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乐段的和声处理,除上述“起—展—合”的和声整体布局外,还需要做具体的安排,首先是和声进行中骨架性和声与过程性和声的安排问题。
在和声进行中,每个和弦并不具有相等的作用,这是因为,它们所处的结构部位、节拍位置、时值长短、和弦位置、功能意义并不相同。因此,根据不同的作用,可把和声进行中的和弦分为两类:骨架性和声与过程性和声。
骨架性和声在整个和声进行中起骨架、支柱的作用,也称支柱和弦。一般具有下列条件:
(1)重要的结构部位,如强拍上的开始和弦、终止处的和弦(半终止或完全终止)。
(2)强拍位置。
(3)原位和弦。
(4)时值较长。
(5)功能意义重要,特别是主和弦与属和弦。(www.daowen.com)
由于具备上述条件,因此这些和弦在整个和声进行中的作用突出,好像支撑整体的骨架。一个段落的各个支柱和弦,好像一个扩大的终止式和声进行,具有确立整个段落结构的功能。因此,在和声写作时应先将开始处与各个终止处的和弦确定好。如贝多芬《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2之2)的慢板乐章主题的和声进行中,前乐句的骨架和弦由主(第一、二小节)—属(第三、四小节)构成,后乐句的骨架和弦由主(第五小节)—下属(第六小节至第七小节第一拍)—属(第七小节第二、三拍)—主(第八小节)构成。而贝多芬《奏鸣曲》(作品14之1)的第一乐章主题和声的骨架,前乐句由主(第一小节第一拍)—属(第四小节)构成,后乐句为主—属—主构成。
在目前阶段,支柱和弦的安排可有下列各种图式:
前乐句:主;主—属;下属—属;主—下属—属;等。
后乐句:属—主;主—属—主;下属—属—主;主—下属—属—主;等。
过程性和声主要是处于结构内部、次要的节拍位置、转位和弦(也可能是原位和弦,以转位和弦应用较多)、时值较短、级进进行以及在声部进行过程中所形成的和弦等和声材料。过程性和声虽然不像支柱和弦那样具有突出的和声骨架作用,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和声材料,它与骨架性和声构成相互对比、相互依存的关系,它是支柱和弦之间的和声延伸与纽带。音乐的和声色彩与效果一部分要依靠过程性和声的处理特点,所以不能忽视其作用与意义。
如贝多芬《奏鸣曲》(作品14之1)的主题中,那些连续下行的六和弦都属于过程性和声材料,如果去掉这些和弦,只有支柱和弦的话,那么这一主题的活跃、富有动力的形象就无法表达。
上述分析说明,过程性和声的长度是不确定的,它在具体处理中有各种可能。支柱和弦的进行图式有一定规律,而过程性和声则非常多样,长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过程性和声短而少,支柱和弦占优势,则和声效果单纯,缺少变化和紧张度。如果过程性和声长而多,则和声效果较丰富,声部进行较流畅,动力性强。在和声写作练习中应有意识地注意处理好骨架性和声与过程性和声的关系,充分考虑它们的不同作用,并在写作中特别注意在安排好支柱和弦之后写好过程性和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