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学刊:辨章学术,通衆家之论

孔子学刊:辨章学术,通衆家之论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該書在考察和總結古今學者各種觀點的基礎上,辨章學術,對各種觀點進行了細緻的探討和分析,并提出了較爲合理、中肯的評價。顯然,該書對學術史上有關《儀禮》作者的争議所作的評述和結論,既有歸納推理,又有文獻實證,持論有據,成一家之言。《“三〈禮〉”真精神》中關於此類問題的考證,多立足於文獻,梳理分歧,會通説,擇善而從。

孔子学刊:辨章学术,通衆家之论

《“三〈禮〉”真精神》的一大亮點是在充分把握“三《禮》”學術史的基礎上,從文獻學和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對“三《禮》”學術史上聚訟紛紜的老大難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考察和探討。作者對這些問題不吝筆墨,博徵衆説,追根溯源,探求各家持論之依據,分析各家論説的是非得失,并提出自己的見解。

這一特點在考述“三《禮》”的成書、作者、流傳等問題時表現得尤爲突出。比如,在第二編《〈儀禮〉——禮的節目與儀軌》中,對於自兩漢争論至今的《儀禮》的作者問題,程先生匯總衆家之説,認爲主要有三大陣營的三種觀點:(1)孔穎達、賈公彦、胡培翬等古文經學家主張的“周公所作”説;(2)司馬遷、皮錫瑞等今文學家主張的“孔子所作”説;(3)樂史、鄭樵、姚際恒等疑古派學者主張的“戰國末或漢代儒者所作”説。

該書在考察和總結古今學者各種觀點的基礎上,辨章學術,對各種觀點進行了細緻的探討和分析,并提出了較爲合理、中肯的評價。作者認爲,“周公所作”説并無文獻佐證,而“戰國末或漢代儒者所作”説有過度疑古之嫌。相比較而言,司馬遷等人主張的“孔子所作”説較爲可靠和可信。

作者認爲: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催生了一貫尊崇周禮的孔子編訂禮書的主觀訴求;“周禮盡在魯矣”的魯國,又爲孔子編訂《儀禮》、傳授《儀禮》提供了客觀條件;《禮記·雜記下》所言“恤由之喪,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學士喪禮,《士喪禮》於是乎書”,説明孔子的確曾經傳授喪禮,并著於竹帛。據此,作者總結道,《儀禮》十七篇當是由孔子根據周公制定的禮樂遺制,整理、編訂成書,後來又經孔門七十子後學續加補綴。顯然,該書對學術史上有關《儀禮》作者的争議所作的評述和結論,既有歸納推理,又有文獻實證,持論有據,成一家之言。(www.daowen.com)

《“三〈禮〉”真精神》中關於此類問題的考證,多立足於文獻,梳理分歧,會通衆説,擇善而從。這不僅爲我們了解古今經典研究概况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而且給予讀者一個相對可靠的答案。

在研究方法上,作者立足於傳統的考據實證法,同時又兼用歸納、演繹等方法,持論有據,展现出扎實的文獻學功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