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世纪和声,经常会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对和声音响紧张度的感知。在不协和音解放的时候,人们开始重视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有的理论家和学者也尽力发明相关的数学方法,如计算公式和图表,以便更准确地量化和声在纵向和横向维度中的紧张度与张力之间的关系。下面从两个方面对20世纪以来和声技法中所呈现的协和与不协和音响概念进行总结和阐释。
1.不协和音响的追求
勋伯格曾指出,和声的发展历史就是不协和音的发展历史。观察20世纪中期的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不协和音响都有浓厚的兴致,或为其疯狂,或小心翼翼地寻求理性的基础;为了寻求不协和音响的比较科学的合理性,他们苦苦地探索怎样使不协和音响更加具有逻辑性。
一般来说,不协和概念由三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生理(不同时期生理音响的接受)、记忆惯性、人为逻辑(审美认知)。做出和声的发展历史是不协和音的发展历史这一论述的重要依据就是:不能脱离这三个要素而独立地认知协和与不协和的概念。在单一音体系时期,人类曾经处于对大小三度及其转位大小六度的生理(包括心理)拒绝中,然后因其变成协和的音响而被人类接受。这就是人类对其本身的音响认知中的人为因素。鉴于此,我们必须承认,人类对不协和音响的容忍与接纳取决于两个原因:一是随时间的记忆惯性而接受,二是对接受的过程强加了诸多的人为因素。当属七和弦刚刚出现的时候,被视为“洪水猛兽”的小七度与增四度音程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有趣的是人类永远处于不满足状态,当人类稍对一个新音响予以容忍的时候,必然又要追求另一个不可容忍的音响。和声就是在对不协和的不断追求中,在对合理依据的反复寻求中,不断发展变化着;在不协和音响到协和音响的转变过程中,人类建立并完善着音响之间的逻辑关系。(www.daowen.com)
2.不协和音响的合理性
根据人类听觉对声音的本能接受,声音有高低、强弱、音色之分,这是人类听觉对外界声音的生存适应。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需要将人类的官能性听觉转化为对声音的精神满足,并发挥人文教化的功能。也就是说,音乐是以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为基础的人类心理情感的载体,即音乐形象、音乐表现、音乐情感表达等是音乐的内在表现形式。而音乐的风格追求、个性展示和审美愉悦等功能的实现,则应通过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形式与技巧(包括创作上的与呈现上的)来达成。而音乐的多声语言是在协和与不协和的不断更迭中,在对音乐技巧的外在形式的追求中,完成向纵向和声音响的转变。这种音乐形式,尤其是纵向、横向的音响标准,并非人类听觉本能就接受的;对协和音响与不协和音响的判定标准,是不同历史时期人文的主体意识强加于人类的结果。因此,在不断地修正各个历史时期的音响满足标准中,最具说服力的是功能和声严谨而无可挑剔的理论体系。它以对主功能无条件的依附,牵引着其他功能的倾向与解决;在功能倾向的一系列进程中,获得对主功能的解决满足。遗憾的是,这一无懈可击的“倾向与解决”的理论体系,在进入20世纪后遭到了全面的对抗甚至否定。一些前卫的作曲家试图将其抛弃,问题的焦点就是对传统和声关于协和与不协和观念的重新认识。
若想否定功能和声体系的不协和观念,必须建立一个新的协和与不协和的认知标准,于是,在功能和声体系中的各类七和弦、九和弦等,必须在新的和声理念中重新定位。在和声的革命中,功能和声体系的不协和和弦需要解决,需要改变其成分和方向,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新的地位的存在。当不协和被平等对待时,新的和声理念完成了又一轮协和与不协和的审美置换,使不协和在和声发展的新阶段具有了合理使用的自由维度与独立存在的合理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