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媒介批评学:框架修辞手法及实践分析

媒介批评学:框架修辞手法及实践分析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修辞学转向”的出现,新的修辞理论开始强调修辞学的多学科交叉性及其巨大的实用价值。修辞学突破了古典修辞学的研究范畴,将关注视角延伸到几乎无所不包的人类交际行为之中,出现了对广告话语、各种非真实话语的修辞研究。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信息传达形式,新闻话语理所当然地成为修辞学关注的对象。新闻框架在这时就具有了某种新闻修辞的效果。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新闻框架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

媒介批评学:框架修辞手法及实践分析

20世纪以来,随着“修辞学转向”的出现,新的修辞理论开始强调修辞学的多学科交叉性及其巨大的实用价值。修辞学突破了古典修辞学的研究范畴,将关注视角延伸到几乎无所不包的人类交际行为之中,出现了对广告话语、各种非真实话语的修辞研究。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信息传达形式,新闻话语理所当然地成为修辞学关注的对象。人们不仅发现了新闻修辞的存在,而且注意到新闻修辞有着自己特殊的使命和表达结构模式。新闻修辞是一种新闻表达艺术,新闻修辞的形式不仅仅是建立在一般语法意义层次的音韵学形态学或句法的基础之上,“它完全是通过运用提升新闻特征的各种相关性或显著性的方式来实现强调具体内容的目的。”[17]如新闻“真实感”往往就是一种新闻修辞的结果。在新闻实践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虚假报道大行其道,有些甚至会在很多年以后才会被揭穿。假新闻何以会被人们相信?“原因很简单,就在于他运用了新闻的形式和必要的修辞,创造出了一种让人信赖的‘真实感’。”[18]其实质就是新闻框架在起作用。新闻框架在这时就具有了某种新闻修辞的效果。当代中国大陆地区体育报道中,战争隐喻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作家王蒙建议媒体不要过分夸张体育比赛的政治意义,他同时否定“体育比赛是和平时期的战争”的说法。由于战争框架和体育比赛具有的高度相似性,战争用语就常常被用来描述体育赛事,如:“高丽战车碾过巴林”、“半决赛广东主场疯狂屠龙”、“易建联取两双报横扫之仇”等等,如此种种赛事描绘,让人们间接地感知赛场上你死我活的对抗、比赛的激烈情况,调动受众积极参与的热情,能引起更多的注意力。但这种报道方式会引导受众忽略体育本身和体育精神,而单纯追求比赛结果的胜负,容易将友谊比赛上升为团体和国家力量的对抗。当比赛承载了过多的感情时,体育比赛就会变质。

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新闻框架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框架可以界定为采取一种集中的组织思路,通过选择、强调、排除、增加和精心处理等方式,通过标题、导语、引文和重要段落的体现,对新闻内容做出报道的做法,直白一点就是对一事件的认识和表达方式。新闻框架对新闻传播既会有积极的作用,也会有消极的作用。新闻框架影响受众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储存和处理信息,将受众的注意力引导到事实的某些特定方面。长期的狭隘的程式化的报道难免会产生刻板印象,框限受众认知世界的活动,忽略框架外的世界。不过,受众也在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事件进行主观解释,并建构社会现实。在对现实的建构过程中,存在着新闻工作者和受众个体的不同框架,两者之间不一定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媒介批评的任务就是揭示这种框架的存在及其具体存在形态、作用机制,为受众正确地理解媒介与信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提醒。

【注释】

[1]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页。

[2]高芳:《简析框架理论》,《青年记者》,2008年6月(中)。

[3]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页。

[4]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1页。

[5]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3页。

[6]转引自: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1页。

[7]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5页。

[8]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6页。(www.daowen.com)

[9]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9页。

[10]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页。

[11][荷兰]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琨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页。

[12]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244页。

[13]转引自:高芳:《简析框架理论》,《青年记者》,2008年6月(中)。

[14]张洪忠:《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关系探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0期。

[15]王雷、申从芳:《框架理论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东南传播》,2009年第5期。

[16]张昆:《政治传播与历史思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2页。

[17][荷]托伊恩·A.樊·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曾庆香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87页。

[18]彭焕萍:《新闻修辞的策略和底线》,《青年记者》,2006年第12月(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