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代《圣迹图》前的孔子形象:孔子学刊第十二辑

明代《圣迹图》前的孔子形象:孔子学刊第十二辑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魯司寇形象是歷代孔子畫的主題之一,元代更爲突出,如元初名畫家趙孟的《三聖像》與《宣聖像》,圖中的孔子皆是以魯司寇形象來表現的。明代的孔子形象創作,《孔聖家語圖》最具特色。明代的此類作品還可參考《聖賢像贊》《養正圖解》《孔門儒教列傳》,這些作品体现了明代孔子形象的鲜明特色。相較於表2中所有的孔子圖像,這一時期的《聖迹圖》更具代表性。

明代《圣迹图》前的孔子形象:孔子学刊第十二辑

关於“孔子形象”,歷代圖像作品相當多,筆者僅以宋代之後、清代之前的“孔子形象”爲主,從“書畫”中的作品切入,進行整理與探討。所謂的“書畫”包含涉及孔子形象的書籍,或是附有文字説明的孔子插圖,并不包含完全以孔子的事迹爲主的圖書(表1)。

表1 金、元、明時期“書畫”中的孔子形象

① 孔元措:《孔氏祖庭廣記引》,載《四部叢刊續編》史部第86册,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第2頁。
② 王廣謀:《素王記事》第1卷,元泰定二年(1325)崇文書塾刊本。
③ 吴嘉謨:《孔聖家語圖》,載《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5頁。
④ 焦竑:《養正圖解》,載阮元:《宛委别藏》子部第62册,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65頁。
⑤ 焦竑:《養正圖解》,載阮元:《宛委别藏》子部第62册,蘇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69頁。

(续表)

① 孔繼汾:《闕里文獻考》第11卷,山東友誼出版社,1989年,第236頁。
② 《孔門儒教列傳》,载《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16頁。

從書中的孔子插圖來看,表1中明代的孔子形象帶有金、元時期的特徵。比如,成書於金、元時期的《孔氏祖庭廣記》是訓誡孔氏後代“修身慎行”之書。原書有兩本,孔元措得書後将其合編,一并加入圖畫。[10]書成后曾在金之南京(今開封)付梓,後於曲阜重刻。蒙古乃馬真后元年(1242)的孔氏刻本是曲阜本,也是現存最早的刻本。其中可見孔子形象的圖版有“孔子憑几坐像”(圖1)、“孔行顔隨像”(圖2)和“孔子乘輅圖”(圖3)。當時,以“孔行顔隨像”爲主題的畫作相當多;至明代,該主題仍被運用於創作中。

圖1 “孔子憑几坐像”(www.daowen.com)

圖2 “孔行顔隨像”

圖3 “孔子乘輅圖”

另外,元代《素王記事》中收入展現孔子形象的插圖《魯司寇像》。《素王記事》为元代王廣謀所撰,是元泰定二年(1325)崇文書塾刊本。魯司寇形象是歷代孔子畫的主題之一,元代更爲突出,如元初名畫家趙孟頫的《三聖像》與《宣聖像》,圖中的孔子皆是以魯司寇形象來表現的。

明代的孔子形象創作,《孔聖家語圖》最具特色。該书由武林吴嘉謨輯,程起龍绘,黄組刻,萬曆年間刊行。《孔聖家語圖》的展現形式是以孔子爲中心,選取《孔聖家語》中的故事并配以插圖。吴嘉謨在《孔聖家語圖》序中提到將經與圖并傳之目的,認爲“《家語》是了解孔子之經典作品,加以繪圖則是可見聖人之迹”[11]。關於“文本”與“圖本”,《孔圣家语圖》序中提出文本是出於“王(王肅)本之舊”,圖本則是出於《聖迹圖》之遺。加入插圖,形成文字與圖像相互搭配的作品,這种创作手法在宋、金、元時期雖然也出現過,但并不常見。明代的此類作品還可參考《聖賢像贊》《養正圖解》《孔門儒教列傳》,這些作品体现了明代孔子形象的鲜明特色。

明代的《聖賢像贊》刻於崇禎六年(1633),内有《至聖先師孔子像》插圖一幅。《養正解圖》中有《欹器示戒》和《金人示戒》兩幅與孔子有關的畫作,由明代焦竑撰、丁云鵬繪,刊行於萬曆二十二年(1594)。此書圖文并茂,主要用於皇子的啓蒙教育。《孔門儒教列傳》則采用上圖下文的形式,共四卷,明刊本,現藏於北京圖書館。此书雖然開篇有三頁已缺,但内容大致完整。與孔子相關的圖像畫作有十三頁,故事分别爲:適周問禮老聃、杏壇設教三千、入魯廟觀欹器、孔子爲中都宰、誅亂政少正卯、齊人歸魯女樂、孔子去魯適衛、楚王使問萍實、孔子辯其商羊、在陳絶糧講誦弦歌、西狩獲麟絶筆、孔子夢奠兩楹、子貢築廬墓側。[12]以“儒教”二字來直接命名,可見著書者對於“儒學”“儒家”有不一樣的理解,人物選擇與内容選取皆据著书者的思想而定。此書的刊行可視作當時儒家思想傳播的另一種方式。

以上所討論的關涉孔子的圖畫作品,主角皆爲孔子。歷經金、元、明時期,孔子的圖像隨着政治、學術、社會等方面的變化雖有不一樣的發展历程,但孔子的地位依舊重要。相較於表2中所有的孔子圖像,這一時期的《聖迹圖》更具代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