论集》,广州新启明印务有限公司,1932年版,第162页。
[15]李锦成:《新闻纸登载广告的讨论》,李锦华、李仲诚编:《新闻言论集》,广州新启明印务有限公司,1932年版,第162页。
[16]李果:《论黄色广告》,《报学杂志》第1卷第7期,1948年12月1日。
[17]邹韬奋:《大报和小报》,《邹韬奋全集》第6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
[18]鲁迅:《沉渣的泛起》,《鲁迅全集》(4),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5页。
[19]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98/4911427.html.
[20]高纯斋:《不良小报应严加取缔》,《平津新闻学会会刊》第1期,1936年。(www.daowen.com)
[21]东生:《封建势力在报纸上》,张静庐:《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上),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页。
[22]邵力子:《黑幕》,上海《民国日报》,1918年3月27日。
[23]邵力子:《这是什么“常识”》,上海《民国日报》,1920年9月26日。
[24]鲁迅:《“论语一年”》,《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67页。
[25]鲁迅:《帮闲法发隐》,《鲁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72页。
[26]郑振铎:《评上海各日报的编辑法》,管照微编:《新闻学论集》,上海汉文正楷印书局印行,1933年版,第255页。
[27]郑振铎:《评上海各日报的编辑法》,管照微编:《新闻学论集》,上海汉文正楷印书局,1933年版,第255页。
[28]珊:《隽语》,上海《新闻报·快活林》,1929年4月9日。
[29]《郑振铎全集·杂文》,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00页。
[30]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31]《新闻界人物》(1),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35页引。
[32]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33]俞颂华:《论报业道德》,《新闻学季刊》创刊号,1939年11月20日。
[34]俞颂华:《论报业道德》,《新闻学季刊》创刊号,1939年11月20日。
[35]志希(罗家伦):《今日中国之新闻界》,《新潮》第1卷第1期,1919年1月1日。
[36]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版,第460页。
[37]志希(罗家伦):《今日中国之新闻界》,《新潮》第1卷第1期,1919年1月1日。
[38]郭步陶:《中国报界应有的觉悟》,管照微编:《新闻学论集》,上海汉文正楷印书局,1933年版,第208页。
[39]《武汉报界一席话》,《民立报》1912年6月5日。
[40]孙如陵:《斥不肖记者》,《报学杂志》第1卷第8期,1948年12月16日。
[41]谢六逸:《新闻教育的重要及其设施》,《谢六逸文集》,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77页。
[42]春江:《不得已来说一说》,北京《晨报·一星期之余力》,1922年5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